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体外共培养系统
文章数:3篇
体外共培养系统
体外研究微生物-肠道互作的新工具
在体外培养模型中研究肠道细菌(特别是对氧极为敏感的专性厌氧菌)调控宿主生理的机制,很具有挑战性。Med期刊近期发表来自美国MIT团队的研究,报道了一个可对专性厌氧菌和肠上皮进行体外长期共培养的新工具,并用其研究了有益菌普氏粪杆菌(F. prausnitzii)的抗炎作用机制。
体外共培养系统
gut microbiome
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
oxygen-sensitive microbes
microphysiological system
体外共培养系统
肠道厌氧菌和人结肠上皮的共培养体系
肠上皮位于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界面,在肠道生态系统的形成中起着关键作用。由于缺乏简单易操作的共培养系统,人们对宿主-微生物相互作用的理解非常有限。虽然类器官技术已经实现了对结肠上皮在常氧条件下的培养,但上皮组织和肠道厌氧菌之间的氧需求冲突使得它们的共培养变得困难。《Gastroenterology》上的一篇文章报道了一种有效的肠道厌氧菌和人结肠上皮的共培养系统iHACS,该系统可营造肠道厌氧菌与结肠上皮共生环境,可用于研究菌群与结肠上皮的相互作用。
体外共培养系统
专性厌氧菌
肠道上皮细胞
AKK菌
丁酸梭菌
结直肠癌
体外共培养+计算机模拟,分析合生制剂对结直肠癌细胞的影响
《Cell Report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合了体外共培养系统及计算机模拟方法,分析了合生制剂(鼠李糖乳杆菌GG株+膳食纤维)对结直肠癌细胞的影响。
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
合生制剂
体外共培养系统
Arri Coomarasa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