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2016年4月29日,Science杂志专刊
文章数:9篇
健康人菌群
Science:环境-饮食-微生物-宿主关系决定者
① 利用宏基因组技术对1135名荷兰人进行深度测序,研究微生物群与宿主的126种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包括31种内在因素、12种疾病、19种药物组、4种吸烟因素及60种饮食因素;② 以上因素共同解释个体间微生物群差异的18.7%;③ 将110种因素与125个菌种联系起来发现肠道内分泌细胞分泌的粪便嗜铬粒蛋白A(CgA)与61种微生物相关,其丰度占微生物组成的53%;④ 微生物群多样性高的个体,CgA浓度更低;⑤ 结果有助于了解环境-饮食-微生物-宿主间的互作。
健康人菌群
宿主因素
嗜铬粒蛋白
环境-饮食-微生物-宿主
Steven B Smith
健康人菌群
Science:健康人的菌群长啥样?
① 整合分析比利时佛兰德斯肠道菌群计划(FGFP)、荷兰LifeLines-DEEP研究计划数据和全球数据库,共3948份健康人群粪菌数据;② 总共发现664属,其中Alistipes,梭菌属IV,副拟杆菌属和来自于放线菌门的14个菌属为核心菌群;③ 69个临床和问卷调研的协变量被发现与微生物组成变化相关:大便性状对菌群影响最大,药物治疗是影响粪便菌群发生变化最大因素;④ 出生方式等幼年期事件不影响成年菌群组成;⑤ 发现了一些能作为疾病生物标记的细菌属。
健康人菌群
正常菌群
核心菌群
疾病指针
Chenhong Zhang
共生微生物
Science:操纵菌群以保健康治疾病?
① 人类已明确共生微生物重要意义,但相关机制知之甚少;② 对机体有保护作用的菌株不断被发现,这也是有前景的大生意;③ 对益生菌企业来说有巨大挑战,如夸大健康声称,也如在现有监管框架内,开发严格的测试方法很困难;④ 尽管如此,益生菌的开发还是给了很多人重建菌群、恢复健康的巨大希望。
共生微生物
益生菌
菌群重建
Anisa S Ismail
Bonnie L Bassler
粪菌移植(FMT)
Science:粪菌移植菌能和原有菌和平共处么?
① 代谢综合征患者分为移植健康供体粪菌组、移植自身粪菌组,以健康人为对照;② 宏基因组测序对移植后的粪菌分析,与安慰剂组和健康个体相比,异体移植者物种组成改变较大,且持续3个月以上;③ 使用单核苷酸变异分析来追踪特定菌株,发现异体移植菌株水平上差异更大;④ 供体和受体的同种菌株相比于供体特异菌种,更容易在受体内共存;⑤ 不同受体、相同的供体表现出的治疗效果不一,可能与供体的的兼容性及受体的微生物组成及疾病状态相关;
粪菌移植(FMT)
供体菌株
受体菌株
共生
宏基因组学
宿主-菌群共进化
Science:宿主的基因,调控肠道微生物丰度
① 人和小鼠模型上的研究都清晰表明,特定种类的肠道微生物丰度,一定程度上受宿主基因型调控;② 与此有关的宿主基因与食物辨别、代谢和免疫力有关;③ 在非哺乳动物微生物组中也证实有类似模式;④ 下一代GWAS将拓展数据集规模并改进微生物表型描述,会更好捕捉宿主-菌群共进化的有趣信号。
宿主-菌群共进化
基因型
表型
下一代GWAS
Nicola Harris
肠道微生物组
Science:重塑肠道菌群,战胜耐药菌!
① 丰富的肠道共生菌群协助抵抗病原菌的侵袭;② 抗生素治疗可破坏正常肠道菌群结构,反而使人更易感染病原菌;③ 重塑正常肠道菌群可很好抑制抗生素抗性病原菌引起的感染;④ 前沿研究正在寻找更多益生菌制剂,帮助重建和增强肠道正常菌群抵抗力;⑤ 将减少医疗过程中抗生素抗性细菌引起的感染。
肠道微生物组
抗生素
益生菌
Andrew J Macpherson
M Gomez de Aguero
幼年期菌群
Science:幼年窗口期菌群,教育塑造免疫系统!
① 生命早期粘膜组织的微生物定植对哺乳动物宿主免疫系统的正常发展至关重要,可调节调节黏膜组织中免疫系统的早期发育;② 在生命早期发育中存在一个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破坏人和共生微生物间和谐关系会导致特定免疫亚群的发育和训练中的持续性缺陷,且在某些情况下是不可逆转的;③ 这些早期事件可能会产生长期的后果:影响宿主对环境暴露(抗原)的耐受性,或之后对某些疾病的易感性,如炎症性肠病、过敏和哮喘等。
幼年期菌群
免疫系统发育
窗口期
IBD
过敏
抗生素
Science:抗生素是一把“四刃剑”!(综述)
① 抗生素是一把“四刃剑”:个体感染治疗,防止病原菌在人群和环境中扩散,抗生素耐药性及对人体正常菌群的附带损害;② 抗生素与肥胖、糖尿病、炎症性肠病、过敏和哮喘等有直接因果关系,并能影响儿童骨骼生长及正常免疫发育;③ 为应对抗生素对正常菌群的效应及对儿童发育的隐患,需研发针对特定病原菌的精准药物;④ 同时可使用益生菌或益生元来辅助治疗,以恢复由于抗生素的使用而丧失的肠道菌群多样性。
抗生素
抗生素抗性
肠道微生物组
Zeneng Wang
Zeneng Wang
克罗恩病
Science:寄生虫感染,抗炎症?
① 发达国家中克罗恩病等炎症性肠病发病率增加与环境改变有关,如寄生虫感染减少、肠道菌群改变等;② 寄生虫感染能够逆转Nod2基因缺失导致的小鼠肠道异常;③ 寄生虫感染可诱发2型免疫反应,抑制炎症性拟杆菌属的定植,同时富集有保护作用的梭菌目细菌;④ 寄生虫病高发地区,人肠道中拟杆菌目丰度降低,梭菌目增加,而除虫治疗导致梭菌目降低而拟杆菌目增加;⑤ 该结果支持卫生学假说:某些个体在基因层面上对肠道微环境的改变相对比较敏感。
克罗恩病
卫生假说
寄生虫感染
拟杆菌
梭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