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烨
南方医科大学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导、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副院长、消化病学术带头人、整合微生态诊疗中心主任
陈烨、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理论基础扎实,临床思维严密。2000年获第一军医大学博士学位,2002-2006,美国贝勒医科大学博士后,主攻胃肠道感染与炎症的发生机制。发表署名文章100余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文章30余篇,参编专著4部。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分题、卫计委行业研究专项等省部级以上课题1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获授权发明专利4项。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和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
陈烨团队:普氏粪杆菌囊泡通过巨噬细胞代谢重编程减轻慢性结肠炎相关肠纤维化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陈烨团队揭示了普氏粪杆菌衍生的胞外囊泡(FEVs)可通过重塑巨噬细胞代谢,显著减轻慢性结肠炎相关肠道纤维化,为克罗恩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策略。
07-04
陈鹏+龚伟+陈烨:用工程菌改善遗传性酪氨酸血症I型
近期南方医科大学陈鹏、龚伟和陈烨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Journal of Hepatology发表了一项研究成果,本研究构建了一种工程细菌(EcN-HT),旨在为治疗HT1提供一种潜在的替代方法。实验证明工程活菌EcN-HT可以促进酪氨酸分解,减少有毒酪氨酸副产物的积累,并保护Fah敲除小鼠免受致命的肝损伤。这些发现表明,能够降解肠道中酪氨酸的工程生物活药可能是预防HT1致死性肝损伤以及减轻其相关病理的一种可行且安全的策略。
2023-11-15
陈鹏+陈烨+龚伟等:共生白色念珠菌的代谢物或可预防败血症?
肠道菌群被认为是脓毒症发展的关键调节剂。然而,肠道菌群对败血症发展的贡献仍未完全了解。近日,南方医科大学陈鹏、陈烨、龚伟及团队在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发表最新研究,通过人群试验和动物模型,证明白色念珠菌水平在细菌性脓毒症患者中显著降低,白色念珠菌培养的上清显著降低了盲肠结扎和穿刺攻击小鼠和大肠杆菌攻击猪的细菌负荷并改善了脓毒症症状,值得关注。
2023-08-15
陈烨等:黑斑息肉综合征患者肠道菌群有何特征?
近日,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陈烨及团队在Microbiology spectrum发表最新研究,发现黑斑息肉综合征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和健康人存在较大差异,多种潜在致病菌的丰度显著增加。此外,患者还存在丙酸盐代谢增加以及mgsA和pta表达异常。总之,该研究为未来靶向肠道菌群干预胃肠道息肉病提供了新的见解,值得关注。
2023-03-09
陈鹏+龚伟+陈烨:用工程菌改善遗传性酪氨酸血症I型
① 大肠杆菌Nissle 1917(EcN)被工程改造能表达酪氨酸代谢的基因,并对肠道缺氧条件做出反应(命名为EcN-HT);② 在体外和体内实验,EcN-HT都具有快速消耗酪氨酸的能力;③ 口服EcN-HT在遗传性酪氨酸血症I型(HT1)小鼠模型中保护肝损伤并增加存活率;④ EcN-HT耐受性良好,可部分恢复HT1小鼠受损的基因表达模式;⑤ 因此,EcN-HT可作为HT1治疗的潜在安全策略。
2023-11-10
陈鹏+陈烨+龚伟等:共生白色念珠菌的代谢物或可预防败血症?
① 相比健康人,细菌性脓毒症患者体内白色念珠菌丰度明显减少;② 代谢组学和真菌基因工程结果显示,白色念珠菌培养上清中苯丙酮酸(PPA)通过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和杀菌活性预防败血症;③ 机制上,PPA可直接与巨噬细胞中沉默调节蛋白2(SIRT2)结合,增加SIRT2依赖性活性氧的产生并杀灭细菌;④ PPA的处理在大肠杆菌诱导的脓毒症猪模型以及人类巨噬细胞中均可诱导更强的细菌清除能力,在细菌性败血症中发挥关键作用。
2023-08-09
陈烨等:黑斑息肉综合征患者肠道菌群有何特征?
