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植物菌群
文章数:23篇
疾病流行
iMeta:国内团队综述植物发病机制:走向对菌群的多维理解
本文重点聚焦于植物发病机制范式中的致病菌群—隐藏于植物菌群中协助病害发生的种群。本研究旨在推进对植物发病机制的认识,并通过设计靶向致病菌群的防治措施以应对日益严峻的植物病害,为植物病害的防治开辟一条新途径。
疾病流行
多营养相互作用
病原组
植物菌群
植物发病机制
植物菌群
Science:代谢互作模型再现叶片微生物群生态学
微生物组的组成与宿主健康和生态系统功能密切相关。然而,在环境背景下决定物种丰度的过程仍然不太清楚。近日,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在Science发表最新研究,通过实验和计算引导下解析了拟南芥叶际微生物群落中细菌成员间代谢互作,发现碳源可用性和代谢互作在植物宿主的群落组装中起着重要作用。除在原位再现物种间互作外,开发的建模框架可从机制上了解这些细菌间资源利用和交换的具体模式,值得关注。
植物菌群
代谢互作
基础研究
微生物群生态学
研究论文
植物菌群
郝格非+韦中等:一文读懂植物微生物群介导的长距离信号转导(综述)
植物调节生理反应是基于它们感知环境信号的内在能力,以及通过与植物共生微生物的直接互作。近日,南京农业大学韦中、贵州大学郝格非及Mo-Xian Chen在Trends in Microbiology发表最新综述,详细总结了由共生微生物群介导的植物内长距离信号传导机制,并列举了参与信号转导的生物学靶点和代谢产物,为进一步开发新型化学物质来调控植物微生物组及植物环境适应能力奠定了理论基础,值得关注。
植物菌群
信号传导
综述
基础研究
根际微生物
植物菌群
Science:诱导植物根瘤共生信号传导的核心受体复合物被识别?
在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中,豆科植物可为根瘤菌提供合适的固氮环境及生长所须的碳水化合物;作为回报,根瘤菌会将氮气转变成含氮化合物,满足豆科植物对氮元素的需求。而大多数其他植物则依赖外部提供或收集氮。多项研究发现活细胞会不断监测其环境以整合变化,并与邻近细胞和微生物沟通。但对于探索受体如何在协调下游反应的信号复合体中组装和发挥作用,仍未被充分揭示。近日,丹麦奥胡斯大学研究人员在Science发表最新研究,通过开发纳米抗体合成法以驱动细胞表面受体组装和激活,进而操纵植物与固氮菌共生受体发挥作用,发现器官发生信号是由细胞内激酶结构域介导的,而感染则需要功能性外结构域。此外,还确定进化较远的大麦受体可激活根结节的器官发生,促使生物固氮工程进入谷物。
植物菌群
共生信号传导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固氮菌
优先效应
Nature子刊:拟南芥叶围菌群组装的规律和关键菌株
我们知道,“优先效应”在人体肠道菌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http://www.mr-gut.cn/papers/read/1053244417)。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 上面发表的这篇论文,证明了在植物表面菌群的组装过程中,“优先效应”同样发挥重要的作用。
优先效应
群落组装
合成菌群
植物菌群
植物共生菌
共生
连接土壤、植物和昆虫的微生物桥梁(综述)
Trends in Ecology and Ecolution近期发表的综述,对菌群在土壤、植物和昆虫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进行了总结,值得关注。
共生
ecological interactions
Microbiome
plant and soil
insect pollinators
植物菌群
玉米代谢产物影响宿主相关菌群
来自《Microbiom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玉米中的一组次级代谢产物——苯并恶唑嗪酮类化合物(BX)可影响玉米的根部、枝条及根际菌群,并与植物致病菌的减少相关。该结果对于研究植物-菌群互作具有参考价值。
植物菌群
Benzoxazinoids
Knockout mutants
Maize microbiome
plant microbiome
植物菌群
中科院微生物所:热带红树林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共生真菌群落
植物和真菌的相互关系对于维持生态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中科院微生物所郭良栋团队近期在《Microbiom》发表研究,发现红树植物的内生真菌和叶际真菌群落具有差异性,且内生真菌受宿主遗产背景的影响更显著。该研究对于阐释植物、共生真菌关系具有参考价值。
植物菌群
真菌群
Endophytic fungi
Epiphytic fungi
ITS2
农业产业
综述优化的微生物接种剂和原位菌群工程在提高农业生产力中的前景
近年来,我们对驱动因素、作用、机制以及操纵植物菌群的知识的了解已大大提高。然而,将这些知识转化为扩大农业生产率和可持续性,就需要开发针对许多技术挑战的解决方案。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提出了新的策略以及确定了多种方法,这些新的生物技术方法可以为吸引和维持作物有益菌群的活动提供有效的工具,从而提高作物的养分获取能力和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抗性,从而提高农业生产力和可持续性。
