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ChunJun Guo
文章数:5篇
饮食-菌群-免疫互作
郭春君等Nature:菊粉如何通过菌群促进2型炎症?
膳食纤维可以通过肠道菌群发酵产生的短链脂肪酸发挥有益的抗炎作用,然而纤维的种类很多,大多数纤维及其菌群衍生代谢物的免疫调节作用仍然不明。Nature最新发表了美国康奈尔大学David Artis, Frank C. Schroeder和郭春君作为共同通讯作者的研究,发现富含可发酵纤维菊粉的饮食可以改变小鼠肠道菌群的组成和代谢,导致胆酸等胆汁酸水平升高,促进以嗜酸性粒细胞升高为特征的黏膜2型炎症反应,从而加剧过敏并增强抗寄生虫免疫。这些发现阐释了膳食纤维如何通过肠道菌群代谢物来发挥免疫调控作用的新机制,也揭示了膳食纤维-菌群-宿主免疫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和多面性。
饮食-菌群-免疫互作
菊粉
膳食纤维
2型炎症
菌群代谢产物
基因编辑
郭春君团队Cell突破:在复杂菌群中揭示单个肠菌基因功能,新方法来了
肠道菌群中,许多细菌基因是由非模式细菌编码的,因而难以通过靶向性的遗传操作去探索和验证这些基因对宿主生理的影响和机制。建立和筛选能有效针对非模式肠菌的基因操纵方法和工具,对于深入挖掘肠道细菌功能、探索细菌与宿主的互作机制,以及通过基因编辑来操控菌群以改善相关疾病,是至关重要的。Cell最新发表来自康奈尔大学郭春君团队的研究,在这一问题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该团队开发了一套用于对非模式肠菌进行基因操纵的流程,能大规模地鉴定可进行基因转移(引入外源DNA)的肠道细菌及其方法,并建立对应的基因编辑工具,大幅拓展了可进行基因操纵的肠道细菌的范围。该团队在一项概念验证研究中,揭示了特定细菌胆汁酸代谢基因在具有复杂菌群的宿主体内的功能,并表明操纵菌群中的特定细菌基因可“撬动”菌群结构,改变宿主对特定疾病的易感性。总之,这项工作为研究肠道菌群基因与宿主的互作机制及其与疾病表型的因果关联,提供了一套强有力的工具,为进一步研发靶向性操纵肠道菌群的方法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基因编辑
肠道菌群
基础研究
胆汁酸代谢
结肠炎
克罗恩病(CD)
Cell子刊:黏附侵袭性大肠杆菌驱动肠道炎症
黏附侵袭性大肠杆菌(AIEC)在克罗恩病(CD)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群中富集,并促进肠道炎症。然而,AIEC的营养代谢是如何影响肠道内稳态,目前尚不清楚。Cell Host and Microbe近期发表的文章报道,克罗恩病中,黏附侵袭性大肠杆菌的丙二醇代谢是促进肠道T细胞炎症的关键。同时,CX3CR1+单核吞噬细胞在感知AIEC代谢产物丙酸盐会产生IL-1β,IL-1β诱导Th17细胞,驱动肠道炎症发生。提示微生物代谢或可作为CD治疗的潜在靶点。
克罗恩病(CD)
丙二醇代谢
黏附侵袭性大肠杆菌
菌群产物
Science:研究肠道菌产物对宿主影响的新利器
肠道菌群可产生大量多样化的生物活性分子,对宿主的生理活动和健康产生影响。然而由于缺乏相应的遗传操纵工具,人们一直难以深入分析特定细菌产物对宿主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比如哺乳动物肠道中常见的共生梭菌,就是一类难以进行遗传操纵的细菌。Science最新上线的一项研究报道了一种可对梭菌进行多基因敲除的方法,并通过小鼠定植实验,发现生孢梭菌产生的支链短链脂肪酸对宿主的免疫调控功能。这种方法不仅可研究梭菌等细菌产生的分子对宿主的影响,也可通过编辑特定细菌的基因组,实现对特定菌群产物的调控。
菌群产物
梭菌
CRISPR-Cas9
基因编辑
短链脂肪酸
心血管疾病
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菌群分子靶点
人体肠道菌可通过胆碱三甲胺(TMA)裂解酶途径,将饮食中的胆碱代谢为TMA,在肝脏进一步转化为氧化三甲胺(TMAO)。Circulation Research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通过一系列菌群移植实验证实,菌群的胆碱TMA裂解酶途径中的CutC基因的存在和表达,足以增强宿主的血小板反应性和血栓形成潜力,可作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靶点。事实上,此前不久Nature Medicine上的一项研究就是按照这个思路进行了临床前药物研发(http://www.mr-gut.cn/papers/read/1070811500),有兴趣的读者不妨两篇文章对照阅读。
心血管疾病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Gastrointestinal microbiome
humans
Metabol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