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斑马鱼
文章数:40篇
洛哌丁胺
洛哌丁胺会通过细菌抑制诱导斑马鱼肠菌失调?
洛哌丁胺是一种阿片受体激动剂,广泛用于治疗人类急性腹泻。洛哌丁胺也被用作研究动物模型肠功能障碍诱导便秘影响的工具,但其对宿主相关微生物群的影响尚不清楚。近日,巴斯德研究所研究人员在Microbiome发表最新研究,基于体外细菌对洛哌丁胺的敏感性,使用常规和无菌幼年斑马鱼来评估洛哌丁胺对宿主肠道菌群的影响,发现洛哌丁胺会通过细菌抑制诱导斑马鱼出现微生物群失调,值得关注。
洛哌丁胺
肠道菌群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抗菌活性
霍乱弧菌
Cell子刊:斑马鱼或可作为研究霍乱弧菌感染的天然模型
霍乱弧菌是一种水生细菌,可引起严重且可能致命的腹泻病。但我们对宿主粘膜如何应对霍乱弧菌的了解仍然有限。Cell Reports近期发表的文章,在稳态条件下和霍乱弧菌急性感染条件下,使用单细胞RNA测序对成年斑马鱼肠道进行分析,鉴定了多种肠道细胞类型,并展示了每种细胞对霍乱弧菌的反应,或提示斑马鱼可作为霍乱弧菌感染的天然模型。
霍乱弧菌
斑马鱼
单细胞测序
吡虫啉
亲代杀虫剂暴露造成代际毒性
本研究通过斑马鱼模型研究了亲代吡虫啉和噻虫嗪暴露对子代的性腺发育的影响,并通过转录组学分析探讨了其中潜在的机制和关键靶点,为进一步开展机制研究提供思路。
吡虫啉
developmental toxicity
endocrine disruption
imidacloprid
intergenerational toxicity
端粒
Nature子刊:肠道不老或是健康长寿的秘诀?
多项研究已经证明端粒缩短被认为是衰老的标志,而端粒酶可以防止端粒缩短。近日,法国尼斯癌症与衰老研究所研究人员在Nature Aging发表最新研究,通过构建斑马鱼转基因品系,发现在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敲除斑马鱼中,肠道特异性端粒酶的表达可延缓衰老,改善整个生物体的健康状况,包括改善肠道菌群失调和延缓多个器官衰老。总之,该研究为进一步阐明肠道菌群与衰老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证据,值得关注。
端粒
衰老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肠道菌群
肠道菌群定植
细菌定植如何刺激肠上皮细胞增殖?
作为对微生物群定植的响应,许多动物的肠上皮细胞表现出细胞增殖率增加。Gut Microbes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肠上皮组织上调细胞增殖速率,作为对细菌分泌GbpA蛋白的响应,也是其与能够降解保护性肠内衬聚糖成分的细菌共存的适应性策略。
肠道菌群定植
上皮细胞增殖
斑马鱼
焦虑样行为
浙江大学:恩诺沙星诱导斑马鱼的焦虑样行为反应
水环境中普遍存在抗生素的残留,对水生生物构成了巨大的潜在威胁。目前,环境中残留的抗生素对鱼类的行为影响尚需进一步的研究。浙江大学的刘广绪团队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发表文章,发现暴露在恩诺沙星的斑马鱼表现出明显的焦虑样行为,而微生物群-肠-脑轴的破坏可能是恩诺沙星诱发斑马鱼焦虑样行为的原因,因此抗生素暴露引发的健康风险需要关注。
焦虑样行为
斑马鱼
恩诺沙星
肠道菌群
肠道细胞分化
国内团队:肠道前体细胞如何避免被错误地诱导成肝细胞?
在发育过程中,为确保细胞正确分化,一方面需要细胞自身的潜能和正确的诱导信号,另一方面需要抵抗不正确的诱导信号,特别是在不同的前体细胞具有相同的分化潜能时。肝脏和前肠的前体细胞则是典型的例子,但目前尚不清楚肠前体细胞是如何抵抗诱导形成肝脏的信号的。近期在PNAS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发现了肠道前体细胞如何抵抗关键通路信号从而避免被错误诱导形成肝脏命运的机制,其中Cdx1b-Wnt信号通路发挥关键作用。该发现为研究组织前体细胞抵抗错误诱导信号和避免错误的细胞命运决定提供了新思路。
肠道细胞分化
肠道前体细胞
Wnt
细胞命运决定
肝化肠
聚苯乙烯纳米塑料
国内团队:聚苯乙烯纳米塑料对斑马鱼的毒性可能与脑肠菌群轴的失调有关
脑-肠轴是胃肠道和中枢神经系统间一种复杂的双向网络,通过微生物、免疫、神经元和激素等深刻影响宿主的发育和健康。多项研究表明,纳米塑料会对鱼类造成肠道和神经毒性,但在环境相关污染物浓度下,其对神经递质和肠道菌群互作的潜在毒性机制仍未被充分探究。近日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吴丰昌院士和赵晓丽研究员在ACS Nano发表最新研究,他们利用1、10和100 μg/L的PS-NPs处理斑马鱼30天后,发现PS-NPs会抑制其生长,也会对炎症反应和肠道通透性产生不利影响,这些也与脑肠菌群轴的调节紊乱密切相关。总之,该研究证明PS-NPs对水生生物存在一定的环境健康风险。
聚苯乙烯纳米塑料
脑肠菌群轴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斑马鱼
宿主-菌群互作
Cell子刊:菌群定植如何影响斑马鱼肠道细胞的基因表达?
