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SIV
文章数:6篇
HIV
SIV感染后的胃肠腔微囊泡影响易位细菌的生长
HIV感染后的菌群易位促进了持续性的炎症。Mucosal Immun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在SIV感染后的恒河猴中发现,从胃肠道内腔分离出的微囊泡中,5种miRNA减少,而抗菌肽——β-防御素1增加,这些微囊泡可在体外抑制唾液乳杆菌(常见的易位细菌)的生长。
HIV
研究论文
胞外囊泡
基础研究
SIV
SIV
长尾黑颚猴感染SIV期间的菌群变化
菌群在HIV感染的致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来自Microbiom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对来自南非的不同地区的SIV感染长尾黑颚猴的肠道菌群及生殖器菌群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身体不同部位的菌群组成受到环境、年龄、性别、SIV感染状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并对比了急性感染期与慢性感染期的菌群变化及差异,而基于粪便菌群组成开发的模型可较准确地预测SIV的感染状态。
SIV
基础研究
灵长类(猿猴)
长尾黑颚猴
研究论文
HIV感染
靶向线粒体PPARα或可恢复HIV感染引起的肠道屏障受损
HIV感染早期可减少粘膜CD4+ T细胞并导致肠道上皮屏障受损,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可抑制HIV病毒,但无法修复“肠漏”。来自PNA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在HIV感染的恒河猴模型中,肠道屏障功能受损伴随着线粒体功能失调,植物乳杆菌可通过靶向PPARα信号,修复线粒体的脂肪酸β-氧化并恢复肠道屏障功能。
HIV感染
HIV/AIDS
PPARα
SIV
gut epithelium
高脂饮食
高脂饮食恶化SIV感染的疾病进程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在SIV感染的猴模型中,高脂饮食可促进SIV感染对宿主细胞的感染,并引发SIV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并诱导肝脏脂肪变性及纤维化,提示饮食干预或可作为HIV感染患者的辅助疗法,以降低HIV感染导致的并发症。
高脂饮食
HIV感染
SIV
高脂饮食
动物实验
肠道菌群失调
Nature子刊:肠道菌群失调不足以加剧慢病毒感染疾病进程
HIV感染者中存在肠道菌群失调,可能加剧疾病进程。Nature Medicine近期发表一项在恒河猴中的研究,却给出了不同的结论。
肠道菌群失调
SIV
HIV
Fabrice Laurent
Andrés Palencia
艾滋病
SIV感染引起的肠道细菌微生物组和病毒组变化与免疫缺陷有关,并可通过疫苗预防
① 对恒河猴进行猴免疫缺陷病毒(SIV)感染后,CD4 T细胞减少个体的肠道病毒体和细菌微生物群的变化更为突出;② 感染动物中检测到的腺病毒科序列数量增加,其中胃肠腺病毒、腺相关病毒和小核糖核酸病毒的含量升高,进而引发胃肠道疾病;③ SIV感染严重的恒河猴肠道菌群β多样性明显改变,肠杆菌科和摩拉菌科细菌丰度增加;④ 有效接种疫苗后,可以预防免疫缺陷,抑制破坏肠道上皮屏障的潜在致病细菌和病毒,防止肠道中病原体的出现。
艾滋病
SIV
腺病毒
圆环病毒
小核糖核酸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