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Jinyao Liu
文章数:11篇
细菌涂层
刘尽尧等Science子刊:用矿化涂层“武装”益生菌,改善结肠炎
口腔微生物制剂可有效调节肠道微生物组,但它们在从制造到达肠道的过程中总是遭受多重损伤。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刘尽尧、曹浈萍、吴冯及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发表最新研究,开发了一种细胞相容性的生物界面矿化方法,可在益生菌脆弱拟杆菌BF839表面产生超抗性和可拆卸涂层,性能优良,能有效缓解小鼠结肠炎。总之,该生物界面矿化方法为开发下一代活体口服生物治疗药物提供了一个多功能平台,值得关注。
细菌涂层
口服递送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双重分解反应
细菌外膜囊泡
刘尽尧团队Science子刊:细菌外膜囊泡在调节肠道稳态中的多重作用
上海交通大学的刘尽尧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发表文章,揭示出细菌外膜囊泡在调节肠道稳态中的多功能性,展示了肠道菌群来源的OMV在肠道生态学中的重要性,为疾病干预和治疗提供了替代靶点。
细菌外膜囊泡
肠道稳态
Akk
细菌表面修饰
刘尽尧团队:药物递送中,如何对细菌表面进行修饰?(综述)
使用活的细菌作为治疗剂或药物载体,在治疗多种难治性疾病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然而,细菌在特殊的环境压力下活性差,并受到治疗反应不足的限制,导致不必要的细胞死亡和治疗效果降低。细菌的表面装饰作为一种简单有用的策略,不仅能增强细菌抵抗环境威胁的能力,而且还赋予了它们一些外源特性。Advanced Drug Delivery Reviews近期发表的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刘尽尧团队的综述文章,系统地介绍了物理化学和生物技术在细菌表面修饰方面的进展,特别是单个细菌的单细胞表面修饰策略,强调了细菌表面修饰的最新进展,其目的是提高治疗性细菌制剂的生物利用度和疗效,同时实现常规药物的强化和定向输送。并进一步讨论了表面装饰细菌作为药物递送系统在癌症治疗、肠道疾病治疗、生物成像和诊断方面的应用前景和挑战,以及未来的临床转化。
细菌表面修饰
药物递送
工程菌
刘尽尧等:工程细菌“红了又绿”助力体内菌群成像
这是发表在Materials Today Bio的一份工作,由上海交通大学刘尽尧、吴冯、林思思及团队完成。他们开发了一种以荧光激活和吸收移位标签(FAST)编码的双荧光工程大肠杆菌Nissle 1917(EcN-FAST),在添加或移除对应荧光原时EcN-FAST会实现荧光的切换,在体内体外都表现出良好的成像效果,并且在肿瘤和肠道内进行了测试。该技术为监测移植细菌活性和菌群动态提供了手段。
工程菌
菌群成像
抗肿瘤治疗
刘尽尧团队Nature子刊:优化抗肿瘤活菌药
尽管细菌介导的生物疗法已被广泛探索用于治疗不同类型的癌症,但是由于给药后缺乏肿瘤特异性的积累,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限制其使用。上海交通大学的刘尽尧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文章,利用核酸适配体修饰细菌表面,显著提高细菌在肿瘤部位的聚集,激活免疫反应,增强抗肿瘤效果。揭示了一种通过简单的表面修饰来操纵细菌行为的策略,并展示了ApCB在增强细菌介导的癌症治疗中的前景。
抗肿瘤治疗
细菌疗法
表面修饰
核酸适配体
益生菌涂层
刘尽尧团队:益生菌+聚多巴胺纳米涂层,有效改善小鼠结肠炎
对于炎症性肠病等自身免疫病,抑制过度活化的免疫反应是关键,但现有的免疫抑制剂存在局限性,包括抑制效率低和有潜在的脱靶毒性。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刘尽尧团队近期在Advanced Science发表研究,合成了一种聚多巴胺纳米免疫抑制剂,并将其作为益生菌涂层,通过抑制局部组织的过度免疫反应和调节肠道菌群的机制,有效改善了小鼠结肠炎,具有转化应用前景。
益生菌涂层
肠道菌群
多巴胺能
免疫调节
炎症性肠病
药物递送
刘尽尧团队:双修饰细菌或可实现肿瘤治疗药物的时空可控性分布
上海交通大学的刘尽尧团队在Advanced Materials发表文章,利用工程手段研发出一种细菌,可表达光热黑色素,且表面附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αPD-1。通过光照对肿瘤产生加热效果,联合αPD-1发挥协同作用,重编程肿瘤免疫环境,显著抑制肿瘤生长。研究或提供一种对肿瘤治疗药物的时空可控性递送的手段。
药物递送
实体瘤
工程细菌
微生态制剂
刘尽尧+庞燕:用治疗性纳米涂层修饰益生菌,增强微生态制剂疗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刘尽尧、庞燕与研究团队,近期在Small发表研究,报道了一种基于丝心蛋白的益生菌涂层技术,充分发挥了丝心蛋白的抗炎治疗作用以及自组装涂层保护作用,不仅能为益生菌在肠内定植“保驾护航”,还能协同增强对肠道黏膜炎的治疗效果,在研发和改善微生态制剂方面具有应用前景。
微生态制剂
表面涂层
益生菌
纳米涂层
丝心蛋白
益生菌递送
刘尽尧团队:新型益生菌口服递送技术——激肠道免疫,促菌群健康
健康的肠道菌群可帮助宿主抵抗肠道感染、保护肠道屏障,但目前仍缺少有效维持肠道菌群稳态的直接干预方法。Science Advances最新发表了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刘尽尧团队的研究成果,报道了一种新型益生菌口服递送技术,可将益生菌递送至肠道派氏结内,从而能通过激发肠道黏膜免疫反应,来帮助肠道菌群在扰动因素下(如致病菌感染、肠道损伤)维持健康稳态,保护肠道屏障功能。
益生菌递送
肠道黏膜免疫
肠道菌群
肠屏障
益生菌
上海交大:大幅提高益生菌生物利用度和肠道定植的新方法
口服益生菌需要经过胃液、胆汁等多重考验,才能在肠道中定植,大量益生菌在这个过程中阵亡,极大限制了益生菌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和肠道定植效率。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市肿瘤研究所刘尽尧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报道了一种新的方法思路,通过让益生菌形成完整自包被的生物膜,来帮助其抵御消化道的严酷环境,能极大提高益生菌的生物利用度和肠道定植,并在小鼠感染模型中显示出强力持久的抑制肠道致病菌的能力,具有转化应用前景。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结合该团队此前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的另一项研究(https://www.mr-gut.cn/papers/read/1090992355)共同阅读。
益生菌
生物膜
生物利用度
肠道定植
药物递送
上海交大医学院:增强口服活菌疗法效果的新方法
口服活菌改善肠道微生态的疗法,受限于活菌在消化道内的低存活率。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市肿瘤研究所刘尽尧团队,近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报道了一种方法,可快速制备被脂膜包被的细菌,能大大增强细菌在消化道内的存活和存留,并以大肠杆菌Nissle 1917菌株为例,表明这一技术可提高这种益生菌防治小鼠结肠炎的效果。
药物递送
活菌治疗
生物材料
Longhao Jia
Weihua 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