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膳食致癌物质
文章数:2篇
肝癌
港中大:膳食摄入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可引发人体肝癌
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PA)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如一些草药和食物)的肝毒性物质,但由于缺乏人类的流行病学研究数据,PA是否会在人体中引起肝癌尚无定论。香港中文大学林鸽团队近期在Hepatology发表研究,通过分析PA引起的DNA突变特征,首次提供了PA相关肝癌的临床证据。基于该突变特征的分析显示,我国可能有超过40%的肝癌与PA暴露有关。
肝癌
膳食致癌物质
基因突变
癌症
微生物作为膳食致癌物结合剂的保护作用(综述)
饮食中的致癌物质在癌症和饮食的关联之中起到重要作用,目前已进行很多物理、化学的探索以控制人类与这些饮食致癌物质的接触。然而,这些策略大多较为复杂、成本高、效率低,因此其应用受到限制。而微生物学方法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最近的体内外研究表明,乳酸菌(LAB)和酵母或可作为膳食致癌物质结合剂。最新发表在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的综述讨论了来自乳杆菌属、双歧杆菌属和酵母属的菌株作为膳食致癌物质结合剂的保护作用。这些微生物可能通过减少膳食致癌物的生物可及性而发挥保护作用,减少其毒性作用,但结合过程的发生机制有待进一步阐明。
癌症
binding agents
Cancer
lactic acid bacteria
ye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