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宫腔粘连
文章数:2篇
阴道菌群
国内团队:宫颈阴道菌群结构或在宫腔粘连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
上海交通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广州医科大学以及香港中文大学等多家研究机构的研究团队合作开展的研究发现,宫腔粘连女性宫颈、阴道菌群有特异性的改变;而动物实验也证明,一些真菌在宫腔粘连的疾病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作用。本研究提示生殖道微生物在女性生殖健康中的重要作用和潜在的干预靶点。
阴道菌群
研究论文
真菌组学
细菌组学
宫腔粘连
卷曲乳酸杆菌
陈廷涛团队:卷曲乳杆菌有望预防宫腔粘连
南昌大学陈廷涛研究团队通过动物实验证实,阴道给予工程卷曲乳酸杆菌(携带pMG36e质粒),在预防宫内手术后的宫腔粘连具有积极作用。外源性CXCL12可通过募集免疫细胞促进组织再生修复,但其对子宫内膜再生修复的作用是首次报道。本研究发现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卷曲乳酸杆菌
研究论文
小鼠
宫腔粘连
上一页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