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甘人友
香港理工大学 助理教授
博士,香港理工大学助理教授、校长青年学者。主要从事植物基食品、食品功能成分、益生菌、肠道菌群和人类营养/健康方面相关的R&D工作:①功能植物和食品副产品的高值化加工利用;②基于植物和微生物来源的替代蛋白开发;③肠道菌/益生菌介导的植物化学物/多糖的代谢/生物转化机制(菌-基因-酶-代谢产物),以及相关的健康效应与下一代益生菌/膳食补充剂开发。
主页
介绍
成果
最新动态
更多>>
祝贺15位热心肠智库专家入选2023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分属于交叉学科、微生物学、临床医学、农业科学领域。
2023-11-17
李华斌+甘人友等:茶褐素如何改善肥胖和脂肪肝?
中山大学李华斌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甘人友与团队在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发表最新研究,发现茶褐素(黑茶中的一种生物活性物质)通过肠道菌群调节5-羟色胺水平和相关信号通路,能够预防或治疗肥胖和NAFLD。该研究为茶褐素、5-羟色胺、肠道菌群、NAFLD和肥胖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见解。
2023-02-05
祝贺10位热心肠智库专家入选科睿唯安2022年度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涵盖交叉学科、微生物学、临床医学、农业科学。
2022-11-16
《热心肠日报》解读
更多>>
李华斌+甘人友等:茶褐素如何改善肥胖和脂肪肝?
① 黑茶中的茶褐素(TB)能显著预防或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和肥胖,降低肝脏5-羟色胺水平,升高血液循环和内脏白色脂肪组织5-羟色胺水平;② TB增加与5-羟色胺相关的肠道菌群丰度,如阿克曼菌、拟杆菌和副拟杆菌,调节5-羟色胺相关的信号通路,促进脂肪酸氧化和脂肪分解,减少氧化应激;③ TB对肝脏中5-羟色胺相关信号通路的调节依赖肠道菌群;④ 肠道菌群和TB共同作用缓解NAFLD和肥胖,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2023-01-11
国内团队:茶如何助减肥(综述)
① 一些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喝茶与体重和肥胖风险呈负相关;② 茶的降脂、抗肥胖的作用机制主要是增加能量消耗,降低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刺激脂质分解,抑制脂质合成,调节脂肪细胞、神经内分泌系统和肠道微生物群;③ 多数临床试验集中在绿茶及其化合物如儿茶素对体重减轻的影响,一些试验证实长期饮用绿茶可以减重和改变体成分,但也有试验显示绿茶未能显著减重,尽管其可以改善与肥胖相关的指标;④ 绿茶提取物的过量长期摄入可能导致肝脏损伤。
2021-10-27
国内团队:食物和药用植物如何缓解肥胖?(综述)
① 某些食用和药用植物,如水果、蔬菜、香料、豆类、食用花卉、蘑菇和草药,具有抗肥胖作用,可作为预防和控制肥胖的候选疗法;② 其主要机制包括抑制食欲,减少脂质和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抑制脂肪产生和形成,调节脂质代谢,增加能量消耗,调节肠道菌群,以及改善与肥胖相关的炎症;③ 未来需探索更多安全且具有抗肥胖作用的植物,并研究从植物中提取有效化合物的方法、多种植物对肥胖的附加或协同效应,以及新颖可靠的体内肥胖模型。
2020-05-28
国内团队:调节肠道菌群的可食用植物,助力减肥食品研发
① 部分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和乳杆菌属,可通过产生短链脂肪酸和诱导低度炎症来促进肥胖的发生;② 双歧杆菌属、部分乳杆菌属和拟杆菌属,以及Akk菌,可通过调节肠道屏障、缓解炎症等降低体重;③ 许多可食用植物,如水果、蔬菜、香料、豆类、全谷物和茶,能调节肠道菌群结构,从而具有减肥效果;④ 有必要研发更多能调节肠道菌群并具有减肥效果的功能性食物,但需阐明其功能性成分及机制,并通过临床试验证实其减肥效果。
2019-08-13
代表性文章
更多>>
注:FA表示第一作者;CA表示通讯作者;SA表示高级作者
2023
CA
Recent advances in the influences of drying technologies on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biological activities of plant polysaccharides
CRIT REV FOOD SCI, 10.1080/10408398.2023.2259983
CA
Untargeted metabolomics analysis of non-volatile metabolites and dynamic changes of antioxidant capacity in Douchi with edible mushroom by-products
FOOD CHEM, 10.1016/j.foodchem.2023.137066
CA
Quality evaluation of citrus varieties based on phytochemical profiles and nutritional properties
Front Nutr, 10.3389/fnut.2023.1165841
CA
A review of recent compound-specific isotope analysis studies applied to food authentication
FOOD CHEM, 10.1016/j.foodchem.2023.135791
CA
Theabrownin inhibits obesity and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in mice via serotonin-related signaling pathways and gut-liver axis
J Adv Res, 10.1016/j.jare.2023.01.008
点击查看热心肠日报解读
2022
CA
Antioxidant capacity, phytochemical profiles, and phenolic metabolomics of selected edible seeds and their sprouts
Front Nutr, 10.3389/fnut.2022.1067597
CA
Green extraction,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in vitro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theabrownins from Kangzhuan dark tea
CURR RES FOOD SCI, 10.1016/j.crfs.2022.10.019
头衔
香港理工大学 助理教授
简介
博士,香港理工大学助理教授、校长青年学者。主要从事植物基食品、食品功能成分、益生菌、肠道菌群和人类营养/健康方面相关的R&D工作:①功能植物和食品副产品的高值化加工利用;②基于植物和微生物来源的替代蛋白开发;③肠道菌/益生菌介导的植物化学物/多糖的代谢/生物转化机制(菌-基因-酶-代谢产物),以及相关的健康效应与下一代益生菌/膳食补充剂开发。
教育经历
2011.06~2016.12:香港大学生物学院,分子内分泌科学/食品科学,博士
2004.09~2009.06: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系,预防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方向),医学学士
工作经历
2024~至今:香港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系,助理教授、校长青年学者
2023~2024:新加坡国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系,兼职助理教授
2022~2024:A*STAR,新加坡食品与生物技术创新研究所(SIFBI),PI
2019~2022: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植物与人体健康机理团队,首席科学家、PI
2017~2019: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长聘教轨助理教授
2016~2017:香港大学生物学院食品系,研究助理(博士后)
主要研究领域与方向
主要从事食品功能成分及益生菌的挖掘与营养健康功能评价,食品功能成分与肠道菌互作机理,益生菌与功能植物相关产品开发的研究工作。
其他专家
更多>>
胡小玉
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长聘教授
刘斐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教授
谭玉龙
青岛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相关学术资源平台
食品功能成分与益生菌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