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Yanlei Ma
文章数:14篇
细菌基因组编辑
马延磊+晁彦杰等:详解肠道细菌的遗传操作工具(综述)
肠道菌群与健康和疾病密切相关,但人们对菌群基因-宿主相互作用的因果机制仍知之甚少。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受限于肠道细菌的遗传操作工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马延磊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晁彦杰与团队在Trends in Microbiology发表重要综述,概述了开发肠道细菌遗传操作工具的挑战和进展,包括DNA递送、基于转座子和CRISPR的基因组编辑,以及它们在菌群相关人类疾病(如癌症和代谢性疾病)的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值得专业人士关注。
细菌基因组编辑
肠道菌群
工程菌
遗传操作工具
宿主-微生物互作
克罗恩病(CD)
马延磊团队:克罗恩病患者的肠道病毒组失调
复旦大学的马延磊在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发表文章,对比分析了克罗恩病发作期、缓解期及健康对照的肠道病毒组特征,为研究肠道病毒在克罗恩病的发病机制、精准诊断以及疾病状态中的作用提供参考。
克罗恩病(CD)
肠道病毒组
类器官
马延磊团队:人消化道类器官的应用与未来的挑战(综述)
类器官是很有前景的研究模型,可以为患者提供精准的个体化治疗、建立快速的药物筛选或基因/细胞治疗的体外模型,从而将基础研究与临床治疗联系起来。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杂志发表的来自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马延磊团队的综述,回顾了以往的研究,总结了现已建立的各种消化类器官模型,以及这些类器官如何应用于研究消化道疾病的发生、干细胞的功能和再生、宿主-病原体的互作和个性化治疗的应用,并讨论了目前的类器官的限制和未来的改进方向,值得阅读!
类器官
人类器官
消化系统疾病
个性化治疗
研究模型
早发性结直肠癌
马延磊团队:早发性大肠癌患者的肠道菌群、代谢组和细菌酶基因特征
大肠癌(CRC)在年轻人中的发病率正在逐渐升高。常规的CRC筛查策略主要针对≥50岁的晚发性(LO)CRC,如何对早发性(EO)CRC进行有效的早期筛查,是目前面临的一大挑战。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马延磊团队近期在Gut发表一项最新研究,通过对总共549例的EO-CRC患者、LO-CRC患者和健康对照进行粪便宏基因组和代谢组学分析,揭示了EO-CRC和LO-CRC在菌群组成、代谢物和细菌酶基因方面的相似和差异,并通过机器学习建立了基于多组学标志物的预测模型,在EO-CRC的检测筛查方面具有强大潜力。
早发性结直肠癌
肠道菌群
代谢组
预测模型
结直肠癌筛查
早发性结直肠癌
国内团队:早发性大肠癌患者的肠道菌群特征
早发性结直肠癌(yCRC,<50岁)的发病率正在快速增加,且其侵袭性更强,但目前关于yCRC的肠道菌群及其诊断价值尚缺乏深入研究。Nature Communications最新发表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马延磊团队的研究,重点分析了yCRC的肠道菌群组成和功能改变,揭示了其与晚发性CRC(oCRC,≥50岁)的差异,并基于粪便菌群标志物开发了诊断模型,或能用于yCRC的检测。
早发性结直肠癌
肠道菌群
医学研究
诊断模型
CRC
秦环龙+刘俊彦+马延磊:具核梭杆菌促肠癌的新机制
研究表明细菌能调控结直肠癌(CRC)代谢。同时,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 Fn)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Fn感染是否改变结直肠癌患者的代谢仍不清楚。Cancer Research近期发表了同济大学上海第十人民医院秦环龙、重庆医科大学刘俊彦、复旦大学马延磊与团队的研究成果,使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为基础的靶向代谢组学、宏基因组测序、细胞分析和无菌基因敲除小鼠模型进行研究,结果发现Fn感染可激活TLR4/AKT/Keap1/NRF2信号,上调CRC细胞中CYP2J2的表达,进而增加12,13-EpOME的产生,最终导致CRC的发生。本研究不仅拓展了我们对Fn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所起作用的认识,而且为Fn感染的结直肠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潜在临床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CRC
