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Zhenyu Du
文章数:7篇
肠-肌轴
张美玲+杜震宇+乔芳:菌群产物丁酸或影响鱼类肌肉质地
鱼肉品质受饲料成分的影响,但背后的机制尚不明确。华东师范大学张美玲、杜震宇、乔芳与团队,近期在Food Chemistry发表研究,分析了用不同含量的棉籽浓缩蛋白(CPC)替代豆粕蛋白对尼罗罗非鱼肉质的影响,发现高水平的CPC替代饲喂可能通过增加肠道菌群产生的丁酸,来抑制肝脏脂肪生成,进而改变鱼的肌肉品质,表明肠-肌轴在调节鱼类肌肉品质方面具有应用潜力。
肠-肌轴
尼罗罗非鱼
肠道菌群代谢产物
丁酸
脂质代谢
鱼类肠道菌群
张美玲等:肠道菌群介导棉酚对罗非鱼的不良影响
棉籽浓缩蛋白可用于养殖业,作为蛋白质来源。然而其中含有的抗营养因子棉酚可损害鱼类生长。华东师范大学张美玲与团队在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发表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可能介导了棉酚对罗非鱼生长的不良影响。
鱼类肠道菌群
棉酚
益生菌
张美玲团队:戊糖片球菌如何增强斑马鱼抵抗病原菌感染?
在临床治疗或动物养殖中,益生菌是对抗肠道病原体感染的一种潜在策略,但其发挥作用所需的时间及其背后的机制仍待深入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张美玲团队近期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发表文章,探究了分离自鱼肠道的益生菌戊糖片球菌菌株YC对斑马鱼抗病原菌感染的保护作用和分子机制,表明足够时长的YC给药可使鱼的肠道菌群和肠道丁酸水平发生“量变到质变”的变化,从而通过NLRP3炎性小体→IL-1β→中性粒细胞的机制增强鱼对病原菌的抵抗。该研究提示,益生菌施用时间与其抗感染的机制密切相关,不同益生菌的作用机制不同,有效的施用时间也有差异。
益生菌
斑马鱼
戊糖片球菌
抗感染
丁酸
能量代谢
杜震宇+张美玲等:非优势肠道菌柠檬酸杆菌促进鱼的能量获取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杜震宇教授、张美玲教授课题组近期在《mSystems》发表最新研究,系统分析了一株鱼肠道细菌对于鱼体脂肪沉积的影响,表明特定肠道细菌可帮助宿主鱼类从高脂食物中获取更多能量,证实肠道菌群调控宿主能量储存是一种不仅存在于哺乳动物中的保守机制。此外,该项研究还说明,肠道菌群中的非优势菌也能对宿主能量代谢有显著影响,非优势菌引发的“蝴蝶效应”不容忽视。
能量代谢
鱼肠道菌群
energy harvest
Gut microbiota
high-fat diet
棕榈酸
农科院等:棕榈酸改变斑马鱼肠道菌群引起肝损伤
棕榈酸是动物脂肪及植物油中主要的饱和脂肪酸。Journal of Nutrition发表的一项中国农业科学院团队主导的最新研究发现,棕榈酸可通过改变斑马鱼的肠道菌群,引起内质网应激及肝脏损伤。
棕榈酸
肝脏毒性
斑马鱼
palmitic acid
lipotoxicity
脂代谢
华东师大张美玲:肠道菌群促进斑马鱼的脂质沉积
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张美玲团队在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上发表的最新研究,利用无菌斑马鱼及抗生素处理后的斑马鱼,发现肠道菌群促进了肠道上皮中的脂质累积。
脂代谢
无菌动物
抗生素
斑马鱼
肠道菌群
内源性雌激素
PLoS One:雌激素对斑马鱼肠道菌群有何影响?
本文分析雄性及雌性斑马鱼之间肠道菌群的差异,同时分析用不同雌激素处理雄性斑马鱼的影响。这对研究性别对菌群的影响有一定启发作用,推荐读一读。
内源性雌激素
外源性雌激素
斑马鱼
肠道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