肠道菌群的代谢物可直接影响动物宿主的生长、分化和发育,但目前对菌群诱导的细胞特异性反应缺乏系统性的了解。Cell Reports近期发表的文章,通过对常规和无菌条件下饲养的斑马鱼幼虫肠道和相关组织的细胞转录组进行分析,提供了发育中鱼肠道中肠道细胞组成的高分辨率图谱,并详细说明微生物组对每种细胞类型的影响。
宿主-菌群互作
斑马鱼
肠道
菌群
发育
全氟或多氟烷基物质
江西省科学院:全氟或多氟烷基物质引发成年斑马鱼肠道菌群失调和免疫毒性
江西省科学院涂文清、刘帅与团队的研究成果。文章探究了全氟辛烷磺酸(PFOS)及其替代品F-53B和OBS对成年斑马鱼肠道菌群及免疫毒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这三种化合物均能造成斑马鱼肠道菌群失调、导致肝脏毒性。
全氟或多氟烷基物质
斑马鱼
益生菌
张美玲团队:戊糖片球菌如何增强斑马鱼抵抗病原菌感染?
在临床治疗或动物养殖中,益生菌是对抗肠道病原体感染的一种潜在策略,但其发挥作用所需的时间及其背后的机制仍待深入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张美玲团队近期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发表文章,探究了分离自鱼肠道的益生菌戊糖片球菌菌株YC对斑马鱼抗病原菌感染的保护作用和分子机制,表明足够时长的YC给药可使鱼的肠道菌群和肠道丁酸水平发生“量变到质变”的变化,从而通过NLRP3炎性小体→IL-1β→中性粒细胞的机制增强鱼对病原菌的抵抗。该研究提示,益生菌施用时间与其抗感染的机制密切相关,不同益生菌的作用机制不同,有效的施用时间也有差异。
益生菌
斑马鱼
戊糖片球菌
抗感染
丁酸
辐射损伤
崔明团队:肠道菌群在斑马鱼放射性污染防护中的重要作用
潜在的核事故造成的放射性物质的释放严重破坏环境,威胁水生生物的生存。同样,全球表面温度的逐渐升高也会对水生生态系统产生不利影响。作为一种变温动物,鱼类在环境中遭受极端的温度变化。研究发现,鱼类功能丰富度的降低与温度的升高密切相关。鉴于辐射吸收和组织温度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辐射毒性的程度取决于特定器官的温度。在鱼类和两栖动物等变温动物中,辐射损伤和恢复都取决于温度。人们通常将这种现象归因于不同环境温度下变温动物的不同能量代谢率。然而,对其他潜在机制的深入研究仍然不够深入。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崔明教授团队发表在Environmental Pollution上的一篇文章研究了环境温度变化对斑马鱼对放射性污染反应的影响,评估了不同环境温度预处理后其肠道菌群组成和功能的变化,并探讨了影响斑马鱼辐射敏感性的潜在生化机制。该研究强调了在极端温度升高的情况下保护水生生物免受短期或长期放射性污染的潜在战略。
辐射损伤
菌群-环境-健康
斑马鱼
TBPH
中科院水生所韩建团队:塑料污染可导致肥胖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TBPH)是一种新型的溴化阻燃剂,由于其可增加塑料的弹性和韧性,在塑料制造工业中广泛应用。随着大量含有TBPH的生活用品的生产和丢弃,导致了TBPH广泛的污染,人们对于其对环境的污染和对机体的毒性越来越关注。尽管已有报道显示,TBPH具有甲状腺分泌干扰效应、神经毒性和生殖毒性,但是目前对于其毒性的认知还比较有限。近期国内中科院水生所韩建团队在Environmental Pollution上发表了TBPH影响机体脂质代谢的工作。他们通过应用斑马鱼模式动物探索了TBPH对于肥胖的影响,结果显示TBPH可以显著影响肠脑轴,改变肠道菌群组成,从而影响脂质代谢,导致肥胖的发生。这一研究结果为TBPH的肠道和代谢毒性提供了新的证据和见解。
TBPH
肠道菌群
脂质代谢
肠脑轴
肥胖
胆盐代谢
Science子刊:斑马鱼肠道胆盐的FXR信号传导和微生物代谢
所有的脊椎动物都有胆盐的合成、分泌和再吸收过程。这一信号过程在哺乳动物中研究的较为深入,通常胆盐组成成分是由宿主和肠道微生物通过调节胆盐结合转录因子胆汁酸受体(Fxr)共同决定的。但是,目前对于其他脊椎动物类,该过程的情况仍知之甚少。近期一篇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的一篇研究工作,探索了脊椎动物模型斑马鱼肝脏胆盐合成和回肠转运的途径。研究显示在斑马鱼中,胆盐合成、分泌和再吸收的关键成分与哺乳动物是高度保守的,也同样受Fxr的调控。此外,研究利用单细胞测序技术,提供了斑马鱼肠上皮细胞图谱,揭示了Fxr在回肠其他细胞类型中的转录和细胞分化中的作用。这一研究成果建立了斑马鱼作为研究胆盐代谢和Fxr信号转导的非哺乳动物脊椎动物模型。
