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肠道病毒
文章数:22篇
肠道病毒
肠道病毒组与肠道的病毒“蓄水池”作用(综述)
Gut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介绍了在炎症性肠道疾病及肠道肿瘤中的肠道病毒组变化,并讨论了肠道作为病毒(HIV及SARS-CoV-2)蓄水池的机制。
肠道病毒
综述
HIV
新冠病毒
肠道抗病毒免疫
Cell子刊:肠道病毒感染后的免疫应答
Cell Host and Microb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利用6个病毒科的10株肠道真核病毒感染小鼠,发现无症状的病毒感染可诱导持久的肠道免疫应答,包括病毒株特异性的应答及非病毒株特异性的共同应答(例如IL-22的产生)。另外,对比了病毒感染与细菌定殖后的小鼠肠道转录,鉴定出了病毒与细菌诱导的肠道免疫应答的相似之处与不同点。
肠道抗病毒免疫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肠道病毒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患儿口腔病毒组和细菌组特征
发表在《NPJ Biofilms and Microbiomes》上的研究提示,手足口病患儿与健康对照相比,在口腔病毒组学和细菌组学结构上存在差异,或许未来可以用口腔唾液来对手足口病实现早期筛查和一级预防。
手足口病
研究论文
儿童
口腔菌群
口腔病毒组
3D肠道类器官
肠道类器官揭示轮状病毒附着与复制机制
细胞表面聚糖,包括组织血型抗原(HBGA)和唾液酸(SAs),是轮状病毒等许多病原体的受体/附着因子。PLoS Pathogens近期发表研究,利用猪隐窝细胞衍生的肠类器官,研究轮状病毒对于细胞表面聚糖的偏好性,发现不同毒株复制受HBGA和SAs型别影响具有差异性。该为研究轮状病毒的致病机制提供了优化的研究平台,为进一步阐释病毒识别、粘附和复制机制提供了理论和技术基础。
3D肠道类器官
轮状病毒感染
研究论文
肠道病毒
菌群-免疫互作
关注IBD中的肠道真菌及病毒(综述)
肠道真菌与肠道病毒可激活宿主的保护性免疫应答,但也可能诱导IBD相关的免疫应答。Gastroenterology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分别详细介绍了肠道病毒与肠道真菌对宿主免疫应答的影响,并讨论了肠道病毒及肠道真菌的失调在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及克罗恩病(CD)中的作用机制。
菌群-免疫互作
IBD
肠道真菌
肠道病毒
综述
乳糜泻
谷蛋白摄入+肠道病毒感染或共同触发乳糜泻
高谷蛋白饮食及胃肠道病毒感染被认为是触发乳糜泻的环境因素。来自Gut上发表的一项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发现肠道病毒感染与乳糜泻相关自身免疫的风险增加相关,而谷蛋白摄入促进了肠道病毒感染对乳糜泻相关自身免疫风险的增加效应。
乳糜泻
乳糜泻
谷蛋白
肠道病毒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肠-脑轴
Nature子刊:肠道病毒或引起急性无力脊髓炎
自2012年起,美国每两年经历一次急性无力脊髓炎(AFM)的爆发。有研究认为肠道病毒可能是引起AFM的原因,但尚无明确证据。Nature 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通过检测脑脊液中的抗病毒抗体,发现相比于其它神经系统疾病的患儿,AFM患儿脑脊液中的抗肠道病毒多肽抗体显著富集,提示肠道病毒或是AFM的罪魁祸首。
肠-脑轴
急性无力脊髓炎
肠-脑轴
肠道病毒
噬菌体展示
肠道病毒
Nature子刊:宿主甲基转移酶SETD3帮助肠道病毒复制
肠道病毒感染可引发脊髓灰质炎在内的多种疾病,但肠道病毒如何利用宿主细胞功能促进自身复制及传播还不完全明确。来自Nature Microbi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通过CRISPR筛选鉴定出肠道病毒的复制需要宿主细胞中的SET域蛋白3(SETD3)的参与。
肠道病毒
病毒-宿主互作
SET域蛋白3(SETD3)
Maria Angela Guzzardi
Maria Angela Guzzardi
肠道病毒
Nature子刊:全球尺度内人肠道病毒 crAssphage 的演化
crAssphage是在人肠道中发现的一种噬菌体,在2014年首次发现的时候,完全是一个新的噬菌体类群(没有已知的亲缘病毒株)。之所以叫这个奇怪的名字,是因为其基因组的组装是在一款名为“cross-assembly”的软件下完成的。crAssphage是人肠道中最丰富的噬菌体类型(http://www.mr-gut.cn/papers/read/1079856040),也被作为人肠道病毒组的标志物(http://www.mr-gut.cn/papers/read/1093737076)。本研究进一步揭示,这一噬菌体类型可能已经与人类休戚与共数百万年了。
