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邦茂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科主任、天津市消化疾病研究所所长
现任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天津市消化疾病研究所所长、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常委等。主持和完成国家自然基金、卫生部和天津科委重点基金和自然基金等项目20余项,申报国家专利3项,主编和参编各类教学参考书20余部,发表论文300余篇。申报国家专利4项。主要研究方向:消化道肿瘤的早诊早治、胃肠动力学研究、免疫介导的消化系统疾病研究。
曹海龙+王邦茂等:肿瘤免疫治疗的新希望——粪菌移植(综述)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曹海龙、王邦茂与团队发表综述,回顾总结了粪菌移植(FMT)在增强抗肿瘤免疫应答和减轻肿瘤相关并发症方面的作用,同时讨论了FMT在增强肿瘤免疫治疗应用方面面临的挑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2024-01-24
曹海龙+王邦茂等:脱硫弧菌如何加剧结肠炎?
近日,天津医科大学曹海龙、王邦茂、Weilong Zhong、南开大学医学院苏小敏及团队在Microbiome发表最新研究,通过临床样本和动物实验发现,脱硫弧菌会与新型肠上皮免疫受体LRRC19相互作用并加剧结肠炎,值得关注。
2024-01-10
曹海龙+王邦茂等:基于一氧化氮的特异性给药系统或可缓解肠道损伤
近日,天津医科大学刘阳平、侯静丽、曹海龙、王邦茂及团队在Redox Biology发表最新研究,合成了α-葡萄糖苷酶激活的聚合型NO供体(CS-NO),可延长CS-NO在胃肠道的停留时间,避免其进入体循环从而在小肠特异性释放NO。动物实验发现CS-NO通过减轻肠道炎症和改善肠屏障可有效减轻消炎痛诱导的小肠损伤,总之,该研究为开发基于NO的非类固醇抗炎药所致小肠损伤的治疗策略铺平了道路,值得关注。
2023-02-10
曹海龙+王邦茂:布拉氏酵母菌如何改善小鼠的IBS腹泻?
布拉氏酵母菌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各种消化系统疾病的真菌益生菌,包括肠易激综合征(IBS)。然而,布拉氏酵母菌缓解IBS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近期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内科的曹海龙和王邦茂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发表于Pharmacological Research的一项动物研究发现,布拉氏酵母菌可通过激活EGFR上调SERT,并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最终抑制肠道运动改善IBS症状。
2022-06-18
曹海龙+王邦茂等:脱硫弧菌如何加剧结肠炎?
① 脱硫弧菌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粪便样本中富集,并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正相关;② 灌胃脱硫弧菌或脱硫弧菌鞭毛蛋白(DVF)均能促进小鼠实验性结肠炎,然而DVF介导的结肠炎并不是通过改变肠道菌群引起的;③ DVF激活肠上皮免疫受体LRRC19并与TRAF6互作,介导NF-κB和MAPK通路激活,诱导体内促炎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产生,在LRRC19敲除小鼠中DVF不会加重结肠炎病情;④ 香蒲新苷可以阻断DVF-LRRC19相互作用,从而减轻DVF对结肠炎小鼠的促炎作用。
2024-01-03
曹海龙+王邦茂等:基于一氧化氮的特异性给药系统或可缓解肠道损伤
① 开发了一种小肠靶向的聚合型一氧化氮供体(CS-NO),通过α-葡萄糖苷酶活化的NO供体共价接枝到壳聚糖上合成;② 体外及体内实验发现CS-NO可被肠道α-葡萄糖苷酶激活,在小肠内特异性释放NO;③ CS-NO干预可显著减轻消炎痛所致的小鼠小肠损伤,下调促炎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CXCL1/KC水平;④ CS-NO干预还可减轻吲哚美辛诱导的肠屏障功能障碍,上调紧密连接蛋白水平,恢复杯状细胞和黏蛋白2产生水平及潘氏细胞对病原体的防御功能。
2022-12-29
曹海龙+王邦茂:布拉氏酵母菌如何改善小鼠的IBS腹泻?
