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诊断模型
文章数:16篇
肠粘膜炎症
肠粘膜炎标志物或可用于预测白血病患儿血液感染?
尽管化疗引起的肠黏膜炎是血流感染(BSI)的主要危险因素,但尚未有研究调查粘膜炎的严重程度,以预测急性白血病治疗期间发烧发病时的BSI。近日,研究人员在Leukemia发表最新研究,纳入85名急性淋巴细胞(ALL)或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患儿,治疗期间出现242次发热,评估了急性白血病患儿发热时粘膜炎的定量标志物瓜氨酸、CCL20和REG3α。发现失调的肠道屏障是侵袭性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通过定量标志物监测肠道黏膜炎可能作为检测BSI相关发热发作的潜在诊断方法,值得关注。
肠粘膜炎症
白血病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风险标志物
结直肠癌
金鹏+盛剑秋+秦楠:基于肠道菌群标志物的大肠癌晚期腺瘤和癌症的诊断新模型
肠道微生物群的改变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有必要寻找能够反映疾病动态变化的非侵入性微生物组生物标志物。Cell and Bioscience近期发表的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金鹏+盛剑秋团队联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秦楠团队的研究,对来自不同阶段的结直肠晚期腺瘤和癌症患者以及对照组的样本进行了宏基因组分析,并确定了渐进式微生物群生物标志物。然后,根据这些标志物构建了一个诊断模型,并评估了其作为AA和CRC诊断工具的性能。结果表明,该新型诊断模型可以显著提高晚期腺瘤的诊断性能。
结直肠癌
诊断模型
肠道菌群标记物
结直肠癌
朱瑞新+朱立新等Nature子刊:基于多界微生物的大肠癌跨队列诊断模型
Nature Microbiology最新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王慧、同济大学朱瑞新、中科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张国庆、复旦大学陈兴栋、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朱立新作为共同通讯作者的研究论文,通过对结直肠癌(CRC)大样本宏基因组数据集进行综合分析,揭示了与CRC相关的4界肠道微生物(细菌、真菌、古菌、病毒)各自的变化和彼此的互作,并建立了基于多界微生物和宏基因组功能标志物的CRC诊断模型。这些发现对于基于肠道微生物组的CRC筛查诊断,以及进一步研究相关机制、寻找治疗靶点,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结直肠癌
肠道微生物组
诊断模型
早发性结直肠癌
国内团队:早发性大肠癌患者的肠道菌群特征
早发性结直肠癌(yCRC,<50岁)的发病率正在快速增加,且其侵袭性更强,但目前关于yCRC的肠道菌群及其诊断价值尚缺乏深入研究。Nature Communications最新发表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马延磊团队的研究,重点分析了yCRC的肠道菌群组成和功能改变,揭示了其与晚发性CRC(oCRC,≥50岁)的差异,并基于粪便菌群标志物开发了诊断模型,或能用于yCRC的检测。
早发性结直肠癌
肠道菌群
医学研究
诊断模型
诊断模型
张家超等:基于肠道菌群标志物诊断格雷夫斯病
格雷夫斯病(GD)又称“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的多系统综合征,通常引起甲亢。目前GD的临床诊断较为耗时,且可能与帕金森病混淆,因此需要研发便捷、准确的诊断方法。海南大学张家超团队、Kaining Chen团队与Rob Knight团队合作,在ISME Journal发表文章,对GD患者肠道菌群特征进行分析,鉴定出具有疾病特异性的GD菌群标志物,构建了疾病诊断模型,具有临床应用潜力。
诊断模型
格雷夫斯病
自身免疫疾病
