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Youying Zhang
文章数:4篇
神经
郑啸/郝海平等Cell子刊:遗传因素如何通过肠菌影响抑郁症?
宿主基因如何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从而影响抑郁症?中国药科大学郑啸和郝海平、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张学丽和袁勇贵与团队Cell Host and Microbe发表研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究。他们发现G蛋白偶联受体Gpr35的缺乏会引发小鼠抑郁症状,原因是小鼠菌群组成改变,尤其狄氏副拟杆菌增多。这些变化伴随细菌色氨酸代谢物吲哚-3-甲醛(IAld)的减少,从而影响伏隔核的神经可塑性。总之,该研究揭示了肠道 Gpr35 对抑郁样行为的调控作用,以及介导该作用的肠道菌群-脑轴中的信号代谢物,为具有遗传风险的抑郁症干预提供了新思路。
神经
肠道菌群
菌群-肠-脑轴
抑郁症
菌群代谢物
肠-脑轴
郑啸+郝海平+袁勇贵:肠道菌群影响抑郁,不同拟杆菌作用不同
中国药科大学郑啸和郝海平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袁勇贵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发表研究,表明特定的拟杆菌属物种或能通过肠-脑轴代谢调控,影响小鼠对抑郁的易感性。
肠-脑轴
肠道菌群
拟杆菌属
抑郁
核受体
中国药科大学:核受体与肠道菌群的互作,为药物研发带来灵感
中国药科大学郝海平、郑啸与团队在Trends in Molecular Medicine上发表的一篇关于靶向核受体与肠道菌群进行药物开发的讨论。市面上已有的药物超过一半都是靶向核受体的,可见其重要性,而将肠道菌群与核受体结合的研究还相对较少。感兴趣的人可以按图索骥,阅读本文及相关引用文献。
核受体
肠道菌群
药物开发
其他
饮食-菌群互作
中国药科大学:压力大,伤肠道,饮食-肠菌互作发挥什么作用?
饮食和社会心理因素可影响肠道菌群和人体健康,但饮食和压力的相互作用对肠道菌群和肠道健康的影响,仍待研究。中国药科大学郝海平、郑啸与研究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的一项新研究发现,膳食棉子糖和罗伊氏乳杆菌能构成一种代谢前馈回路,将饮食、精神压力和肠道干细胞连接起来,为研发改善精神压力引起的肠道损伤提供新思路。
饮食-菌群互作
精神压力
肠道干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