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好雨
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特聘副教授
扬大蔡德敏团队:揭示天然产物链甾醇的免疫激活和抗氧化应激调控机制
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蔡德敏、包文斌、刘好雨为共同通讯作者,渠欢为第一作者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发表文章,探讨链甾醇在肠道细胞中潜在的分子调控作用,提示链甾醇或可作为一种通过抗氧化应激和免疫激活的方式来改善人体肠道健康,并且作为营养品和保健品开发的天然候选产物。
2023-01-10
扬大蔡德敏团队:热休克蛋白介导的益生菌护肠作用
热休克蛋白(HSPs)作为一种保护性蛋白,在机体遭受应激时会发挥维持细胞稳态的作用。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蔡德敏为通讯作者,刘好雨、顾芳和朱崔鹏为第一作者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上发表文章,通过口服罗伊氏黏液乳杆菌强化HSPs表达,有效减轻DSS对肠道屏障的损害程度,为通过饮食干预,预防和治疗肠道疾病提供一条新的解决途径。 ​
2022-04-06
刘好雨+陈傲雪+包文斌:生命早期肠道菌群与免疫互作的“机会之窗”(综述)
炎症性肠病(IBD)是难治性的肠道炎性疾病,目前的药物仅能缓解症状,均无根治作用。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提示婴幼儿阶段的环境因素可能在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最近的基础研究也表明在生命早期存在重要的“环境-菌群-免疫”相互作用的时间窗,并且能够影响机体远期的疾病易感性。扬州大学刘好雨、包文斌,慕尼黑大学陈傲雪等在Frontier in Nutrition上的这篇小综述探讨了相关的进展和对未来的展望。
2021-10-26
刘好雨等:罗伊氏黏液乳杆菌-B细胞-肠道菌群的特异性互作
① 以大小为基础,发现派氏结具代谢活性高的类生发中心(GC)大B细胞和有先天免疫活性的类pre-GC小B细胞;② 口服罗伊氏黏液乳杆菌通过上调S1P/S1PR1信号,促进类pre-GC小B积聚并增强其抗菌活性;③ 同时增加大B在GC积聚刺激其自分泌TGFβ-1,促进B细胞-IgA极化、诱导;④ 通过PD-1滤泡辅助性T细胞依赖性通路,增强IgA生产及SIgA与肠道菌群互作;⑤ 最终塑造抗病菌、抗炎的肠道微生物组,减轻小鼠结肠炎,改善菌群失调并保护肠道。
2021-10-03
刘好雨+陈傲雪+包文斌:生命早期肠道菌群与免疫互作的“机会之窗”(综述)
① 肠道菌群随年龄增长定植成熟,在人类幼儿中约需一年时间稳定组成,功能健全则需2-3年;② 同一时期,菌群调教肠道免疫细胞发育,如改变局部微环境,促进单核细胞向多功能驻留巨噬细胞极化;③ 微生物组在生命早期更易调节,与免疫互作存在“机会之窗”,关键节点之一为断奶反应期,或决定成年健康、患炎症性肠病(IBD)风险;④ 基于生命早期菌群多样性低、抗性弱的特点,可采用特定益生菌疗法程序性调节免疫系统,作为IBD防治新思路。
2021-08-06
注:FA表示第一作者;CA表示通讯作者;SA表示高级作者
2024
2023
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特聘副教授
肠道免疫生理: 哺乳动物肠道内栖息着巨大体量的共生微生物群落,但在生理条件下却不产生炎症反应,是形 成免疫耐受,特别是“口服耐受”的关键器官。采用state-of-art多组学技术、活体成像、离体模型研 究:1)单胃动物肠道黏膜屏障分层机制,驻留免疫细胞的应答调控以及共生微生物对肠道内环境的 影响;2)微生物疗法在不同环境扰动因素下(如抗生素用药)对肠道健康的调节效应和机制。
动物营养与抗生素替代: 目前全国每年至少有五万吨抗生素用于养殖业,不可避免地引发了抗生素耐药性问题的出现。 基于对稳态下肠道菌群与免疫系统互作的研究,从营养学的角度出发,利用特定食物成分定向调节 肠道微生物组,构建一系列菌群导向性饲粮,为养殖业中抗生素替代提供新选项。
热心肠日报公号,兼职主编
Frontiers in Veterinary Science, Frontiers in Nutrition特刊副主编
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肠道菌群分会会员
Environmental International; FASEB Journal; Acta Physiologica; IJO; Digestive Diseases and Sciences; 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 Molecular Nutrition and Food Research; Nutrients; Frontiers in Genetics; European Journal of Nutrition; Applied Microbiology; Laboratory Animals; Veterinary Research; BMC Veterinary Research 等期刊审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