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精选
|
|
Science:新方法!记录细菌基因表达,揭示肠道中发生了啥
肠道内的细菌通过不断调整其基因表达,来适应与饮食和疾病有关的肠内环境。Science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报道了一种新工具Record-seq系统。基于这种方法构建的工程菌,能"记录"其在小鼠肠道内的基因表达历史,进而阐释细菌对肠道环境扰动(如饮食、炎症和其他肠菌)的反应。该方法可用于对肠道进行无创测量,在菌群基础研究和诊断应用方面具有潜力。 2022-05-13 | |
北肿团队:Claudin18.2 CAR-T治疗胃肠道癌症安全有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沈琳团队在Nature 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1期临床试验的中期结果,在接受37名Claudin18.2 CAR-T细胞治疗的胃肠道癌症患者中,未发生3级以上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或神经毒性,总应答率及疾病控制率分别达到了48.6%及73.0%,在胃癌患者中的总应答率及疾病控制率分别为57.1%及75.0%。 2022-05-13 | |
助诊断,促应答?肿瘤里的菌还能干吗?
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关注肿瘤内的菌群,努力理解并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 2022-05-14 | |
热心肠智库
|
|
郑浩+张雪等:我国蜜蜂肠道中耐药组分布规律及传播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大学郑浩、张雪及团队在Microbiome发表最新研究,通过分析不同地区东、西方蜜蜂肠道菌群,发现不同蜂种耐药基因组成及丰度存在显著差异,且不同地区的中华蜜蜂肠道菌群中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组成及丰度也存在不同程度差异。此外,发现蜜蜂肠道菌能够通过质粒介导发生水平转移,获得和传播ARGs,进而促进蜜蜂肠道物种及环境中耐药基因的传播和富集,可能对蜂群健康、生态环境以及人类健康造成威胁。总之,该研究为未来研究蜜蜂肠道菌群中ARGs传播与进化提供了新见解。 2022-05-25 | |
张宏福+赵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1型糖尿病雄鼠生育力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张宏福、赵勇及团队在Molecular Medicine上最新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移植经褐藻寡糖改善的肠道菌群,能够改善1型糖尿病(T1D)小鼠的肠道菌群,增加小肠有益菌含量,增加血液代谢物和睾丸代谢物中多不饱和脂肪酸(EPA和DHA)的相对含量。改善脾脏和肝脏功能以增强机体环境,从而有益于精子发育,进而对提升精液品质和精子发育进程发挥积极作用。这些发现阐释了有益的肠道菌提升雄性生殖的新机制,为改善T1D患者的精液质量和生育能力提供了新的潜在治疗方案。 2022-05-14 | |
张宏福+赵勇:靶向菌群,改善高脂饮食肥胖雄鼠生育力
肠道有益菌在维持和改善雄性生殖方面有重要作用。然而,菌群改善肥胖及代谢疾病相关的雄性不育的机制仍待深入探索。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张宏福、赵勇及团队在Microbiology Spectrum发表的最新研究发现,移植经过褐藻寡糖优化的肠道菌群能够改善肥胖雄鼠的肠道菌群,改善肝脏功能和血液代谢组,进而改善睾丸微环境,促进精子发生、提高雄性生殖力。这些发现阐释了肠道有益菌群提高雄性生殖的新机制,为将来治疗肥胖或者其他代谢疾病相关的雄性不育提供了新思路,也提醒人们在饮食方面要健康、营养均衡的饮食。 2022-05-14 | |
吴崇明等:肠道菌群介导小檗碱的降胆固醇作用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吴崇明和郭鹏、北京中医药大学吴圣贤、中科院微生物所朱宝利与团队在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发表研究,揭示了肠道菌群在小檗碱降胆固醇疗效中的介导作用,且菌群的基线组成或能用于预测小檗碱的个体化治疗效果。 2022-05-14 | |
曹海龙团队:胆汁酸-肠道菌群互作在IBS中的作用 (综述)
近日,天津医科大学曹海龙团队在Critical Reviews in Microbiology上发表一项最新综述,重点讨论了胆汁酸和肠道菌群在肠易激综合征(IBS)发病机制中的复杂关系,并描述了可能的分子机制,主要是法尼酯X受体和跨膜G蛋白偶联受体5诱导的信号传导。此外,还评估了饮食干预、益生菌/益生元、粪菌移植等靶向调节胆汁酸-肠道菌群轴的IBS治疗策略。总之,该研究为未来靶向治疗IBS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见解。 2022-05-14 | |