肠道菌群
肝胆疾病
仁济医院:两种硬化性胆管炎中,粪便菌群和代谢组的改变和差异
IgG4相关硬化性胆管炎(IgG4-SC)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有着相似的临床表现,但有着不同的治疗和预后。已有研究表明肠道菌群改变可能参与了PSC病理,但菌群在IgG4-SC中的作用尚缺乏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Ruqi Tang、马雄、Min Lian与团队,近期在Gut发表研究,通过对IgG4-SC、PSC和健康人进行肠道微生物组、代谢组和人体表型进行整合多组学分析,揭示了两种疾病在宿主-微生物互作中的相似和不同之处,为深入探索发病机理提供了新线索。
肝胆疾病
自身免疫疾病
肠道菌群
代谢组
诊断模型
肠道菌群失调
国内团队:3种常见肠道疾病的菌群特征异同和诊断模型
华中科技大学陈卫华团队与复旦大学赵兴明团队合作,在mSystems发表研究,对克罗恩病(CD)、溃疡性结肠炎(UC)和结直肠癌(CRC)这三种常见的肠道菌群相关疾病的肠道菌群组成和代谢功能变化进行了荟萃分析,揭示了不同疾病间的共性和不同,并构建了有效的诊断模型。
肠道菌群失调
诊断模型
炎症性肠病
结直肠癌
艰难梭菌感染
陈新华+刘洋彧等:艰难梭菌感染中的肠道真菌组特征
肠道菌群失调是艰难梭菌感染(CDI)的重要因素,但肠道真菌在其中有何作用尚不清楚。哈佛医学院的陈新华和刘洋彧与研究团队在Gastroenterology发表最新研究,对118例住院患者的粪便真菌组和血清免疫因子进行分析,首次建立了基于二者的诊断模型,能较准确地区分CDI患者和无症状携带者,同时也提示肠道真菌在CDI中有潜在重要作用。
艰难梭菌感染
肠道真菌组
诊断模型
免疫应答
C. difficile
自闭症谱系障碍
王娟+康禹:新方法揭示自闭症肠道菌群的“新”问题
自闭症谱系障碍(ASD)与肠道菌群失调密切相关,但确切机制并不清楚。由于肠道菌群非常复杂、个体差异很大,对比疾病人群和健康人群的分析方法有时难以排除干扰去找到真正与疾病相关的菌群特征。北京大学医学部孤独症研究中心王娟、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康禹与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中,提出了一种“类配对”(quasi-paired)队列研究策略,能将原本的队列转化为配对队列,不仅控制了个体多样性,而且增加了统计功效。通过这种方法,他们挖掘出与ASD高度相关的菌群代谢功能特征,表明ASD患儿存在菌群解毒能力不足的问题,这可能造成了内/外源性毒素在体内的积累,从而导致发生ASD的一个主要病理变化——线粒体功能紊乱。此外,基于ASD相关微生物解毒酶的诊断模型可以较好的分辨出ASD患儿,并与ASD临床评分存在一定关联。这些发现阐释了肠道菌群在ASD发病机制中的一种新作用,提示旨在恢复菌群解毒功能的干预方法或能用于治疗ASD,该研究提出的类配对队列策略,对于进行疾病相关菌群研究也有重要参考意义。
自闭症谱系障碍
肠道菌群
菌群代谢功能
解毒作用
队列研究
慢性便秘
慢性便秘的新分类方法
慢性便秘目前被划分为两种主要的综合征——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和功能性便秘(FC),这主要是基于这两种综合征有不同的临床和病生理特征,但也有研究认为这两种综合征并不是完全不同的,而是属于同一种谱系疾病。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IBS-C和FC仅在腹痛这一个症状上存在区别,因此二者更像是属于同一个谱系疾病,而不是两种综合征。该研究还提出了一种新的对慢性便秘的分类模型,或对临床诊疗带来新思路。
慢性便秘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功能性便秘
机器学习
诊断模型
肝硬化
Cell子刊:肠道菌群特征可用于肝硬化的无创诊断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等慢性肝病患者中常见肠道菌群失调,这些菌群变化或能用于相关疾病的无创检测。《Cell Metabolism》发表的一项美国研究,分析了NAFLD肝硬化患者粪便样本中的菌群物种、基因通路和代谢物改变特征及其相互关联,用随机森林机器学习方法,鉴定出适用于不同病因、种族和地区人群的通用肝硬化肠道微生物组特征,结合血液指标还能对肝硬化和早期肝纤维化进行区分。该研究说明,粪便微生物组特征可用于肝硬化的无创诊断,且特定的肠道细菌或许可作为防治肝硬化的新靶点。