① 纳入168名黑斑息肉综合征患者(PJS)和68名同住的健康家庭成员,采集粪便并测序,发现两组间肠道菌群β-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② PJS患者粘液蛋白降解菌和大肠杆菌增多,产丁酸和乳酸菌及普氏栖粪杆菌等共生菌减少,其中肠套叠患者的普氏栖粪杆菌丰度更低;③ PJS患者的丙酸盐代谢丰度富集,在肠套叠患者中更加显著富集,大肠杆菌是该代谢途径富集的主要因子,与甲基乙二醛合成酶(mgsA编码)和磷酸乙酰转移酶(pta编码)的异常表达相关。
2023-01-31
陈烨团队:丁酸调节巨噬细胞-杯状细胞互作,促进肠屏障修复
① 在UC缓解患者中,肠道巨噬细胞转向M2表型,与菌群产物丁酸升高相关;② 在DSS结肠炎小鼠中,口服丁酸促进肠道巨噬细胞M2极化,使肠道中分泌粘蛋白的杯状细胞数量增加、功能增强,促进粘液屏障修复;③ 用氯膦酸脂质体减少肠道巨噬细胞,表明其介导了丁酸的有益作用;④ 细胞实验表明,WNT-ERK1/2轴的活化,部分介导了丁酸刺激的巨噬细胞对杯状细胞的调控作用;⑤ 过继转移丁酸刺激的巨噬细胞,能促进肠道粘液屏障修复,伴随pERK1/2水平升高。
2022-02-23
龚伟+黄思霖+陈烨: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肠道菌群和代谢特征
① 纳入18名直肠神经内分泌瘤(RNET)患者和40名健康人,RNET患者肠道内多种上呼吸道来源的共生菌显著减少,物种间关联性减弱;② RNET患者肠道中存在营养缺失状态,其能量代谢,维生素合成和转运功能下降;③ RNET患者肠道代谢物结构显著改变,脂质和类脂分子异常累积,且肠道菌群与代谢物间存在紧密的互作;④ 基于3种物种和9种代谢物构建随机森林模型,在包含15名RNET患者和19名健康人的队列中验证,可较准确鉴别出RNET患者(AUC=0.74)。
2022-01-31
陈烨+周琳:Graves病患者的肠漏与症状相关
① 纳入61名初诊GD患者、30名甲状腺机能正常的经治GD患者及44名健康对照;② 相比于健康对照,初诊GD患者血清中的LPS、I-FABP、连蛋白及D-乳酸盐水平显著升高;③ 连蛋白及D-乳酸盐与GD风险独立相关,循环连蛋白可区分初诊GD患者与健康对照;④ I-FABP、LPS、D-乳酸盐与FT4呈正相关,与TSH呈负相关,LPS、连蛋白、D-乳酸盐均可作为TRAb水平的独立预测因子;⑤ 更高的循环LPS水平与更严重的甲状腺机能亢进及眼部症状相关。
2021-12-16
肖传兴等:我国菌群移植供体筛选的解决方案
① 通过线上问卷、临床评估、粪便和血液检测对潜在的菌群移植(FMT)供体进行筛选;② 采用宏基因组和16s DNA测序动态分析供体菌群结构和稳定性,建立供体微生物评价指数(DoMEI)用于供体筛选;③ 在2071名参与者中,有66人经筛选成为潜在供体(合格率为3.19%),经DoMEI评估后剔除6人,最终合格供体60人,不同供体的菌群存在差异,但是同一供体在不同时间段的菌群结构相对稳定;④ FMT供体筛选需监管政策,解决来自伦理等方面的挑战,促进FMT安全有效地实施。
2021-11-27
注:FA表示第一作者;CA表示通讯作者;SA表示高级作者
苦豆子碱二聚体A~D在制备抗炎或抗肿瘤药物制剂中的应用(实审)
人防御素mHD-5基因及其相关应用(实审)
南方医科大学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导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副院长、消化病学术带头人、整合微生态诊疗中心主任
陈烨、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理论基础扎实,临床思维严密。2000年获第一军医大学博士学位,2002-2006,美国贝勒医科大学博士后,主攻胃肠道感染与炎症的发生机制。发表署名文章100余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文章30余篇,参编专著4部。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分题、卫计委行业研究专项等省部级以上课题1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获授权发明专利4项。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和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
2018.8-2019.7,哈佛大学,进修
1994-2000,第一军医大学,硕士、博士学位
2004年-至今,南方医院消化病研究所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2002-2005年,美国贝勒医科大学博士后
2000-2002年,南方医院消化病研究所主治医师、讲师
幽门螺杆菌感染、肠道微生态失衡相关疾病的基础、临床与转化研究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常委、幽门螺杆菌学组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委员
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分会常委
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肠道微生态与肠菌移植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主任委员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幽门螺杆菌与海尔曼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致病性与防治研究
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南方战区和高原部队流行状况及其致病与防治的免疫机制研究
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幽门螺杆菌的动物宿主与流行病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