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慢性肾病(CKD)
文章数:4篇
饮食模式
健康饮食模式可能有助于抑制慢性肾病进展(观点)
俗话说病从口入,因此不同饮食的方式与人类的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临床医学领域已经发现健康饮食模式,例如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生酮类饮食、地中海饮食以及素食等饮食模式,在辅助治疗肥胖、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等方面具有较好的作用。因此,健康饮食辅助治疗慢性疾病成为目前关注的热点之一。慢性肾病(CKD)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健康的慢性疾病,严重恶化后最重要的治疗方式为换肾。那么是否有健康饮食模式可以辅助CKD治疗目前尚没有定论。近期一篇发表在美国肾病学期刊(AJKD)的前瞻性评述对不同饮食方式对CKD的影响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对不同饮食对CKD进展的潜在风险和益处进行了讨论,认为健康饮食,可能会对CKD的进展有一定抑制作用,但目前证据仍不够充分,需要加快在该领域的研究,以期实现从饮食模式的干预而改善CKD的进展。
饮食模式
慢性肾病(CKD)
风险与益处
健康饮食
地中海饮食
超加工食品
血清代谢组学标志物揭示超加工食品的慢性肾病风险
大量食用超加工食品与慢性肾病风险增加相关,但其中的关联机制尚不清楚。以往的大规模营养流行病学研究依赖于饮食摄入量的自我报告,缺乏可靠的生物标志物以衡量超加工食品的摄入情况。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人员近日于Clinic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Nephrology发表研究文章,利用社区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研究(ARIC)中3751名参与者的血清代谢组学及食物频率问卷数据,确定了糖精等12种代谢物可作为超加工食品摄入量的生物标志物,并进一步发现其中的甘露糖等3种代谢物水平可反映慢性肾病风险。
超加工食品
研究论文
血清代谢物
慢性肾病(CKD)
血清标志物
小檗碱
王琰+蒋建东等:小檗碱或可通过肠肾轴改善慢性肾病
小檗碱(BBR)作为黄连主要活性成分之一,目前临床用于治疗肠道感染,通过改变肠菌组成和肠菌代谢物浓度发挥其药用价值。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王琰、北京协和医学院蒋建东及团队在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发表最新研究,通过构建慢性肾病大鼠模型,发现BBR通过改变肠菌组成,降低对甲酚产生菌丰度并抑制肠菌的酪氨酸-对甲酚途径,增加丁酸产生菌丰度和粪便中丁酸含量,降低肠道来源的尿毒素,进而显著改善CKD。总之,该研究表明小檗碱可能是一种通过介导肠-肾轴改善慢性肾脏病具有显著潜力的治疗药物。
小檗碱
慢性肾病(CKD)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中医药
超加工食品
中外合作:超加工食品增加慢性肾病发展
基于天津慢性低级别全身炎症与健康(TCLSIH)和英国Biobank队列研究,分析超加工食品(UPF)的消费与慢性肾脏疾病(CKD)的关联。研究结果显示,发现UPF摄入量越高,CKD风险越高。
超加工食品
慢性肾病(CKD)
上一页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