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Saijun Fan
文章数:11篇
樊赛军等:用生物修饰的细胞外囊泡预防放射性肠炎
电离辐射与肠炎的发生有关,目前临床急需保护整个肠道免受辐射引起的肠道损伤策略。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樊赛军、赵瑜、李航团队联合武汉大学陈新团队在ACS Nano上发表文章,发现生物修饰的细胞外囊泡可通过重塑肠道微环境以克服放射性肠炎,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来预防暴露于辐射的人群免受胃肠道综合症的影响。
崔明+樊赛军等:Akk菌的肠道定植或可治疗炎症性肠道疾病
肠道菌群疗法广泛用于治疗肠道疾病,但其治疗效果参差不齐。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的崔明、樊赛军团队联合新乡医科大学万国运团队在Experimental and Molecular Medicine发表文章,发现活性Akk菌在病变部位的稳定定植对其抗炎功能至关重要,并开发了安全有效的Akk递送系统,为肠道微生物制剂的治疗提供了新策略。
辐射损伤
崔明团队:肠道菌群在斑马鱼放射性污染防护中的重要作用
潜在的核事故造成的放射性物质的释放严重破坏环境,威胁水生生物的生存。同样,全球表面温度的逐渐升高也会对水生生态系统产生不利影响。作为一种变温动物,鱼类在环境中遭受极端的温度变化。研究发现,鱼类功能丰富度的降低与温度的升高密切相关。鉴于辐射吸收和组织温度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辐射毒性的程度取决于特定器官的温度。在鱼类和两栖动物等变温动物中,辐射损伤和恢复都取决于温度。人们通常将这种现象归因于不同环境温度下变温动物的不同能量代谢率。然而,对其他潜在机制的深入研究仍然不够深入。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崔明教授团队发表在Environmental Pollution上的一篇文章研究了环境温度变化对斑马鱼对放射性污染反应的影响,评估了不同环境温度预处理后其肠道菌群组成和功能的变化,并探讨了影响斑马鱼辐射敏感性的潜在生化机制。该研究强调了在极端温度升高的情况下保护水生生物免受短期或长期放射性污染的潜在战略。
辐射损伤
菌群-环境-健康
斑马鱼
口腔菌群
崔明+樊赛军Cell子刊:口腔菌群可影响放疗治疗肠癌的效果和预后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的崔明、樊赛军与团队,近期在Cell Reports发表研究,发现口腔微生物如具核梭杆菌可以在结直肠癌(CRC)部位定植,并损害放疗治疗CRC和CRC肝转移的疗效和预后,可杀死具核梭杆菌的抗生素甲硝唑是潜在的CRC放疗增敏剂。
口腔菌群
结直肠癌
colorectal cancer
oral microbiota configurations
radiotherapy
菌群代谢产物
樊赛军、崔明等:菌群代谢产物对放射毒性的保护作用
粪菌移植可缓解急性辐射综合征,但背后的机制尚未明确。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的樊赛军与崔明团队在《Microbiom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代谢产生的吲哚-3-丙酸可缓解辐照引发的小鼠死亡、体重降低、造血系统与胃肠道损伤及菌群变化,吲哚-3-丙酸的这一作用依赖于孕烷X受体/酰基辅酶A结合蛋白信号。
菌群代谢产物
radiotherapy
Acute radiation syndrom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toxicity
Hematopoietic toxicity
短链脂肪酸
樊赛军+崔明等:肠道菌群代谢产生的戊酸防止小鼠的辐射损伤
意外辐射或医疗辐射可能在患者的造血系统及肠道中引起副作用。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的樊赛军和崔明与团队在Gut Microbe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代谢产生的一种短链脂肪酸——戊酸,可改善肠道菌群及屏障功能,在辐射损伤中起到保护作用,缓解辐射引起的小鼠放射性肠炎。
短链脂肪酸
KRT1
Valeric acid
Intestinal Microbiota
radiation injury
辐射损伤
樊赛军等:肠道菌群的性别差异,影响不同疗法对辐射损伤的疗效
Advanced Science近期发表了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Ming Cui和樊赛军与团队的研究,在小鼠模型中表明,不同治疗方法(口服辛伐他汀或吃高脂饮食)对辐射损伤的治疗效果,具有性别特异性,肠道菌群的性别差异有关键介导性作用。这些发现为治疗辐射损伤,提供了新思路。
辐射损伤
adverse side effects
Gut microbiota
radiotherapy
Sexual dimorphism
肠道损伤修复
中国医学科学院樊赛军等:3,3´-二吲哚甲烷缓解辐照引起的肠道损伤
电离辐射导致的肠道损伤是癌症治疗以及核事故对可能人体造成的严重伤害,治疗手段有限。本研究利用小鼠模型和体外人肠道细胞,证明了3,3´-二吲哚甲烷可以缓解由辐射引起的肠道损伤,维护肠道结构和干细胞功能,恢复肠道菌群结构,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肠道损伤修复
gastrointestinal tract
Intestinal flora
Ionizing radiation
NFE2L2/NRF2
富氢水
EMM:富氢水或可保护肠道菌群减轻放射治疗副作用
这是天津放射医学与分子核医学重点实验室团队近期发表的一项关于富氢水改善放射治疗副作用的研究,在小鼠中口服富氢水或可保护肠道菌群缓解放射治疗引起的胃肠道毒性,推荐专业人士参考。
富氢水
胃肠道毒性
放射治疗
肠道菌群
miR-1968-5p
radiotherapy
樊赛军+崔明等:粪菌移植防止放射性毒性
这是中国学者做的高水平研究,对肿瘤放疗后的患者康复有很大参考意义,值得读一读。
radiotherapy
Huiling Guo
Wenyi Zhang
circadian rhythm
IJMS:生物钟影响肠道菌群和放疗辐射敏感度
为研究昼夜节律对放疗的影响,C57BL/6小鼠置于不同的黑/白光周期中,使用高通量测序比较肠道菌群的组成,并测量辐射暴露后不同群组小鼠的存活率、体重和食物摄取。这是关于生物钟影响肠道菌群和生理机能的研究,很值得一读。
circadian rhythm
intestinal bacterial composition
irradiation
Julien Tap
Magnus Simré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