胆盐代谢
胆汁酸受体
fxr突变体
单细胞测序分析
回肠上皮细胞功能特化
细菌定植
Cell子刊:共生菌感知宿主产生的氨基酸调节定植
动物微生物组群主要来源于环境微生物,然而单个共生菌如何向宿主传播,目前仍然不清楚。Cell Host and Microbe近期发表的文章,通过研究无菌斑马鱼中共生菌维罗气单胞菌的定植情况,发现维罗气单胞菌通过趋化作用感知宿主释放的氨基酸信号来调节运动,迅速迁移到斑马鱼的肠道并定植。
细菌定植
斑马鱼
氨基酸
菌群-肠-脑轴
张家超+潘永贵:褪黑素或通过菌群-肠-脑轴,改善神经递质分泌紊乱
海南大学张家超、潘永贵与研究团队近期在Frontiers in 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发表研究,在咖啡因诱导的斑马鱼神经过度活跃模型中,探索褪黑素和益生菌对神经递质分泌紊乱的调节作用,及其潜在的菌群-肠-脑轴机制。
菌群-肠-脑轴
神经递质
褪黑素
益生菌
斑马鱼
菌群-肠道-大脑轴
农科院-挪威联合团队:调节斑马鱼体葡萄糖稳态的关键肠道菌群特征
提高鱼类对糖类的生物利用度具有科研、应用双重价值。农科院-挪威联合团队近期在Gut Microbes发表研究,发现不同的饲料类型、不同肠道菌群结构和代谢功能功能均影响斑马鱼的糖代谢,该结果对于研究菌群-肠道-神经调节有重要参考价值。
菌群-肠道-大脑轴
糖代谢
研究论文
斑马鱼
肠道免疫
Cell子刊:溶血磷脂酸介导的巨噬细胞GPR35信号维持肠道稳态
GPR35基因中的特定SNP与IBD风险增加相关,但背后的机制尚未明确。Cell Report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在小鼠及斑马鱼中,肠道炎症可显著上调结肠巨噬细胞中的菌群依赖性GPR35表达,而炎症状态下增加的溶血磷脂酸(LPA)可激活巨噬细胞的GPR35信号以诱导TNF的产生。在CX3CR1+巨噬细胞特异性缺失GPR35的小鼠中,皮质酮生成基因Cyp11b1的转录及巨噬细胞产生的TNF显著降低,以恶化DSS诱导的结肠炎,TNF处理可恢复。另外,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中,相比于静止期患者,活动性患者的肠道固有层的GPR35表达显著降低。该研究结果提示,LPA介导的结肠巨噬细胞的GPR35信号可缓解肠道炎症,以维持肠道稳态。
肠道免疫
CX3CR1+巨噬细胞
溶血磷脂酸
GPR35
研究论文
益生菌
中科院水生所:益生菌改善斑马鱼脂质稳态与性别有关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陈联国、周炳升与团队的研究成果。文章利用全氟丁磺酸(PFBS)污染斑马鱼,并采用(或不采用)鼠李糖乳杆菌进行干预,探究益生菌对于污染后导致斑马鱼脂质代谢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的斑马鱼对益生菌的干预反应不同,益生菌补充改变PFBS毒性与暴露浓度和斑马鱼性别有关。
益生菌
脂代谢
斑马鱼
鼠李糖乳杆菌
性别差异
胎儿酒精谱系障碍
孕期饮酒使不得,后代健康影响很长久
胎儿酒精谱系障碍并不被大众所熟知,其是指由于孕期酒精暴露而产生的一系列影响的总称,涵盖了胎儿酒精综合症、酒精相关神经系统发育障碍和酒精相关出生缺陷等。它是目前已知的导致智力发育迟缓的主要原因。本研究首先通过人群病例对照研究,而后通过斑马鱼动物模型,证明了孕期酒精暴露会使后代在成年期增加各种代谢综合症的患病风险。足以见得孕期酒精暴露的影响深远。
胎儿酒精谱系障碍
孕妇
代谢疾病
2型糖尿病
斑马鱼
抗生素
华人团队:四环素让斑马鱼长胖,影响代谢和肠道菌群
抗生素对肠道菌群和宿主健康的影响是近年的一个研究热点,内蒙古民族大学Wu Dong团队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Mingliang Fang团队近期在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发表合作研究,揭示了四环素暴露对斑马鱼体重、代谢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抗生素
