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17位热心肠智库专家入选2024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热心肠小伙伴们
2024-11-20
分属于交叉学科、微生物学、农业科学、临床医学领域。
2024 年 11 月 19 日,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正式发布 2024 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来自全球59个国家/地区的1200多个机构的6636名科学家入选,中国大陆继续排名第二,共有1405人次入选,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跻身上榜人次前十位机构。
本次高被引科学家名单中,共有17位热心肠智库专家赫然在列,分属于交叉学科、微生物学、农业科学、临床医学领域。
“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旨在遴选全球高校、研究机构、商业组织中对所在研究领域具有重大和广泛影响的顶尖科学人才。遴选方法论由科睿唯安科学信息研究所(ISI™)的文献计量学专家、数据科学家基于Web of Science™引文数据及分析制定。
*各领域按姓氏首字母排序
数据来源:https://clarivate.com/highly-cited-researchers/
相关阅读:
祝贺15位热心肠智库专家入选2023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祝贺10位热心肠智库专家入选科睿唯安2022年度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祝贺6位热心肠智库专家入选科睿唯安2021年度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专家简介
2017年12月在香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8年9月任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信息学系教授,2019年7月起任生物信息学系副主任(主持全面工作),2021年5月起任生物信息学系主任。
了解更多
周学东
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华西口腔医院学术院长
周学东,教授,1987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四川大学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华西口腔医学院学术院长、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华口腔医学会副会长、国家卫健委口腔医学教材评审委员会主任、国际牙医师学院ICD理事和中国区主席,四川省口腔医学会会长, 四川省医药系统首席专家,天府名医、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曾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口腔医学召集人、教育部口腔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和中央干保专家。主编《中华口腔科学》《牙体牙髓病学》《口腔微生物学与技术》《口腔医学史》等教材专著17部。发表论文98篇,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成果奖8项。主编《中国口腔医学年鉴》、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 和 Bone Research 英文学术期刊。先后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国家教学名师奖、中国医师奖、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白求恩式医生提名奖、首届全国创先爭优奖。
了解更多
2012年博士毕业于University of Rochester,从事ncRNA的计算生物学研究,随后进入Rob Knight实验室从事微生物组学研究。2018年回国就职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致力于开发微生物组学方法和生物信息大数据算法,研究人体微生物组结构和功能。发表SCI论文60余篇,引用率14000余次,Google Scholoar H-index 35,2020、2021年被遴选为全球高被引学者。获得国自然面上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了解更多
张晨虹
上海交通大学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
在肠道菌群与肥胖等代谢性疾病关系的领域进行了近20年的研究,在通过营养调控肠道菌群改善肥胖和2型糖尿病方面做出了突出成果。入选第四批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仲英青年学者、上海市教委曙光人才计划、上海市科委青年科技英才扬帆计划等。担任中国微生物学会微生物组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肠道菌群分会委员、上海市微生物学会基础微生物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预防医学会微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等。研究方向为营养调控肠道菌群与代谢性疾病,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杂志Science、Cell Metabolism、 Nature communications、Microbiome、ISME Journal等发表论文。入选2022、2023年科睿唯安 “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了解更多
赵立平
美国罗格斯大学应用微生物学冠名讲席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微生物学特聘教授
在国内最早系统开展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在复杂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技术和统计计算方法等方面做了很多创新性工作。对人和动物的肠道、处理工业废水的生化池、土壤、油藏等环境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有意义的结果。在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 国际微生物生态学会会刊(ISME Journal)、Nature Communications、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 EBioMedicine等刊物发表论文四十余篇,2012年6月,美国《科学》周刊曾对他的研究工作做过专题报道(Science 336: 1248)。
了解更多
褚海燕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二级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
褚海燕,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二级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A类)、土壤生物学首席教授。主要从事土壤微生物学、微生物生态学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发表SCI论文170余篇,被引用1.6万次。主编《土壤生物学》教材、《微生物组实验手册》。担任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生物和生化专业委员会主任,Soil Ecology Letters共同主编,Microbiome副主编,The ISME Journal等国际期刊编委。曾获中国土壤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2019年以来连续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了解更多
