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肝内胆管癌
文章数:4篇
肝内胆管癌
NEJM:Futibatinib治疗FGFR2重排的肝内胆管癌
肝内胆管癌是一种侵袭性癌症,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手术是主要的治疗选择,但高达2/3的患者复发,5年总生存率低于5%,晚期患者中位总生存期约为1年。约14%的患者携带有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FGFR2)融合或重排。Futibatinib是新一代FGFR1-4共价抑制剂,已被证明对FGFR改变及抑制剂耐药突变的肿瘤患者具有抗肿瘤活性。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近日发表了FOENIX-CCA2跨国2期研究结果,发现在既往治疗失败的在FGFR2融合或重排阳性的肝内胆管癌患者中,使用futibatinib具有可衡量的临床益处。考虑到肝内胆管癌是一种罕见的癌症,该研究的结果或可为futibatinib在该病患者中的使用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肝内胆管癌
研究论文
2期临床试验
开放标签
Futibatinib
肝内胆管癌
复旦大学:肝内胆管癌的肿瘤内菌群特征显示出抗肿瘤潜力
肝内胆管癌(ICC)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在中国发病率很高。复旦大学的樊嘉、刘锋、Ke Aiwu和Cai Jiabin合作在Gut Microbes上发表文章,对ICC的肿瘤内菌群进行表征,同时发现ICC的癌旁组织中真菌副伯克霍尔德菌的含量显著较高,而真菌副伯克霍尔德菌具有抗肿瘤潜能。
肝内胆管癌
肿瘤内菌群
真菌副伯克霍尔德菌
肝癌
国内团队:人肝细胞来源类器官模拟肝癌起源
人类肝癌包括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癌,早期不易诊断,预后较差。因此对肝癌起源的更多了解有助于提供潜在预防性治疗的依据,并且提高肝癌患者生存率。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复旦大学中山医院等团队合作完成的最新研究发表在《Nature Cell Biology》上,该研究发现,通过基因操纵建立起源自人肝细胞的肝脏类器官,可模拟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癌的早期起源,或可为预防性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肝癌
肝脏类器官
肝癌起源
p53
RB
胆道肿瘤
胆道系统肿瘤:精准医学之路
① 胆道肿瘤(BTC),包括胆管癌和胆囊癌,预后差,发病低,肝内胆管癌发病率上升,卡培他滨辅助治疗有效,顺铂/吉西他滨联合化疗是参考一线治疗方案,无标准二线治疗;② 二代测序分析的数据鉴定出有效的突变(FGFR融合重排和IDH1及IDH2突变),IDH抑制剂治疗IDH突变BTC,靶向FGFR2基因融合等多个靶向药物进入临床研究阶段,且结果可喜;③ 染色质修饰过程参与胆管癌的发病,可靶向染色质修饰基因如ARID1、BAP1和PBRM1。
胆道肿瘤
肝内胆管癌
IDH突变
FGFR融合
染色质修饰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