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MAVS
文章数:4篇
菌群-免疫互作
乳酸菌激活巨噬细胞产生I型干扰素的机制
免疫细胞对微生物感染、癌症及自身免疫疾病产生应答后可产生I型干扰素(IFN-I),通过活化IFN-I激活基因(ISG)以触发细胞保护作用及抗病毒应答。Gut Microbe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部分有益的乳酸菌(包括植物乳杆菌及乳酸片球菌)可激活巨噬细胞的IFN-I应答,而不激活炎症性NF-κB信号通路。机制上,这些乳酸菌被巨噬细胞吞噬后,可被胞质感受器STING及MAVS感知,以活化下游的IFN-I信号通路。
菌群-免疫互作
lactic acid bacteria
MAVS
STING
beneficial microbes
过敏性皮肤病
线粒体抗病毒信号缺失扰乱肠道菌群并导致过敏性皮肤病
PNAS上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缺失了线粒体抗病毒信号的小鼠肠道菌群失调、肠道通透性增加、细菌易位至淋巴器官,导致迟发型超敏反应增强,从而引起过敏性皮肤病。
过敏性皮肤病
RIG-like receptors
MAVS
Dysbiosis
allergic skin pathologies
皮肤损伤
Immunity:皮肤损伤,抗菌肽LL37及MAVS信号如何起作用?
①皮肤损伤及牛皮癣过程中角质形成细胞表达IFN-β,LL37及MAVS;②抗菌肽LL37引起角质形成细胞产生IFN-β以应对来自于死亡细胞的dsRNA;③LL37通过依赖于MAVS的TBK1-AKT-IRF3信号通路的活化而起作用;④活化后的角质形成细胞产生的IFN-β促进树突细胞的成熟。
皮肤损伤
干扰素β
角质形成细胞
抗菌肽
LL37
行为
脑内皮和上皮细胞特异性的干扰素受体链1介导病毒感染引发的病态行为和认知障碍
① 病态行为和认知受损常见于用1型干扰素(IFN1)治疗病毒感染的恶性肿瘤患者和自身免疫疾病患者;② 单链RNA病毒、双链RNA配体、重组I型IFN导致脑内皮和上皮细胞产生IFN反应,并诱导病态行为;③ IFN产生通路中MDA5、MAVS、RIG-I蛋白调控RNA病毒受体介导的行为和认知损伤;④ 病态行为产生依赖于脑上皮和内皮细胞,而不是神经元表达的IFNR;⑤ 脑内皮细胞分泌的趋化因子配体CXCL10,通过识别神经元表面的CXCR3削弱神经元突触可塑性导致行为改变;
CXCL10
CXCR3
IFN
IFNAR1
IP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