具核梭杆菌
生酮饮食
马延磊、秦环龙等:生酮饮食调肠菌抑肠炎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马延磊、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的秦环龙与研究团队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生酮饮食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组成、功能及代谢产物,降低结肠中的炎症因子及趋化因子水平并减少3型天然淋巴细胞(ILC3),从而缓解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
生酮饮食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3型天然淋巴细胞
直肠癌
国内团队:肠道微生物组分预测大肠癌放化疗反应
肠道微生物组(GM)参与抗肿瘤免疫治疗和化疗反应,但关于GM在预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ARC)患者新辅助放化疗(nCRT)应答中的作用的循证研究仍然很少。来自复旦大学的Zhen Zhang、马延磊、来自美国贝克曼研究所的Ajay Goel及研究团队在Clinical Cancer Research发表最新研究,发现GM为预测nCRT应答提供了新的潜在生物标志物,这对患者的临床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直肠癌
微生物组
梭杆菌属
产丁酸盐细菌
放化疗疗效
结直肠癌
复旦大学团队:口腔菌群失调作为生物标志物检测大肠癌
口腔微生物可能在结直肠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来自复旦大学的马延磊、蔡国响、李心翔与团队在Theranostics发表最新研究,对比结直肠癌(CRC)患者、结直肠腺瘤(CRA)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口腔微生物群,鉴定出口腔微生物标志物,可区分出结直肠肿瘤组和健康对照组。这项研究表明口腔微生物群失调与结直肠癌之间存在潜在的联系。
结直肠癌
colorectal cancers
colorectal adenomas
Oral microbiome
16S rRNA
结直肠癌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大肠癌中的具核梭杆菌(综述)
来自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在Journal of Cancer上发表的综述文章,介绍了一系列对具核梭杆菌在结直肠癌中富集的报道,并讨论了具核梭杆菌促进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
结直肠癌
具核梭杆菌
Xin Wei Wang
Lichun Ma
Maria O Hernandez
秦环龙+马延磊+沈通一:植物乳杆菌抗炎蛋白MIMP或能改善肠炎
由同济大学附属上海第十人民医院秦环龙、马延磊和沈通一团队共同主导的研究,发现来自植物乳杆菌的微整合膜蛋白(MIMP),具有抗炎功效,可显著缓解结肠炎模型小鼠的症状,并揭示了相关分子机制,或能用于炎症性肠病的临床治疗。相关成果在Cellular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发表,值得专业人士关注。
炎症性肠病
秦环龙+马延磊+沈通一:植物乳杆菌抗炎蛋白MIMP或能改善肠炎
由同济大学附属上海第十人民医院秦环龙、马延磊和沈通一团队共同主导的研究,发现来自植物乳杆菌的微整合膜蛋白(MIMP),具有抗炎功效,可显著缓解结肠炎模型小鼠的症状,并揭示了相关分子机制,或能用于炎症性肠病的临床治疗。相关成果在Cellular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发表,值得专业人士关注。
炎症性肠病
Gut barrier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nflammatory cytokines
MIMP
carcinogenesis
Gastroenterology:具核梭杆菌促进大肠癌的信号通路
这是复旦、同济大学团队合作的重要工作,强烈推荐给大家。
carcinogenesis
gene regulation
microbe
signal transduction
Jordana E Hoppe
colorectal cancer
同济秦环龙等Gut:大肠癌分子机制最新研究
同济大学第十附属医院院长秦环龙教授和德克萨斯大学安德森肿瘤中心王华敏两位大牛的合作[赞]
colorectal cancer
Atis Muehlenbachs
Sherif R Za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