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分子标记
文章数:3篇
致病共生菌
基于分子条形码的新方法可助力识别肠道菌株变异
炎症性肠病患者会经历反复发作的肠道炎症,黏附侵袭性大肠杆菌(AIEC)的粘膜定植被认为会使肠道炎症永久化。然而,目前尚不清楚AIEC体外定义是否完全可预测体内粘膜定植。近日,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研究人员在Microbiome发表最新研究,开发出一种新的分子条形码方法来区分肠道中菌株变异,并将这种方法整合到结肠炎小鼠模型中探索不同患者来源的大肠杆菌分离株的粘膜定植,发现体内粘膜定殖菌,不一定是AIEC,会通过与宿主和相关微生物的串扰作为主要的生态失调驱动因素,值得关注。
致病共生菌
定植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肠道菌群
长穗偃麦草
Science:山东农业大学团队在小麦赤霉病抗性遗传育种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2020年4月9日,山东农业大学孔令让团队在《Science》以 “First Release”的形式发表研究长文(Research Article),成功克隆了来源于长穗偃麦草的抗赤霉病主效基因Fhb7, 揭示了其抗病分子机理和遗传机理,并成功应用于小麦育种,在小麦抗赤霉病育种中取得了重大突破。同期,《Science》也刊登了该工作的点评文章。据相关数据统计,这是我国小麦研究领域首篇Science文章,也是我国小麦重要功能基因研究首篇CNS文章。该研究团队经过20年的持续研究,首先发现小麦近缘植物长穗偃麦草7E染色体长臂末端携带抗赤霉病主效基因,并将其命名为Fhb7,随后成功将该抗病基因转移至栽培小麦品种,明确了其在小麦抗病育种中的稳定抗性和潜在的应用价值。
长穗偃麦草
基因水平转移
远缘杂交
分子标记
DON毒素
结直肠癌
哪些生物标志物与II期结直肠癌相关?(综述)
I期、III期和IV期结肠癌(CC)治疗策略是标准化的,而II期CC的治疗策略仍存在争议。此外,生物标志物对未来癌症个性化治疗的选择越来越重要。因此,Cancer Treatment Reviews上发表的这篇综述对II期CC中可能具有临床意义的潜在预后生物标志物进行了系统性总结,并指出生物标志物临床应用的验证需要来自专门的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的证据。
结直肠癌
Adjuvant chemotherap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irculating tumor DNA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