肝硬化
Microbiome
NASH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精神分裂症
马现仓+贾慧珏等: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组特征
肠道菌群可作用于肠脑轴,与神经疾病的发生存在密切关联。Nature Communications最新发表了来自西安交大一附医院马现仓团队和华大基因贾慧珏团队等的合作研究,鉴定出精神分裂症相关的人肠道微生物组的组成和功能特征,为进一步研究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提供了新线索。有兴趣的读者不妨结合阅读一下他们团队去年发表的一篇相关论文(https://www.mr-gut.cn/papers/read/1099252167),会有更多收获。
精神分裂症
Risk factors
schizophrenia
宏基因组关联分析
肠道微生物组
巴雷特食管
Lancet子刊:开发非侵入性的巴雷特食管诊断模型
巴雷特食管的诊断依赖于内镜,许多研究开始关注非侵入性的诊断方式。Lancet Digital Health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利用机器学习方法,基于8项独立风险因素对巴雷特食管进行诊断,在验证集中的AUC可达0.81。
巴雷特食管
巴雷特食管
机器学习
诊断模型
Jiayao Fan
结直肠癌
Nature子刊:跨越人群的大肠癌肠道菌群特征和诊断标志物
不少研究报道了肠道菌群与结直肠癌(CRC)之间的密切关系,但在不同队列和人群之间是否存在通用的菌群诊断标志物,仍需进一步探究。《Nature Medicine》刚刚上线的一项研究,对涉及5个国家人群的已报道的队列和意大利的2个新队列的粪便宏基因组数据集,进行了荟萃分析,鉴定出在不同人群间共通的CRC相关肠道菌群组成和功能特征,构建了含16个物种的CRC疾病预测模型,并在两个额外的队列数据中得到验证。该研究再次证实了,不同人群中的CRC菌群特征存在异质性,但综合分析多个队列获得的菌群标志物,能提高诊断准确性。这些发现对于用菌群标志物进行疾病诊断,以及研究菌群成员在CRC中的潜在作用,均有参考价值。
结直肠癌
肠道菌群
Cancer genomics
colorectal cancer
Microbial communities
呼吸道菌群
综合呼吸道中的菌群、致病菌及宿主转录组的数据以诊断下呼吸道感染
在重症患者中,如何区分下呼吸道感染与非感染性炎症症状是一大难题。PNA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合患者呼吸道的菌群、致病菌及宿主基因表达数据构建算法模型,可以较高的准确率在重症患者中诊断下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菌群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Mechanical ventilation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pneumonia
肝细胞癌诊断
郑树森+李兰娟+阚全程:菌群标志物有望诊断早期肝癌
肝细胞癌(HCC)的死亡率在所有癌症中排名第三,早期诊断极为重要。Gut本周发表了来自浙江大学郑树森院士和李兰娟院士及团队、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阚全程团队的合作研究。该研究分析了我国400多例肝细胞癌(HCC)、肝硬化和健康个体的粪便样本,鉴定出早期HCC的菌群特征,建立了基于菌群的诊断模型,并在不同地域的患者中验证了其较高的诊断准确性。这些发现不仅表明肠道菌群用于早期HCC的无创诊断有很大的潜力,还提示菌群的变化可能参与了HCC的疾病进展,是潜在的干预靶点,非常值得关注。
肝细胞癌诊断
粪便菌群
标志物
诊断模型
早期肝细胞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