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延磊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外科副主任
马延磊,副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上海市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入选者。作为结直肠外科的临床医师,研究工作聚焦于肠道微生态与结直肠癌研究领域。研究成果以通讯作者/共同通讯作者发表于Gastroenterology、Gut、EMBO J、Nature Communications、Cancer Research、Clinical Cancer Research、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等国际权威期刊。
马延磊+晁彦杰等:详解肠道细菌的遗传操作工具(综述)
① 开发肠道细菌的遗传操作(GM)工具,对于“驯服”肠道菌群、理解宿主-菌群互作的因果机制、加速基于菌群工程的新型疗法至关重要;② 肠道菌群的GM方法主要包括外源DNA递送(转化、接合、转导)和维持,以及基于转座子和CRISPR-Cas的基因组编辑,在模型和非模型细菌中都有可操作性;③ GM工具在肠道细菌中的应用包括:将细菌改造为生物传感器和记忆系统(感知并记录肠道环境动态),调控细菌代谢用于疾病治疗,改造底盘菌用于药物递送。
2023-06-30
马延磊团队:克罗恩病患者的肠道病毒组失调
① 纳入8例克罗恩病(CD)发作期、6例CD缓解期及14例健康对照;② CD患者DNA/RNA病毒组多样性下降,以真核细环病毒(TTV)、普拉梭菌及大肠埃希菌噬菌体、番茄病RNA病毒为主;③ 与CD缓解期比,CD发作期以炎症相关的TTV病毒和葡萄球菌噬菌体为主,病毒组特征与患者并发症和治疗方式相关;④ CD患者病毒组功能多与DNA复制、整合、修饰、合成真核TTV相关的衣壳蛋白等相关;⑤ CD患者存在特异的病毒-细菌互作,联合诊断CD效果好(AUC:0.993)。
2023-02-11
马延磊团队:人消化道类器官的应用与未来的挑战(综述)
① 人消化道类器官有两个来源:由原代成体干细胞在特定因子的培养下获得,和将多能干细胞(包括iPSC和ESC)中通过模拟胚胎植入后的发育过程获得;② 人消化道类器官可应用于消化疾病、生物库建立、临床试验、病原体感染、药物筛选、干细胞功能和再生、免疫治疗、基因治疗和粪菌移植试验等研究,有助个性化医疗发展;③ 目前类器官仍有局限性:细胞结构单一、基质胶的成分不明和体内外微环境不一致,未来需在以上三个方面重点优化。
2022-09-27
马延磊团队:早发性大肠癌患者的肠道菌群、代谢组和细菌酶基因特征
① 与健康人相比,LO-CRC和EO-CRC患者的肠道菌群α多样性降低,菌群组成和粪便代谢组发生改变;② LO-CRC中,具核梭杆菌富集,短链脂肪酸耗竭,菌群GABA生物合成减少,乙酸/乙醛代谢向乙酰辅酶A代谢转变;③ EO-CRC中,Flavonifractor plautii富集,色氨酸、胆汁酸和胆碱代谢增加,红肉摄入相关细菌、胆碱代谢物和菌群胆碱代谢酶轴的变化是促进EO-CRC的潜在因素;④ 基于宏基因组、代谢组和细菌酶基因标志物的预测模型可区分EO-CRC和健康人。
2022-08-11
国内团队:早发性大肠癌患者的肠道菌群特征
① 纳入2个队列共1038人,包含早发性大肠癌(yCRC)、晚发性大肠癌(oCRC)和相应对照者,用16S测序分析粪便样本,并对200个样本做宏基因组测序;② 相较于同龄对照,yCRC菌群多样性降低,但高于oCRC;③ Flavonifractor plautii是yCRC中的一个重要的富集菌种,而链球菌属在oCRC中增多;④ yCRC有独特的细菌代谢功能特征,以DNA结合和RNA依赖的DNA生物合成过程为主;⑤ 建立随机森林分类器模型,可基于微生物标志物将yCRC和oCRC与健康人进行区分。
2021-11-19
秦环龙+刘俊彦+马延磊:具核梭杆菌促肠癌的新机制
① 结直肠癌(CRC)患者和CRC小鼠模型的肿瘤细胞中,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主要是 CYP2J2)及其介导的产物12,13-EpOME上调,进而通过激活体外上皮间质转化 (EMT),促进CRC细胞在体内的侵袭和迁移;② CRC患者粪便具核梭杆菌(Fn)水平与血清12,13-EpOME水平呈正相关;③ 肿瘤组织中高水平的CYP2J2,也与III/IV期CRC患者的高Fn水平和较差的总生存期相关;④ 机制上,Fn可激活TLR4/AKT信号,下调Keap1并增加NRF2以促进CYP2J2转录。
2021-06-23
马延磊、秦环龙等:生酮饮食调肠菌抑肠炎
① 在未诱导结肠炎的小鼠中,生酮饮食可改善肠道菌群及相关代谢产物;② 生酮饮食可缓解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并保护粘膜屏障功能;③ 生酮饮食降低小鼠结肠的炎症因子(IL-22、IL-17α、IL-18)及趋化因子(CCL4)水平,减少RORγt+ CD3− ILC3;④ 生酮饮食调节小鼠的肠道菌群组成及功能,增加Akk菌,减少埃希氏杆菌属/志贺氏菌属;⑤ 将喂食生酮饮食的小鼠的粪菌移植给无菌小鼠可缓解DSS诱导的结肠炎;⑥ 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的作用与生酮饮食相反。
2021-04-23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外科副主任
马延磊,副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上海市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入选者。作为结直肠外科的临床医师,研究工作聚焦于肠道微生态与结直肠癌研究领域。研究成果以通讯作者/共同通讯作者发表于Gastroenterology、Gut、EMBO J、Nature Communications、Cancer Research、Clinical Cancer Research、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等国际权威期刊。
2006-09~2010-07: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外科学, 博士
2018年12~至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外科,副主任医师、研究员
2016年01~2019年02: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外科,主治医师
2012年01~2015年12: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主治医师
2010年08~2012年02: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普外科,住院医师
 结直肠癌与肠道微生态研究
上海市抗癌协会胃肠肿瘤腹腔镜专委会秘书长兼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