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菁
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肠道菌群分会理事
李菁,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已完成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人才项目等国家或部委级科研项目7项;以肠道微生态的多组学研究为研究方向,聚焦“肠道菌群-代谢物-相关疾病”,共计发布SCI论文27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SCI论文17篇)。
李萍+李菁iMeta:编码胆盐水解酶的乳杆菌鉴定
中国药科大学李萍、李菁与团队在iMeta发表研究。本研究的发现促进了人类肠道菌群中编码胆盐水解酶的关键乳酸杆菌的分类鉴定,并阐明了它们对胆汁酸肝肠循环调节的贡献,这将有助于未来编码胆盐水解酶的益生菌应用于治疗以改善人类健康。
2023-08-09
周伟、李菁等GUT:狄氏副拟杆菌或可改善关节炎
中国药科大学周伟、李菁团队,联合南京中医药大学李永明、单进军团队,在Gut发表最新研究成果,通过分析RA患者样本和小鼠实验,发现肠道中的狄氏副拟杆菌(Parabacteroides distasonis)可通过产生特定的次级胆汁酸,发挥免疫调节作用,从而改善RA;而中药活性成分人参皂苷Rg2可恢复狄氏副拟杆菌丰度,发挥抗关节炎作用。这些发现表明,狄氏副拟杆菌和人参皂苷Rg2或能作为治疗RA的潜在益生菌和益生元制剂,也为中药成分(如人参皂苷)改善RA提供了新的机制见解。
2023-01-06
李菁等:发现新的产TMA肠菌,或促动脉粥样硬化
中国药科大学的李菁、齐炼文和尚靖与团队发表在NPJ Biofilms and Microbiomes上的一项研究系统分析了人类肠道菌群中能产生TMA裂解酶的菌属,并首次报告了一个产生TMA的Lachnoclostridium属细菌L. saccharolyticum WM1,它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大量存在。因此靶向Lachnoclostridium属细菌可能成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治疗靶点。
2022-03-19
李萍+李菁iMeta:编码胆盐水解酶的乳杆菌鉴定
① 胆盐水解酶(BSHs)是胆汁酸(BAs)肝肠代谢所必需的酶;② 本研究中乳酸杆菌被鉴定为编码胆盐水解酶的关键菌属,并根据编码的BSH系统型将16个主要乳酸杆菌菌种分为4类;③ 对7种结合BAs体外解离活性最高的乳酸杆菌是编码BSH‐T3的菌株;④ 在小鼠体内的研究表明,给予编码BSH-T3的罗伊氏乳酸杆菌可以改变肠道菌群和代谢组的结构,并显著增加游离BAs和总BA排泄水平。
2023-07-16
周伟、李菁等GUT:狄氏副拟杆菌或可改善关节炎
① RA患者中,狄氏副拟杆菌(Pd)丰度降低,且与疾病程度负相关;② 口服Pd可改善关节炎小鼠症状,恢复Th17/Treg平衡、减少自身抗体、改善肠屏障;③ Pd通过胆盐水解酶(BSH)等多种途径产生次级胆汁酸(BA)LCA、DCA、isoLCA和3-oxoLCA,这4种BA均可激活受体TGR5以促进巨噬细胞的M2极化,且3-oxoLCA和isoLCA直接抑制Th17分化,从而协同改善RA;④ 新型BSH抑制剂可减少这4种BA生成,削弱Pd对RA的改善作用;⑤ 人参皂苷Rg2通过促进Pd生长改善RA。
2023-01-05
许风国+张尊建+储卫华:普雷沃菌或导致结肠癌患者对FOLFOX无响应
① 根据小鼠对FOLFOX治疗的响应性分为敏感组(S)和非敏感组(NS);② 给药前,两组肠道菌群组成的差异主要在门和属水平,S组中葡萄球菌、Jeotgalicoccus和鞘氨醇单胞菌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而NS组中普雷沃菌的相对丰度较高;③ 移植普雷沃菌显著抑制FOLFOX的疗效;④ 吲哚-3-羧酸、3-氧代和苯丙氨酸天冬酰胺与普雷沃菌的丰度呈正相关;⑤ 3-Oxo显著提高P-EGFR/P-ERK/c-MYC和LOX表达,逆转FOLFOX的抗癌作用,促进肿瘤转移,诱导炎症因子的分泌。
2021-09-26
中国药科大学团队:柑橘多甲氧基黄酮或是改善代谢综合征的益生元
① 柑橘的多甲氧基黄酮提取物(PMFE)对细胞无毒性,可通过mTOR/P70S6K/SREBP通路降低脂质积累;② 在高脂喂养(HFD)的小鼠中,PMFE可抑制代谢综合征(MetS)、减轻肠道菌群失调、改善MetS相关的支链氨基酸(BCAA)代谢异常;③ 小鼠的抗生素处理和粪菌移植实验证明,PMFE的代谢保护作用依赖于肠道菌群;④ PMFE可富集肠道菌群中的卵形拟杆菌,给HFD小鼠灌胃这种菌可减轻肥胖和MetS、降低BCAA水平。
2020-01-03
多聚氯喹具有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潜力
① 通过自由基共聚合生成多聚氯喹(pCQ),研究其对炎症性肠病的作用;② 口服pCQ干预柠檬酸杆菌诱导的结肠炎小鼠,单剂量使用后的全身吸收和胃肠道局部吸收量都很小;③ 多剂量治疗可显著降低结肠炎症,抑制促炎细胞因子IL-6和IL-1β,增加IL-2水平,通过改变粘膜免疫稳态达到抗炎作用;④ 结论:pCQ作为新型高分子聚合物,具有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潜力,能够在局部发挥效应并最小化全身毒性。
2018-10-17
蔡军+朱宝利+杨新春等:肠道菌群失衡促进高血压
① 分析41名健康人、56名高血压前期和99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宏基因组和代谢组;② 高血压前期和高血压患者的菌群失衡且非常类似,且均与宿主的代谢变化紧密相关;③ 两个患者组均表现出:微生物丰度和多样性明显降低,普氏菌占优的肠型,有益菌明显降低而普氏菌和克雷伯氏菌过度生长,微生物功能与疾病关联;④ 研究者建立了基于菌群并能从对照组准确区分高血压前期和高血压个体的分类器;⑤ 将患者菌群转入无菌小鼠,发现小鼠血压升高。
2017-02-01
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
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肠道菌群分会理事
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中国药理学会药物基因组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李菁,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已完成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人才项目等国家或部委级科研项目7项;以肠道微生态的多组学研究为研究方向,聚焦“肠道菌群-代谢物-相关疾病”,共计发布SCI论文27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SCI论文17篇)。
2003年3月~2006年6月:南京大学,生物物理,博士
2000年9月~2003年6月:中国药科大学,计算药物分析,硕士
1996年9月~2000年6月:中国药科大学,微生物制药,学士
2020年7月~至今: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
2015年8月~2020年7月:中国药科大学,生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
2012年9月~2015年7月: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计算生物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2010年5月~2012年9月:德国马普学会人类进化研究所,博士后
2007年11月~2010年4月:中国药科大学新药筛选中心,博士后
2006年7月~2007年10月:南京海纳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经理
肠道微生态与代谢性疾病的多组学研究
皮肤微生态重构与化妆品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