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吲哚信号
文章数:2篇
吲哚类物质
Cell子刊:细菌产生的“吲哚因子”,介导跨界防御应答
人体肠道细菌可产生的上万种小分子物质,虽然某些物质可影响肠道菌群组成和功能并调节宿主免疫,但大多数都是功能未知的。发表在《Cell Chemical Biology》上的文章对特定吲哚类物质(indolokine,“吲哚因子”)的功能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该类物质广泛存在于不同细菌和小鼠粪便中,并可促进细菌耐药细胞形成、激活植物防御反应及人免疫反应。该研究将细胞应激诱导的代谢产物与细菌、植物和人类的防御反应联系起来,表明生物界存在着相对保守的防御策略。
吲哚类物质
stress response
indole
SIGNALING
E. coli
菌群-感染
菌群产生的吲哚影响致病菌致病性
肠道致病菌通过感受并反馈肠道中的小分子信号来进行感染。《mBio》近期发表研究,发现由肠道菌群产生的吲哚,以浓度依赖性的方式影响血性大肠杆菌和鼠柠檬酸杆菌的毒性基因表达,并找到了细菌表面的吲哚感受器。该结果对于解释感染过程中的细菌代谢产物-致病菌-宿主互作具有重要价值。
菌群-感染
宿主-菌群-病原体互作
吲哚信号
Michael Hudecek
Alexander Visekru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