肠道病毒
人病毒组
肠道病毒
噬菌体
crAssphage噬菌体
肠道免疫
Nature子刊:肠道病毒感染通过IFN-I与IL-22抑制肠道损伤
Nature Microbi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诺如病毒感染可通过引起小鼠结肠中的IFN-I应答,以促进天然淋巴细胞产生IL-22,从而在DSS诱导的肠道损伤及鼠柠檬酸杆菌引起的肠道感染中起到保护性作用。
肠道免疫
肠道免疫
动物实验
诺如病毒
IFN-I
肠道病毒
Cell:揭示FcRn介导肠病毒B感染细胞的机制
来自中科大、北大及首医大的团队合作在《Cell》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利用CRISPR技术筛选鉴定出了肠病毒B的脱壳受体——FcRn,并利用电镜解析了不同状态下的高分辨率病毒结构,揭示了FcRn介导肠病毒B感染细胞的机制。
肠道病毒
enterovirus
echovirus
human neonatal Fc receptor
FcRn
肠道病毒
朱书:肠道免疫与肠道病毒的互作如何影响健康与疾病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朱书博士,发表名为《健康与疾病中的肠道免疫-肠病毒互作》的报告,介绍了一系列肠道病毒研究,讨论了肠道免疫与肠道病毒的互作如何影响健康与疾病。
肠道病毒
肠道病毒
肠道免疫
Nlrp6
NLRP9
肠道病毒
Nature子刊:调控肠道病毒组或可抵御肠道感染
肠道病毒组对于维护肠道稳态也具有重要作用。《Nature Microbiology》近期发表一项研究,发现补充特定病毒可以帮助免疫缺陷小鼠提高肠道病毒感染的能力,且这种抗感染能力可通过共生菌群横向传播进行宿主间转移。该结果强调了肠道病毒在抵御肠道感染中的作用,有助于研究肠道病毒组-宿主互作机制。
肠道病毒
肠道感染
病毒组
肠道病毒感染
动物研究
乳糜泻
BMJ:肠道病毒或是乳糜泻幕后黑手
感染可能影响儿童乳糜泻的发病。本研究发现,幼年期大量、长期的肠道病毒感染与后期乳糜泻发病相关,该相关性不涉及腺病毒。该结果指出了病毒感染可能参与乳糜泻发病,值得参考。
乳糜泻
病毒感染
挪威人群
乳糜泻
队列研究
肠道病毒
Nature 子刊:肠道病毒的开放阅读框不止一个
肠道病毒的蛋白一直被认为来自于多聚蛋白的水解产物,该多聚蛋白由单独的开放阅读框编码。该研究首次发现了另一个上游开放阅读框,编码的蛋白有助于肠道病毒感染上皮细胞。该发现颠覆了对肠道病毒蛋白表达的认知,对深入研究病毒致病机制具有参考价值。
肠道病毒
上游开放阅读框
病毒蛋白
病毒感染
旅行者腹泻
多组学方法探究旅行者腹泻的病因
通过23名患者和7名健康人的粪便微生物组比较研究,进一步探究了旅行者腹泻的可能病因。
旅行者腹泻
Dark matter
Escherichia Coli
Strain-level
TM7
肠道病毒
TB:肠道菌群如何影响病毒感染
这是Cell Press旗下的Trends in Biotechnology[IF:11.126]针对肠道菌群对病毒感染的影响的观点文章,认为肠道菌群与病毒深入互作,通过靶向菌群或可干预病毒感染。很棒的小文章,值得读一读。
肠道病毒
肠道病毒
Cell子刊:肠道病毒借助细菌增强其适应性及感染性
这是Cell Host and Microbe[IF:14.946]对同期一项重要研究(http://www.xunludkp.com/papers/read/1046293284)的介绍,老规矩,这样的文章看看图就会有收获。
肠道病毒
Tao Lu
Mingjing Ke
Haifeng Qian
Yong-Guan Zhu
干扰素-λ
FI:IFN-λ如何调控肠道病毒感染?(综述)
这是干扰素-λ(IFN-λ)调控肠道病毒感染的必读综述,特别值得一读,强烈推荐。
干扰素-λ
诺如病毒
轮状病毒
肠道病毒
commensal bacteria
健康人肠道噬菌体组
PNAS:健康人的肠道噬菌体组,首次定义!
今天上线的PNAS文章,第一次对健康人的“肠道噬菌体组”进行定义。噬菌体和病毒组的研究不是特别多,今天的PNAS,会掀起一阵小高潮么?我们拭目以待。
健康人肠道噬菌体组
噬菌体
病毒组
肠道病毒
噬菌体组
葡聚糖硫酸钠(DSS)
Immunity:病毒激起免疫反应,助小鼠抗肠炎?
上上周,Science上关于寄生虫帮助小鼠抗炎症性肠病的新闻很火,其实,也有人在研究用病毒来激活小鼠的免疫反应,以抗小鼠炎症。科学家的思路很接近,利用寄生虫、病毒这样能激起免疫反应的外来“抗原集聚体”,以增强免疫反应,对抗小鼠已有炎症。以毒攻毒,或许有其存在的道理?
葡聚糖硫酸钠(DSS)
Toll状受体(TLR)
TLR3
TLR7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
肠道病毒
ISME:应对不规律饮食,病毒和细菌响应各不同
饮食扰乱了,细菌、病毒的反应一样么?
肠道病毒
肠道细菌
饮食
Kieran C O'Doherty
Kieran C O'Doh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