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Xiangyu Mou
文章数:4篇
遗传性脑小血管病
陆正齐+赵文婧+牟相宇:肠菌紊乱加剧遗传性脑小血管病的全身炎症和行为障碍
CADASIL全名为伴有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是由NOTCH3突变引起的最常见的单基因遗传性脑小血管病,发病率约为千分之三,临床早期主要是偏头痛和焦虑抑郁,中年之后表现为中风和血管性痴呆等,具有早发病、高致残率和高经济负担的特点。目前该病尚无针对遗传病因的治疗。近日,中山三院脑病中心神经内科陆正齐、中山大学医学院赵文婧和牟相宇及团队在Microbiome发表最新研究,以单基因遗传性脑小血管病为研究对象,揭示了肠道微生物通过脑肠轴诱发系统性炎症,从而促进CADASIL发生发展的机制,值得关注。
遗传性脑小血管病
肠道菌群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肠脑轴
抗菌肽
牟相宇+赵文婧:自组装抗菌肽助力治疗耐药菌感染
抗生素耐药问题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医疗挑战,COVID-19的流行使抗生素耐药问题进一步加剧,因此迫切需要研发新型抗菌药物。近日,中山大学牟相宇/赵文婧团队在PNAS发表最新研究,通过设计和测试一系列具有自组装成超分子结构倾向的多肽,得到了数个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抗菌肽,为耐药菌感染的治疗提供了潜在的新型抗菌药物。
抗菌肽
菌群-药物互作
赵文婧+牟相宇:菌群对抗癌药物的影响(综述)
肠道菌群通过免疫调节和微生物酶降解等机制在调节抗癌药物的功效和毒性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近日中山大学赵文婧、牟相宇团队在EBioMedicine发表综述,分析了目前关于肠道菌群、宿主反应和抗癌疗(包括细胞毒性化学疗法和靶向疗法)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几种菌群依赖的调节策略用以改善癌症治疗的效果,并提出了未来的临床和临床前研究所面临的问题。因此,菌群作为癌症治疗精准医学的靶标具有令人兴奋的前景。
菌群-药物互作
抗癌药物
肠道菌群
IBD
中山大学:菌群在IBD中的作用(综述)
肠道菌群失调与炎症性肠病(IBD)的因果关联尚未被完全证实,但许多研究发现,至少部分菌群变化是IBD的起因或在IBD中起保护性作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的牟相宇、兰平与团队在Protein & Cell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详细介绍了在IBD中起到潜在保护性作用的细菌物种、细菌产物及相关通路,以及可能促进IBD发生发展的细菌物种、细菌产物及相关通路,同时总结了IBD相关的肠道真菌及病毒变化,最后讨论了通过调控菌群治疗IBD的潜在可能。
IBD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Pathogenesis
Etiology
Microbi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