① 肠上皮细胞体外实验发现,布拉氏酵母菌通过促进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HB-EGF)释放而激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从而上调5-羟色胺转运体(SERT)表达;② 一致地,布拉氏酵母菌处理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小鼠的肠道EGFR激活和SERT上调,降低了结肠5-HT水平,从而抑制肠道运动,改善了腹泻症状;③ 此外,布拉氏酵母菌改善了小鼠的肠道微生物群落组成,粪菌移植结果亦表明,布拉氏酵母菌可调节肠道菌群影响肠道运动。
2022-06-08
曹海龙团队:胆汁酸-肠道菌群互作在IBS中的作用 (综述)
① 肠道菌群失调可导致胆汁酸池大小和结构改变,胆汁酸代谢改变可进一步影响肠道菌群组成,二者互作共同调控肠易激综合征发病进程;② 可能的分子机制包括法尼酯X受体、孕烷X受体、组成型雄甾烷受体及跨膜G蛋白偶联受体5诱导的信号通路;③ 具有IBS诊断前景的胆汁酸代谢标志物包括7α-羟基-4-胆甾烯-3-酮,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和胆汁酸代谢菌等;④ 靶向胆汁酸-肠道菌群轴的IBS治疗策略包括饮食调节、益生菌/益生元、粪菌移植和口服药物等。
2022-04-07
天津总医院:短链脂肪酸可否用于改善大肠癌? (综述)
① 肠道菌群调节其代谢物以响应肠道微环境的变化;② SCFAs作为能量底物连接膳食与肠道菌群,并通过激活GPCRs或抑制HDAC,影响能量代谢、增强肠道屏障功能、减轻炎症,从而维持肠道稳态;③ CRC中SCFAs的水平、产SCFAs的菌群丰度显著降低,补充产SCFAs的益生菌可抑制CRC;④ 基于SCFAs的CRC干预措施包括优化饮食和调整生活方式、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粪菌移植和药物;⑤ SCFAs可增强CRC模型中化学和免疫疗法的效果,并有望成为癌症治疗靶点。
2021-11-26
赵经文+王邦茂+李炳志:产乳酸的工程益生酵母改善小鼠结肠炎
① 构建工程酿酒酵母,引入从葡萄糖直接产生乳酸的高产量的乳酸生物合成途径;② 该工程酵母能改善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减轻肠道损伤、增强粘膜屏障、降低IL-1β等促炎细胞因子水平;③ 乳酸可调节巨噬细胞极化状态(抑M1促M2),通过介导乳酸摄取的单羧酸转运蛋白来抑制NLRP3炎性体及其下游的caspase-1通路,并促进组蛋白H3K9乙酰化和H3K18乳酰化修饰;④ 该工程酵母还改变了结肠炎小鼠的肠道菌群结构和代谢物(增加SCFA)。
2021-11-24
曹海龙+雷平+王邦茂:新生小鼠定植鼠李糖乳杆菌可减轻炎症反应
① 妊娠小鼠及其子代小鼠饲喂LGG活菌或灭活的LGG;② LGG早期定植促进3周龄子代幼鼠肠道发育,改变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多样性,且LGG早期定植对小鼠肠道菌群的有利影响可持续到8月龄;③ LGG活菌组的小鼠8月龄时,肠道内与长寿相关的细菌和产短链脂肪酸菌的丰度增加,盲肠中短链脂肪酸水平增加,抗氧化能力增强和DNA损伤减轻;④ LGG早期定植激活了SIRT1/AMPK/PGc-1α通路,从而减轻肠道炎症反应,而肠上皮细胞SIRT1沉默后,LGG的保护作用减弱。
2021-11-11
注:FA表示第一作者;CA表示通讯作者;SA表示高级作者
2024
2023
2022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科主任
天津市消化疾病研究所所长
天津市消化疾病重点实验室负责人
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及内镜医师协会常委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常委胃病协作组组长
中西结合消化内镜分会副主委及胃食管反流病学组长
现任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天津市消化疾病研究所所长、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常委等。主持和完成国家自然基金、卫生部和天津科委重点基金和自然基金等项目20余项,申报国家专利3项,主编和参编各类教学参考书20余部,发表论文300余篇。申报国家专利4项。主要研究方向:消化道肿瘤的早诊早治、胃肠动力学研究、免疫介导的消化系统疾病研究。
1998-至今,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内科 主任
消化道肿瘤的早诊早治、
胃肠动力学研究、
免疫介导的消化系统疾病研究。
承担和完成国家自然基金、卫生部、教育部和天津科委重点基金和自然基金等项目20余项,申报国家专利3项,获得教育部科技二等奖和天津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4项,填补天津市卫生新技术空白10余项,主编和参编各类教学参考书20余部,在国内外发表医学论文250余篇,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50人。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常委
大肠学组副组长
超声内镜学组委员
中国消化医师协会常委
中华医学会消化学会胃肠动力学组和肝胆学组委员
天津市抗癌协会和天津市消化内镜分会副主委。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中华消化杂志》、《中华胰腺杂志》、《临床肝胆杂志》、《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Gastroenterology》中文版和《天津医药》等十余部杂志编委,《中华内科杂志》特约编委,《中华医学杂志》中英文版和《中华全科医师杂志》审稿人
国家重点临床消化专科负责人
中国内镜医师协会常委
中西结合消化内镜学会副主委
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和天津市“好医生”荣誉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