ZebrafishTetracycline
Metabolism
Lipid accumulation
gut microbiome
动物菌群
张美玲:无菌斑马鱼模型在肠道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张美玲教授介绍了无菌斑马鱼模型在肠道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动物菌群
斑马鱼
无菌动物
神经生成
监测饮食诱导的衰老相关神经生成过程
神经生成作用受衰老和代谢紊乱的影响。《Journal of Neuroscience》近期发表一项研究,将实验监测与数学建模相结合,用于阐释由高热量饮食引起的衰老相关神经元变化,对于阐释饮食与神经系统关联、衰老机制等具有参考价值。
神经生成
衰老
方法学
神经生成
高热量饮食
寄生虫-菌群互作
肠道菌群或可用于诊断斑马鱼的寄生虫感染
Microbiom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斑马鱼在感染寄生虫后,肠道菌群发生变化,且特定肠道分类群的变化与寄生虫感染的严重程度相关,或可利用肠道菌群的变化预测斑马鱼的寄生虫感染。
寄生虫-菌群互作
Intestine
Microbiome
Nematode
Parasitism
肥胖
Cell:喝水都胖?没准是信号素3突变惹的祸
Cell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在近600名严重肥胖个体中鉴定出信号素3(Semaphorin 3)的多种突变,这些突变在肥胖个体中显著富集。利用斑马鱼及小鼠进行机制研究,发现信号素3通路中的特定基因缺失,可破坏能量稳态,导致能量消耗减少而增加体重。
肥胖
AGRP
Neuropilins
Plexins
POMC
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缓解高脂饮食介导的斑马鱼肝细胞癌恶化
《Journal of Hepat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高脂饮食可通过改变肝脏巨噬细胞的表型,以恶化肝细胞癌斑马鱼模型中的肝脏炎症及癌症进展,而使用二甲双胍处理可抑制高脂饮食的疾病恶化作用。
二甲双胍
high-fat diet
Metformin
NAFLD-associated HCC
NAFLD/NASH
肠道菌群塑造
Cell子刊:塑造肠道菌群,巨噬细胞很重要
成年个体中,肠道菌群受诸多因素影响,巨噬细胞在其中的作用尚不明确。Cell Reports近期发表一项斑马鱼研究,发现缺失irf8基因的突变斑马鱼中,肠道巨噬细胞明显减少,使菌群变得不稳定,伴随补体C1q表达下降,而用遗传学手段恢复肠道巨噬细胞数量可逆转上述缺陷,说明特定巨噬细胞亚群在肠道菌群的塑造中有重要作用。
肠道菌群塑造
肠道巨噬细胞
干扰素调节因子
补体
斑马鱼
棕榈酸
农科院等:棕榈酸改变斑马鱼肠道菌群引起肝损伤
棕榈酸是动物脂肪及植物油中主要的饱和脂肪酸。Journal of Nutrition发表的一项中国农业科学院团队主导的最新研究发现,棕榈酸可通过改变斑马鱼的肠道菌群,引起内质网应激及肝脏损伤。
棕榈酸
肝脏毒性
斑马鱼
palmitic acid
lipotoxicity
脂代谢
华东师大张美玲:肠道菌群促进斑马鱼的脂质沉积
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张美玲团队在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上发表的最新研究,利用无菌斑马鱼及抗生素处理后的斑马鱼,发现肠道菌群促进了肠道上皮中的脂质累积。
脂代谢
无菌动物
抗生素
斑马鱼
肠道菌群
环境污染物
水生所+港城大:污染物PBDE可损害肠道菌群和健康
来自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和香港城市大学团队共同主导的研究,发表在Environmental Pollution上,发现暴露于真实环境浓度下的多溴二苯醚后,斑马鱼的肠道菌群及肠道生理功能均受影响,且雄性斑马鱼受到的影响更大。
环境污染物
多溴二苯醚
斑马鱼
性别差异
Brigitta Stockin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