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细胞炎症因子
文章数:9篇
阴道微环境
宫颈阴道微环境多组学表征
本研究通过对宫颈阴道样本的多组学检测,揭示了其炎症状态、免疫细胞、微生物组及代谢组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联。未来需要进一步探索这些细胞之间、细菌代谢、粘膜免疫的相互作用及其与生殖健康的关系。
阴道微环境
研究论文
女性
细胞炎症因子
微生物
香草醇
国内团队:香草醛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或有效
香草醛作为香草豆提取物的主要成分,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等行业中被广泛用作调味剂。华南农业大学的研究团队通过动物实验、细胞实验等系列研究,发现其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上或许有效。其实验证明,香草醛作为细胞增殖、凋亡、炎症和氧化应激的调节分子,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并且对在位的子宫内膜不会产生危害。
香草醇
研究论文
子宫内膜异位症
促炎因子
细胞凋亡
生殖支原体
南华大学团队:生殖支原体粘附蛋白功能探索
作为生殖道常见的致病菌之一——生殖支原体的致病机制并没有被完全揭秘,其中黏附蛋白MgPa对免疫系统可能存在毒性作用。本研究通过细胞、动物实验证明了MgPa潜在的免疫抑制作用,为进一步研究生殖支原体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生殖支原体
研究论文
黏附蛋白
细胞炎症因子
菌群-肠-脑轴
肠菌代谢物和炎症因子或是肥胖的精神共病中肠-脑轴的重要纽带
抑郁和焦虑是常见的精神心理疾病,在肥胖患者中非常普遍,但二者的单独或与肥胖的共病机制尚不清楚,也缺乏综合治疗手段。微生物-肠道-脑轴被认为是参与抑郁、焦虑和肥胖的共病,而饮食与肠道菌群直接相关,然而饮食行为的改变与心理健康间的关系尚待研究。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研究人员近日在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发表研究文章,对抑郁症和肥胖的联合护理干预临床试验ENGAGE-2中的数据进行事后分析,发现饮食干预2个月时,肠菌代谢物和血浆炎症因子可用于预测干预6个月时的焦虑和抑郁程度,从而建立了饮食标志物与肥胖个体的焦虑与抑郁间的联系,指出了进行饮食干预同时改善抑郁、焦虑和肥胖的潜力。
菌群-肠-脑轴
研究论文
焦虑
抑郁
菌群代谢物
新冠病毒
新冠病毒感染与母婴炎症反应、不良妊娠结局有关
COVID-19感染,即使是轻微的,也与母体的炎症反应有关。但这个过程在怀孕期间尚未得到很好的描述。COVID-19与早产、先兆子痫 、胎盘血管病变等相关,其中是否是炎症反应导致的,并不清楚。而疫苗接种也会导致与免疫反应增强相关的轻微病毒症状,但尚不清楚这种免疫反应是否会导致炎症细胞因子通路激活。基于这些问题,本研究开展了人群的研究。
新冠病毒
研究论文
孕妇
细胞炎症因子
不良妊娠结局
新冠病毒
国内团队:新冠肺炎女性阴道菌群也有变化
中国医学科学院Lan Zhu以及北京大学Chengqi Yi的研究团队合作发现严重新冠肺炎女性阴道样本中转录组学变化显著,且阴道菌群结构也有相应的变化。既往很少有研究关注阴道粘膜在COVID-19中发挥的作用,本研究具有较大的创新,为进一步开发针对新冠病毒的防控策略提供重要的思路。
新冠病毒
研究论文
女性
阴道菌群
转录组学
念珠菌属
无症状的念珠菌定植影响女性阴道微环境
念珠菌感染是女性常见的霉菌性阴道炎的病因,但是无症状的念珠菌定植是否需要积极治疗仍存争议。本研究通过人群研究发现,长期的无症状念珠菌定植可能改变阴道部位的各种炎症因子状态,这种改变是否会带来长期健康损伤,值得进一步研究。
念珠菌属
研究论文
真菌性阴道炎
细胞炎症因子
Th17 cell
汞暴露
产前汞暴露增加儿童肝损伤的风险
发表在《Hepatology》上的一项人群研究证据+体外细胞试验结果表明,胚胎发育过程中暴露于汞,会导致后续炎症,增加儿童患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风险。提示降低汞污染和早期生活暴露的监管,以及相应的行为干预,可能有助于预防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
汞暴露
研究论文
儿童
儿童肝损伤
酒精性脂肪肝病
IBD
中国药科大学:黄芩多糖可以缓解小鼠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与肠道菌群失调密切相关。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近期发表了来自中国药科大学封亮、贾晓斌与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旨在研究一种从黄芩中分离得到的均质多糖SP2-1(由甘露糖、核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葡萄糖、木糖、阿拉伯糖、岩藻糖组成)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影响。结果表明,SP2-1能抑制促炎细胞因子(IL-6、TNF-α、IL-β)的产生,增强肠道屏障功能,促进有益菌的增殖,抑制有害菌,从而改善结肠炎。本研究结果提示,SP2-1或可作为UC患者的一种新型候选药物。
IBD
黄芪多糖
细胞炎症因子
肠道菌群
短链脂肪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