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尽尧
上海交通大学分子医学研究院研究员
刘尽尧博士,2018年第十四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青年项目获得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分子医学研究院、癌基因及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课题组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3年获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2013至2018年分别在美国杜克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以及麻省理工学院科赫肿瘤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回国独立组建生物材料转化医学研究课题组,在生物医用材料、药物高效递送系统、纳米药物与转化医学方面开展课题研究,尤其在细菌药物与制剂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取得一系列具有临床转化前景的原创成果。
刘尽尧等Science子刊:用矿化涂层“武装”益生菌,改善结肠炎
① 开发了一种细胞相容性的生物界面矿化方法,可在益生菌脆弱拟杆菌BF839表面产生超抗性和可拆卸涂层,有效增加菌株抗氧气,紫外和75%乙醇暴露的能力;② 口服后,涂层能够通过自发且快速的双重分解反应主动中和胃酸并释放包裹的细菌;③ 产生的钙离子还可触发胆汁酸的胶束聚集,使细菌免除胃酸和胆汁酸的双重损伤,以不受损害的细胞活力到达肠道;④ 涂层BF839可缓解结肠炎小鼠的肠道炎症、延长肠道长度、减轻组织学损伤、提高细菌存活率;
2023-03-17
刘尽尧团队Science子刊:细菌外膜囊泡在调节肠道稳态中的多重作用
① Akk菌来源的细菌外膜囊泡(Akk-OMVs)恢复稳态的肠道菌群结构的机制之一是通过选择性融合直接上调有益物种的增殖;② Akk-OMVs通过转移到派氏结,激活B和DC细胞,引发粘膜IgA反应;③ Akk-OMVs通过进入肠上皮细胞刺激紧密连接和粘液的表达来维持肠屏障的完整性;④ 口服Akk-OMVs能够缓解DSS诱导的结肠炎的症状和病理表现;⑤ Akk-OMVs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增强anti-PD1治疗结直肠癌癌症的疗效。
2023-03-15
刘尽尧团队:药物递送中,如何对细菌表面进行修饰?(综述)
① 细菌表面带负电且含有多个功能基团,因而可使用化学物理学手段进行修饰,包括多种共价键偶联反应、静电或疏水性相互作用;② 相较于化学物理性修饰,生物性修饰更具生物相容性及安全性,包括生物膜封装、配体受体相互作用、基因工程和代谢标记等方法;③ 细菌既可作为治疗性药物也可作为药物载体,可增加药物的生物利用率并且减少系统性副作用;④ 表面修饰细菌既可应用于癌症、肠胃疾病及心血管疾病等的治疗,也可应用于生物成像及诊断。
2022-07-09
刘尽尧等:工程细菌“红了又绿”助力体内菌群成像
① 使用荧光激活和吸收移位标签(FAST)进行编码的策略制备活细菌探针EcN-FAST,用于宿主菌群的实时动态、双模态和分子氧独立成像;② EcN-FAST可以通过添加或去除相应的荧光原来快速按需切换荧光;③ EcN-FAST能够通过荧光交换可逆地切换发射带以进行双色荧光成像;④ 由于FAST的分子氧独立发射特性,EcN-FAST可以在肠道和肿瘤等体内厌氧环境下发出荧光;⑤ 该荧光探针可用于测定移植细菌的活力和调查宿主菌群的动态。
2022-06-06
刘尽尧团队Nature子刊:优化抗肿瘤活菌药
① 通过一步酰胺缩合法制备了核酸适配体结合细菌(ApCB),该制剂基本不影响细菌活力;② 优化适配体密度,发现表面修饰有2.8×10^5个适配体的大肠杆菌(EcN)在体外实验中表现出最优的肿瘤细胞特异性结合作用;③ 在荷瘤小鼠模型中,肿瘤内修饰EcN的ApCB定位增强2-4倍,多种评价证明具有较好的耐受性;④ 不同适配体修饰的减毒沙门氏菌ApCB在肿瘤部位的定位能力都有所增加,且激活抗肿瘤免疫反应,展示抑瘤能力;⑤ ApCB可适用于多种细菌。
2021-11-15
刘尽尧团队:益生菌+聚多巴胺纳米涂层,有效改善小鼠结肠炎
① 合成一种聚多巴胺纳米颗粒免疫抑制剂(PDNI),具有多巴胺能免疫调节作用,能抑制局部炎症组织的过度免疫反应;② PDNI可激活Treg,并直接抑制Th1、Th2和Th17细胞,还能阻止树突状细胞活化,以提高Treg/Th17的比例,促进逆转炎症反应;③ 在活性益生菌大肠杆菌Nissle 1917表面包覆PDNI,这种涂层细菌(EcN@PDNI)可抑制结肠炎小鼠的过度免疫反应,并积极调节肠道菌群;④ 在两种结肠炎小鼠模型中,EcN@PDNI的疗效优于临床药物氨基水杨酸。
2021-10-28
刘尽尧团队:双修饰细菌或可实现肿瘤治疗药物的时空可控性分布
① 制备一种内外同时修饰以表达光热黑色素和表面附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细菌B-αPD-1;② B-αPD-1在肿瘤内缺氧环境中定植,治疗药物可以均匀持久地分布在肿瘤中;③ 光热黑素的时空可控分布使其可在广泛的治疗窗口内,通过光照反复对肿瘤产生中等而均匀的加热;④ 同时,αPD-1的联动可产生光热刺激和检查点阻断介导的协同免疫激活效应,重编程肿瘤微环境;⑤ B-αPD-1介导的免疫微环境重编程显著抑制肿瘤生长,延长乳腺癌小鼠的生存期。
2021-10-23
上海交通大学分子医学研究院研究员
刘尽尧博士,2018年第十四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青年项目获得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分子医学研究院、癌基因及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课题组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3年获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2013至2018年分别在美国杜克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以及麻省理工学院科赫肿瘤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回国独立组建生物材料转化医学研究课题组,在生物医用材料、药物高效递送系统、纳米药物与转化医学方面开展课题研究,尤其在细菌药物与制剂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取得一系列具有临床转化前景的原创成果。
2008年9月~2013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导师:颜德岳(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8年2月~至今:上海交通大学分子医学研究院,上海市肿瘤研究所,研究员
2015年9月~2018年3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赫肿瘤研究所,博士后,合作导师:Robert Langer(美国科学院、工程院、医学院三院院士)
2013年4月~2015年8月:美国杜克大学,生物医学与工程系,博士后,合作导师: Ashutosh Chilkoti(美国发明院院士)
刘尽尧课题组的研究方向为生物材料转化医学研究。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借助化学、材料、生物、医学等学科背景,通过分子设计、材料制备与改性、生物技术、药物合成等手段,致力于开发肿瘤、糖尿病、肠炎、牙周炎等疾病诊断与治疗新方法和新技术。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向:  1)基于益生菌的成像与药物递送;2)基于人造纳米细胞的免疫调节;3)精准可控的单分子纳米药物;4)新型生物医用高分子水凝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