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肠腔菌群
文章数:3篇
肠道细菌演化
Nature:肠菌可在宿主内演化出致病的移位能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肠道中定植的共生微生物也在不断地适应和演变。耶鲁大学Noah Palm团队在Nature发表的最新研究中提出一种假说,认为共生肠菌在宿主内的演化可能会影响其致病倾向。他们以一种致病共生菌——鹑鸡肠球菌为模型对这一假说进行了检验,该菌能在易感小鼠中移位至肝脏等组织器官,从而引发自身免疫病。通过分析小鼠粪便和肝脏中的分离菌发现,这种菌可在宿主内自发地发生趋异演化,产生适应肠腔或肠黏膜的不同谱系。其中,适应肠黏膜的菌株具有侵入性和致病特性特征,包括移位至肝脏、免疫逃逸和引发炎症;相比之下,适应肠腔的菌株则比较“良民”(且可能更具传播性)。总之,该研究在菌株水平和时间尺度上,为理解微生物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菌群驱动的疾病中存在的“随机性”和年龄相关性。
肠道细菌演化
Autoimmunity
Bacterial evolution
chronic inflammation
experimental evolution
抑郁
谢鹏+周新雨:抑郁猴的大肠黏膜和肠腔菌群发生了什么变化?
此前对重度抑郁症(MDD)的肠-脑轴研究大多集中在粪便菌群,而缺乏对肠黏膜菌群和肠腔菌群的分析;而且,相关研究多数采用的是小鼠模型,而小鼠的菌群与人类有较大差异。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谢鹏、周新雨与团队,在Molecular Psychiatry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填补了这些空白。该研究通过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UMS)方法构建了MDD食蟹猴模型,用16S测序和代谢组学方法,揭示了猴子的抑郁表型与不同肠段的黏膜和肠腔菌群组成和功能的关系,为进一步揭示肠道菌群在MDD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提供了新视角。
抑郁
食蟹猴
肠粘膜菌群
肠腔菌群
肠道菌群功能
猪
农科院畜牧研究所:猪肠道内的菌群分布图
中国农科院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近期在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IF:4.076]发表了一份猪肠道菌群的“分布图”,研究了猪的回肠、盲肠和结肠中的黏膜和肠腔内的菌群构成,并分析了相关的代谢物和基因功能,值得专业人士关注。
猪
黏膜菌群
肠腔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