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共生细菌
文章数:8篇
代谢工程
国内团队:靶向肠道递送丁酸的工程共生菌,揭示丁酸如何减轻肠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杨昀、清华大学陈国强与团队近期在Metabolic Engineering发表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高效的肠道丁酸递送工具,并首次阐明了肠道丁酸通过蛋白消皮素D(GSDMD)调节肠粘膜免疫、维持肠道稳态的因果效应和分子机制,为利用基因工程活细菌解析肠道菌群代谢物与宿主互作的因果关系和分子机理提供了研究范式。
代谢工程
肠道丁酸盐递送
共生细菌
宿主粘膜免疫
肠道粘膜稳态
肠道粘液
纳米颗粒和共生细菌或调控胃肠道黏液层
Small近期发表的文章,利用Caco-2/HT29-MTX-E12构建体外胃肠道模型,发现TiO2 纳米颗粒和共生细菌可改变粘液层厚度和组成,此外该体外胃肠道模型为研究细菌和/或纳米颗粒与粘液层互作及调控提供了一个平台。
肠道粘液
in vitro digestion
ingestion
microbiota
titanium dioxide
微生物-宿主互作
南京农业大学:共生细菌Wolbachia与稻飞虱的互利共生机制
微生物广泛存在于地球的各种生态环境中,包括昆虫体内。经长期共进化,许多微生物与昆虫逐渐形成密切的共生关系,并丧失在体外生存的能力。但目前对于这种共生关系形成的分子机制知之甚少。稻飞虱是水稻上的重要害虫,以刺吸水稻等植物的汁液为生。植物汁液中富含糖分,但缺少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物质。除了直接刺吸危害水稻以外,它们还能传播病毒病害,严重影响水稻产量。传统的化学防治不仅造成了稻飞虱的抗药性问题,也引起了环境污染、农药残留等问题。因此,寻找更为有效且环境友好的治理稻飞虱问题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发表在《The ISME Journal》上的研究发现,共生细菌沃尔巴克氏菌(Wolbachia)能够通过合成维生素B7(生物素)和B2(核黄素)来补充稻飞虱食料中所缺少的维生素,进而提高稻飞虱种群的增长。基因组水平的系统进化分析推测Wolbachia的生物素合成途径可能从另一种Cardinium细菌水平转移而来。该项工作揭示了共生细菌Wolbachia与稻飞虱互利共生的进化机制,为研究昆虫与共生微生物互作提供了新的视角。
微生物-宿主互作
共生细菌
稻飞虱
Wolbachia
生物素
共生细菌
Nature Medicine:中风后感染的元凶为常见肠道细菌
中风后,容易发生感染,而导致中风后感染的细菌都有谁?原来多为肠道中的常见共生细菌。这样的重要研究提示我们宿主与共生细菌的复杂关系,各种细菌是敌是友、何时为敌人何时为朋友很难说,菌群研究还缺乏肯定答案。
共生细菌
易位
中风后感染
Mario Del Piano
Luca Mogna
共生细菌
NC:肠道细菌的单个基因,就能决定小鼠是否易感染
① 本研究鉴定一株共生的“非典型”不能发酵乳糖的大肠杆菌(atEc),该菌株扩增使小鼠易于感染人类病原体霍乱弧菌;② atEc菌株对活性氧(ROS)有抗性,且在抗生素处理后的小鼠中广泛增殖;③ 与移植典型大肠杆菌的新生小鼠相比,移植atEc的小鼠霍乱弧菌感染更严重,与肠道ROS水平降低,促进ROS敏感的霍乱弧菌增殖有关;④ 移植对ROS降解缺陷的atEc突变体的小鼠未促进霍乱弧菌感染;⑤ 宿主感染易感性可由一种特定共生物种的单个基因产物调节。
共生细菌
肠道感染
霍乱弧菌
大肠杆菌
Jeffrey I Gordon
共生细菌
Cell子刊:肠道感染中,防御性共生细菌恢复特定酶的活性
① NADPH氧化酶的NOX/DUOX家族是产生活性氧(ROS)的主要酶类,肠上皮表达NOX1,NOX4和DUOX2;② NOX二聚体必需性伴侣Cyba缺陷的小鼠其结肠有持续的NADPH氧化酶激活,且NOX1在肠道感染中调节DUOX2表达;③ 上皮细胞中缺失Cyba导致NOX1-4失活,抑制ROS产生,在肠道感染中具有保护作用;④ Cyba缺失导致肠道内产生过氧化氢(H2O2)菌株的富集,特别是乳酸杆菌的升高,其通过H2O2对毒力相关LEE致病性的抑制从而替代和减弱柠檬酸杆菌的毒性。
共生细菌
肠道
感染
NADPH氧化酶
Padma Ambalam
共生细菌
刘志华+魏泓团队自然子刊:细菌怎样促进彼此共生?
去年中国学者发表的高水平论文展示。
共生细菌
Nod2
LRRK2
溶菌酶
Albertha J M Walhout
共生细菌
Nature:共生细菌-树突细胞互作重塑皮肤免疫
这是Nature上一篇2015年的老文章,关于共生细菌-树突细胞互作如何重塑皮肤免疫,是皮肤菌群相关免疫分子机制的重要研究,非常值得一看。Cell Host & Microbe关于这篇文章的介绍,也值得一起看。
共生细菌
树突细胞
保护性皮肤免疫
Stella Bohr
Stella Bo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