农业产业
植物菌群
微生物接种剂
原位菌群工程
生物技术工具
抗生素耐药性
中科院朱永官团队:植物共生菌群如何传递抗生素耐药性?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朱永官团队近期在《Trends in Plant Science》发表综述,强调了植物菌群在抗生素耐药性传播中的重要作用,对于抗生素耐药基因溯源、管控都有参考价值。
抗生素耐药性
植物菌群
plant microbiome
antibiotic resistome
food chain
植物菌群
Cell子刊:运用组学方法揭示植物共生菌群功能(综述)
植物-菌群互作对植物的生长具有重要影响,而阐释共生菌群的基因功能对研究植物-菌群互作非常重要。本综述回顾了研究共生菌群功能的多组学方法,比较了各种组学方法在阐释共生菌群基因功能上的优缺点,并总结了目前已发现植物共生菌群功能。本文对研究植物-菌群互作,并以此开发促进作物生长的新手段具有参考价值。
植物菌群
gene function
genomics
metabolomics
Omics
植物菌群
Nature子刊:大型水生植物利用其菌群溶解纳米金颗粒
Nature Nanotechn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在水生环境中,大型水生植物可利用其相关菌群溶解纳米金颗粒。
植物菌群
水生环境
Zhen Zhang
Guoqiang Hua
Ye Yao
植物菌群
NC:根系分泌物驱动植物-土壤的互作
来自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鉴定出植物根系分泌的一种次级代谢产物——苯并恶唑嗪酮可通过影响土壤中的根部相关菌群,影响植物的生长及防御。
植物菌群
根围菌群
根系分泌物
Gregg J Silverman
Gregg J Silverman
中药
民族大学等:植物菌群或影响中草药的药效
中央民族大学龙春林团队等主笔的一篇观点性文章近期在Trends in Plant Science[IF:11.911]发表,提出药用植物菌群可能直接影响植物的代谢组,进而影响草药的效力,中药中的丹参或可作为模式系统,研究菌群如何与药用植物互作以影响药用成分的生物合成。
中药
植物菌群
丹参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
Microbiome
植物菌群
植物菌群研究中的群落生态学
Trends in Plant Science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强调了群落生态学在植物菌群研究中的重要性,分别对群落组装中的选择、传播、漂变、物种形成进行了介绍,并讨论了这些因素对植物菌群的影响。
植物菌群
群落生态学
community assembly
dispersal
diversification
植物菌群
植物如何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综述)
这是一篇主要介绍植物如何改善室内环境的综述,其中涉及到了植物菌群在净化空气中的作用,推荐感兴趣的相关人士阅读。
植物菌群
室内环境
air cleaning bio-systems
air phytoremediation
indoor air quality (IAQ)
共生功能体
Microbiome:杨树基因型及生态位对杨树菌群的影响
一项在杨树中进行的研究,揭示了植物中不同生态位的菌群组成差异,以及植物基因型对植物菌群组成的影响,推荐专业人士阅读。
共生功能体
杨树
植物菌群
生态位
16S rRNA
甘蔗
EM:环境因素对植物菌群的影响
这是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IF:5.395]发表的一篇研究对象为甘蔗的重要植物菌群研究,特别推荐专业人士关注。
甘蔗
植物菌群
Tim Hendrikx
Bernd Schnabl
合成菌群
Cell子刊:合成菌群在植物菌群研究中的机会
这是Cell Host & Microbe[IF:14.946]发出的关于如何利用混合不同菌株的“合成菌群”以促进植物菌群研究的观点文章,立足于植物,但对其他菌群,包括人类肠道菌群的研究也有启发意义。特别推荐!
合成菌群
植物菌群
microbiota
Microbiome
holobiont
植物菌群
Science:4亿多年来,植物、真菌和细菌如何共生?(综述)
关于植物菌群的必读综述,没有读的赶快。
植物菌群
微生物芯片
TM:利用芯片微生物组进行植物-菌群研究
文章介绍了一种可以在个体或者细胞水平观测植物-菌群动态的新技术——微流体技术。① 这种微流体装置是由弹性聚合材料(PDMS)做成的,内部结构以及流体特性均可知且可人为操控;② 这种微流体技术有四个主要优点:能精确控制环境条件、可用于高分辨动态成像研究、可获得大量数据信息、可模拟复杂的环境体系;③ 下一步的开发利用重点在:植物菌群动力学、根部菌群组成、根部菌群对植物N/P营养素利用以及固碳能力的影响。
微生物芯片
植物菌群
微流体技术
植物菌群
Nature:植物根系菌群如何平衡营养与免疫?
植物相关菌群,发表在Nature,必定是大发现,值得好好看。
植物菌群
根系菌群
拟南芥
免疫
磷酸盐胁迫
植物菌群
Nature:拟南芥的叶和根上的菌群
拟南芥,最重要的模式植物,自然成为研究植物菌群的重要模型,这是Nature上去年的一篇文章,关注植物叶和根上的菌群,很值得参考,特别是关注农业、土壤相关菌群的群友,没看过这篇文章的可以好好看看。
植物菌群
拟南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