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Emilie Viennois
文章数:4篇
宿主基因
基因变异对肠道菌群和宿主的影响,可能在多代后才出现
NPJ Biofilms and Microbiome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报道了一个值得研究者关注的现象:PePT1基因敲除小鼠的肠道菌群及功能发生变化,且产生了对DSS诱导结肠炎的抗性,但该效果在繁殖多代后才得以显现。该研究提示,宿主基因对肠道菌群组成及功能的跨代影响不可忽视。
宿主基因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生命早期肠道菌
Nature子刊:生命早期肠道菌或利于肠道干细胞增殖和再生
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物有助于调节肠道内环境的稳定。然而,生命早期肠道微生物对肠道发育的影响尚不完全清楚。Nature Communications最近的研究表明,生命早期肠道菌能促进红细胞分化调节因子-1(Erdr1)在肠道表达,增强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G蛋白偶联受体肠干细胞(Lrg5+ ISCs)和肠道类器官生长。此外,Erdr1还能加速小鼠和人肠上皮细胞伤口的闭合,促进Lrg5+ ISCs的再生和恢复,降低DSS诱导结肠炎小鼠的和组织学得分,增加结肠长度增加,促进疾病恢复。本研究结果提示,生命早期肠道菌或可通过控制Erdr1介导的肠上皮细胞增殖和再生,以应对粘膜损伤。
生命早期肠道菌
肠道干细胞
Zi-Jiang Chen
Yanzhi Du
Shang Li
生物标志物
粪便miRNA可反映肠道菌群的健康程度
来自Theranostic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利用无菌小鼠和粪菌移植,发现粪便miRNA谱与某些炎症及IBD相关的特定菌种密切相关,且与菌群组成相比,可更好地反应肠道菌群的“健康程度”。
生物标志物
生物标志物
MiRNA
动物实验
无菌小鼠
结肠肿瘤
生命早期菌群暴露可抑制小鼠结肠肿瘤发生
《Cancer Immunology Research》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在无菌环境下长大的小鼠(缺乏生命早期的菌群暴露),在回到正常有菌环境下后,肠道菌群的变化伴随炎症因子表达升高,而结肠炎相关肿瘤的易感性也增加。这一发现提示生命早期菌群暴露对肠道稳态维持的重要性。
结肠肿瘤
髓系抑制细胞 (MDSCs)
结肠肿瘤
Laura E Crotty-Alexander
Pradipta Ghosh
上一页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