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拟南芥
文章数:12篇
光照
Nature子刊:根系微生物可以远程提高植物应对地上部环境胁迫的能力
本研究首次发现植物根系菌群可以通过根系菌群--根系--植物地上部轴线拯救了植物在光照不足情况下的生长。该发现证明了植物根系菌群除了可以调控植物同区域内地下部环境胁迫外,还可以远程帮助植物应对地上部环境胁迫。同时,该发现首次印证了在植物体内存在着类似动物肠道菌群与大脑间远程反馈调节的枢纽——根系菌群和植物地上部远程反馈调节枢纽。该研究对于我们认识和利用根系菌群帮助植物应对地上部环境胁迫具有重要的意义。该研究结果将更好地指导人类运用合成菌群提高植物抵御地上部环境胁迫的能力,对于指导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可借鉴作用。
光照
防御
植物生长
拟南芥
合成菌群
植物-微生物互作
国内团队:植物天然产物如何识别敌友、缴械致病菌?
当植物受到病原微生物侵染时,植物会释放大量的次生代谢物抑制病原、保护自己。以前对植物抗菌代谢物活性的认知主要基于多数抗菌代谢物在体外具有杀菌或抑菌的活性,但不加选择地杀灭病原微生物和有益微生物显然不利于植物的正常生长。2020年4月8号,中国科院遗传发育所周俭民组和北大雷晓光组合作在Cell Host & Microbe在线发表了题为 “An Arabidopsis secondary metabolite directly targets expression of the bacterial type III secretion system to inhibit bacterial virulence”的文章,该研究发现了特异靶向病原细菌的植物天然产物Sulforaphane(SFN)并阐明了其作用的分子机制。首次发现十字花科植物特有天然产物SFN特异共价修饰调控分泌系统表达的转录因子,抑制病原细菌的致病力、增强植物的抗病性。更为重要的是,SFN不影响有益微生物在植物上的定殖。这项工作首次发现植物合成识别敌友的“机智”天然产物。此外,刘永鑫博士负责本项目的微生物组数据分析工作。
植物-微生物互作
芥子油苷
III型分泌系统
拟南芥
丁香假单胞菌
叶际微生物
Nature:何胜洋+辛秀芳等揭示植物叶际微生物组稳态机制
2020年4月8日,密歇根州立大学的Shengyang He (何胜洋)院士和中科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的辛秀芳研究员合作在Nature(《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A plant genetic network for preventing dysbiosis in the phyllospher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率先开启了植物学的新领域——植物菌群失调与植物健康之间的关系。发现了一条植物通过PTI信号通路和MIN7囊泡转运过程调控叶际微生物生态平衡来维持自身健康的机制。这一研究首次发现植物拥有类似于动物的防止自身免疫失调的调控机制,而且大范围分析发现植物控制网络中的关键基因广泛存在于植物界中,该研究有望为通过遗传通路调控改善植物的健康生长和抵抗胁迫环境的能力,从而提高重要作物的产量和改良自然生态系统,为人类生活服务。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访问学者、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的副教授陈桃和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博士后Kinya Nomura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叶际微生物
生态失调
遗传网络
拟南芥
PTI
拟南芥
Cell:植物根系如何允许有益微生物定植的
微生物相关分子模式(microbe-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 MAMPs)的识别对于植物的免疫反应至关重要。如何将这种复杂的感知系统有效地部署在不断暴露于微生物的根中仍然是一个谜。本文通过分析拟南芥中单细胞分辨率下的MAMP受体表达和应答,观察到分化的外细胞层显示出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recognition receptors, PRRs)的低表达并且缺乏MAMP应答。然而,这些细胞可以通过邻近细胞的损伤被门控以变得有反应。并且得知局部损伤也导致对原本非免疫原性的有益细菌的免疫反应。尽管土壤中存在微生物模式,本研究还发现,细胞损伤可以启动局部免疫反应,这将有助于从理论上提出如何利用MAMP。这些发现为非致病性微生物如何通过简单地避免损伤和随之而来的免疫反应的强烈增强,而成功地在根中定植提供了一个全新层次的解释。
拟南芥
根免疫力
微生物模式
模式识别受体
局部反应
根际菌群
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根际菌群调控植物开花时间
植物生长周期受多重因素影响,本研究发现根际菌群对植物开花时间具有影响。根际菌群通过产生吲哚乙酸、增加氮源来推迟植物开花时间,同时促进植株生长,该调控过程涉及“植株分泌物-根际菌群-植株”互作网,对研究植株-根际菌群互作、开发潜在植物增产手段具有参考价值。
根际菌群
Arabidopsis
Flowering time
Indole acetic acid
microbiota
土壤菌群
南京农大:植物自土壤中招募“亲兵”抵抗地上病原菌入侵
根际菌群是植物留给土壤的“遗产”。已有多个研究表明植物通过根系分泌物招募益生菌,促进自身的生长和抗病等(http://www.mr-gut.cn/home/search?query=%E6%A0%B9%E7%B3%BB%E5%88%86%E6%B3%8C%E7%89%A9)。南京农大沈其荣团队发现,叶子感染病原体也可引发了土壤对病原菌的遗留抗性,帮助下一代植物更好的抵御病原菌的入侵。
土壤菌群
根际菌群
Disease-suppressive soil
Foliar pathogen
Microbiome
天然产物
Nature子刊:在拟南芥叶际菌群中寻找新型抗生素
Nature Microbi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对拟南芥叶际菌群中分离出的菌株之间的互作进行了分析,鉴定出了抑菌效应最强的菌株,并从中分离出了一种新型抗生素。
天然产物
抗生素
拟南芥
叶际菌群
Michael G Constantinides
拟南芥
Microbiome:植物根围菌群,也按生物钟昼夜变化
关于植物根围菌群昼夜节律的研究,很有意思,特别推荐。
拟南芥
昼夜节律
根围菌群
Arabidopsis
Bacterial community structure
植物菌群
Nature:植物根系菌群如何平衡营养与免疫?
植物相关菌群,发表在Nature,必定是大发现,值得好好看。
植物菌群
根系菌群
拟南芥
免疫
磷酸盐胁迫
拟南芥
Cell:帮助植物生长的炭疽菌
4月的Cell,介绍植物寄生菌。
拟南芥
炭疽菌
磷
植物菌群
Nature:拟南芥的叶和根上的菌群
拟南芥,最重要的模式植物,自然成为研究植物菌群的重要模型,这是Nature上去年的一篇文章,关注植物叶和根上的菌群,很值得参考,特别是关注农业、土壤相关菌群的群友,没看过这篇文章的可以好好看看。
植物菌群
拟南芥
根系微生物组
Nature:拟南芥根系微生物组的结构
这篇文章来自德国马普 Paul Schulze-Lefert 教授 研究组2012年发表的Nature,Paul是植物免疫和微生物组方面的大牛,每年都有CNS产出。虽然文章己发表了8年,作为植物微生物组的开山之作,引用过千次。而且即使是多年前的Nature,你会发现即使现在的你,重现一篇这样的研究,也是非常有难度的,经典就是经典。
根系微生物组
拟南芥
根系定殖
根际土
珊瑚状放线菌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