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3D肠道类器官
文章数:2篇
3D肠道类器官
肠道类器官揭示轮状病毒附着与复制机制
细胞表面聚糖,包括组织血型抗原(HBGA)和唾液酸(SAs),是轮状病毒等许多病原体的受体/附着因子。PLoS Pathogens近期发表研究,利用猪隐窝细胞衍生的肠类器官,研究轮状病毒对于细胞表面聚糖的偏好性,发现不同毒株复制受HBGA和SAs型别影响具有差异性。该为研究轮状病毒的致病机制提供了优化的研究平台,为进一步阐释病毒识别、粘附和复制机制提供了理论和技术基础。
3D肠道类器官
轮状病毒感染
研究论文
肠道病毒
结直肠癌
Cell子刊:大肠癌微生物组,如何从宏组学走向机制研究?(综述)
来自宏基因组分析的大量证据表明,在结直肠癌(CRC)患者的肠道中普遍存在一种病理性微生物失衡或失调状态。已经鉴定出几种微生物类群与CRC显著相关,但其潜在促癌机制仍未阐明。最新发表在Trends in Microbiology的综述提供了一份关于CRC肠道菌群当前知识的调查。除了观察性研究,该综述还概述了新的实验方法,以获得生态系统级的机制以理解肠道微生物在癌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结直肠癌
肠道菌群
代谢
促癌机制
肠道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