iMeta:马迎飞团队开发基于神经网络分析肠道菌群的方法
该研究开发了一种结合神经网络和随机森林的框架,从宏基因组数据集鉴定出40个标记物种和90个标记基因,在预测中获得了更高的准确性,本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来识别疾病相关生物标记物并分析它们在疾病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 2022-06-12 | |
程蜀琳+陈洛南+张晨虹:脂肪肝患者肠道菌群网络对运动和饮食干预的响应
运动和饮食干预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方法,然而,运动和饮食干预如何影响患者的肠道菌群?目前还存在很多未知。Nature Communications最新发表了来自上海交通大学运动转化医学中心程蜀琳团队、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陈洛南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张晨虹团队的合作研究成果,通过开展随机对照试验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索,揭示了运动和饮食干预对NAFLD患者肠道菌群网络的影响,以及菌群网络用于预测个体干预效果的潜力,为NAFLD的个性化治疗带来了新启示。 2022-05-12 | |
宁康等:基于深度学习实现百万菌群样本的超快速溯源工具ONN4MST
华中科技大学宁康和山东大学崔学峰作为共同通讯作者,近期在Genome Medicine发表研究,介绍了一种深度学习方法——基于本体感知神经网络方法ONN4MST,可用于大规模溯源。当对来自 114 个生态位的 125,823 个样本进行溯源时,ONN4MST 以接近最佳的精度而优于其他方法。总体而言,这项研究代表了第一个基于模型的方法,用于对来自数百个生态位的亚百万菌群样本进行溯源,其具有卓越的速度、准确性和可解释性。ONN4MST 可在 https://github.com/HUST-NingKang-Lab/ONN4MST 上获得。 2022-05-11 | |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暨肝病中心王贵强主任诚聘博士后
现招科研型博士后2名,免疫细胞和干细胞治疗研究背景者优先。 2022-05-12 | |
江南大学詹晓北课题组诚聘师资博士后,欢迎投递简历!
现因发展需要,招聘师资博士后一名。 2022-05-10 | |
热心肠日报
|
|
第2175期:46.8分综述详解大肠癌的三类筛查方法
话题:大肠癌,筛查,肠镜,人工智能,FIT,免疫治疗,副作用,肠癌复发,表观遗传。 2022-05-16 | |
第2174期:杂粮如何抗炎症益健康?国内团队23页综述详解
话题:杂粮,乳制品,便秘,菌菇,饮水量,抗生素残留,膳食纤维,益生菌,维生素。 2022-05-15 | |
第2173期:3文聚焦IBS研究新进展:饮食/菌群/胆汁酸
话题:IBS,饮食干预,蛋白酶,胆汁酸,小檗碱,噬菌体,生育力,心衰,促炎饮食。 2022-05-14 | |
第2172期:今日Science:细菌在肠道中有何经历?新方法详细记录
话题:工程菌,CAR-T,全感染组,生物材料,壳寡糖,n-3 PUFA,大肠癌,生信。 2022-05-13 | |
第2171期:张晨虹等Nature子刊:解析菌群生态网络,探索脂肪肝个性化治疗
话题:脂肪肝,菌群网络,细菌间互作,细菌代谢,发酵饮食,营养不良,双胞胎,肿瘤,猫,机器学习。 2022-05-12 | |
第2170期:抗病毒,肠道菌群有何功劳?Immunity深挖机制
话题:抗病毒免疫,抗生素耐药性,蜜蜂,生信,菌群-饮食互作,定植抵抗。 2022-05-11 | |
第2169期:国内团队18分综述:详解新冠患者的菌群变化
话题:新冠肺炎,新冠后遗症,IBD,Treg,菌群-免疫互作,特应性皮炎。 2022-05-10 | |
肠道产业
|
|
10个亿!法企建CDMO企业,助力活菌药等开发
Pherecydes首个国外同情治疗获批,Mel&Marble获融3500万,Gnubiotics与ADM达成合作,LB1148 3期临床试验获批。 2022-05-15 | |
母乳低聚糖势如破竹!研究成果连连,巨头们加速布局
多家公司发布HMO研究新进展,雀巢2021年HMO产品持续增长,菲仕兰增设干酪生产线。 2022-05-13 | |
丙酸杆菌不一定是痤疮凶手?一文了解皮肤菌群最新进展
研究人员正在揭示皮肤微生物组的复杂性,以为治疗皮肤疾病的微生态疗法铺平道路。 2022-05-12 | |
3000名婴儿!美企开展诺如病毒疫苗现场试验
以色列企业推尿液健康App,瑞石生物完成近1亿美元融资,幽门螺杆菌感染有新疗法。 2022-05-11 | |
收购制造商、3.5亿建工厂,巨头们再加码植物蛋白
IFF与SimpliiGood合作开发人造三文鱼,海洋成分助力人体健康。 2022-05-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