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非侵入性生物标志物
文章数:3篇
结直肠癌
利用呼气样本检测晚期腺瘤及结直肠癌
Alimentary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利用Aeonose仪器分析受试者的呼气样本,基于其中的挥发性有机物建立预测模型,可较为准确地检测出结直肠癌患者及晚期腺瘤患者,为结直肠癌及晚期结直肠腺瘤的非侵入性检测提供了新的潜在策略。
结直肠癌
非侵入性生物标志物
生物标志物
晚期结直肠腺瘤
结直肠癌
口腔菌群
赵方庆团队:洗牙后口腔菌群的变化和重建
洗牙是常用的牙菌斑清理手段,《Gut》上周发表了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赵方庆团队的最新研究,对洗牙前后的唾液和牙菌斑菌群进行纵向分析,细致地揭示了牙菌斑生物膜从解构到重建过程中的菌群动态变化和长期稳定性,以及其中的关键时间点和阶段,并表明与剧烈波动的牙菌斑菌群相比,唾液菌群保持相对稳定。这些发现对于开发用口腔菌群作为疾病标志物,很有参考意义,提示取样时间和位置的重要性。
口腔菌群
牙菌斑菌群
唾液菌群
口腔生物膜
菌群重建
母乳寡糖
Gut:母乳低聚糖组成可预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这是一项重要且有很大临床意义的研究,研究对象为200对母亲及低出生体重婴儿,发现母乳中二唾液酸乳-N-四糖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显著相关。值得认真阅读!
母乳寡糖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二唾液酸乳-N-四糖
非侵入性生物标志物
Kai-Yu X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