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化学学会(ACS)农业与食品化学部Fellow、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的发展计划团队带头人、首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全国优秀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目前担任江南大学酿造微生物与应用酶学研究室主任、中国酒业协会副理事长、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白酒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蒸馏酒产业技术创新战略委员会理事长。担任Systems Microbiology and Biomanufacturing期刊主编,Bioresouce and Bioprocess、微生物学报、食品生物技术等多本学术期刊编委。迄今发表SCI论文3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0余本,包括白酒学术领域第一本英文专著《Science and Engineering of Chinese Liquor (Baijiu)》(Springer)。提出的风味导向学术思想及其应用2013年获白酒领域第一个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发明银奖等。
了解更多
潘安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博导,院长
主要从事慢性病流行病学和营养流行病学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基金委杰青、重点和面上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课题等项目,荣获“钟南山青年科技创新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科学奖”“树兰医学青年奖”等荣誉。发表SCI论文380多篇,其中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文章(含共同)>180篇,包括N Engl J Med、JAMA(4篇)、BMJ(2篇)等。总被引26000余次,H指数82,连续6年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担任领域权威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杂志和Obesity Reviews杂志副主编(中科院一区杂志),《Chinese Medical Journal》《China CDC Weekly》《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中华疾病控制杂志》《中华预防医学》等多个国内外期刊编委,中国营养学会基础营养分会和营养流行病分会副主委,中华预防医学会流行病学分会委员,Lancet Commission on Obesity、Lancet Commission on Diagnostic Criteria of Clinical Obesity、EAT-Lancet 2.0等多个柳叶刀专题委员会委员,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杂志国际顾问委员会成员。
了解更多
白洋,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200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2007年获得武汉大学植物发育生物学硕士学位,2010年在德国科隆大学获得植物发育生物学博士学位,2011—2015年博士后期间在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植物育种研究所进行植物根系微生物组学的研究。2016年-2024年,任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所研究员。2024年2月至今,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研究员,致力于研究微生物组与宿主的良性互作机制,重点关注非模式微生物。
了解更多
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系统医学教授。研究领域包括宿主和肠道菌群在代谢及免疫的相互作用,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研究项目涉及大数据群体水平研究,例如荷兰LifeLines 项目,跟踪分析近17万个体30年,分析遗传,饮食,环境,肠道菌群及社会经济因素对疾病和性状的影响,以达到个体化、精准化医疗。至今共发表SCI论文70多篇,其中18篇论文发表Science, Cell, Nature及其子刊(8篇作为第一或通讯作者)。论文总引用数达6500以上 (H index 36)。
了解更多
姜长涛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长聘教授、博雅特聘教授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
姜长涛教授提出“代谢性疾病肠治”的新理论:首创肠道菌源宿主同工酶的新概念,发现菌源同工酶DPP4并揭示其在代谢性疾病中的重要作用(Science, 2023);发现降解尼古丁的肠道共生菌,提出肠道共生菌通过尼古丁降解酶NicX改善代谢性疾病的新型干预策略(Nature, 2022);揭示宿主反向调控肠道菌群代谢的新范式,发现宿主肠HIF-2α重塑菌群胆汁酸代谢酶谱,诱导代谢性疾病(Cell Metabolism, 2021);描绘了调控代谢性疾病的肠道共生菌及其代谢物特征图谱,揭示肠道共生菌代谢物胆汁酸、尼古丁、神经酰胺及菌源宿主同工酶DPP4是介导器官间互作的关键介质,是多种代谢性疾病的共性发病机理;发现菌源DPP4、肠SMPD3、FXR、TGR5、HIF-2α等多个代谢性疾病干预的新靶标,研发出Dau-d4、解木聚糖拟杆菌、胆汁酸GUDCA与HCA、IL-22、PT2385等一系列可用于治疗代谢性疾病的生物制剂和候选药物。近5年以通讯作者在Science、Nature、Nature Medicine(3篇)、Cell Metabolism(3篇)等杂志发表SCI论文二十余篇,其中4篇入选高被引论文,1篇获F1000最高等级推荐,8篇得到国际知名学者推荐及同期评述,受邀在Nature Reviews Endocrinology, Cell Host & Microbe等期刊发表综述或述评5篇,获授权发明专利7项。获科学探索奖、北京市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一完成人)、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中国青年科技奖、树兰医学青年奖、北美华人糖尿病学会(CADA)青年科学家奖等奖励;主持国自然重点项目、重大研究计划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基金,作为PI获创新研究群体项目。
了解更多
刘学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港澳台办主任
刘学波,男,1975年9月出生,黑龙江克山县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港澳台办公室主任。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计划,荣获2015年度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技创新奖-杰出青年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兼任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陕西省营养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食品学报》、《中国农业科学》、《食品科学》、《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编委。
了解更多
马曦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
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博士,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9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5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累计主持省部级以上项目9项。担任Gut microbes等4个SCI杂志编委。
了解更多
王则能
克利夫兰临床医学中心心血管与代谢组学科学系教授
先后参与癌细胞脂质信号转导、过氧化物酶介导的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哮喘形成机理、肠道细菌参与心脏病的发病机制研究。王教授在国际上开创性发现了肠道细菌产物TMAO(氧化三甲胺)预测CVD风险。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Cell、Nature Medicine、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European Heart Journal、Cell Metabolism、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JBC等杂志。
了解更多
韦中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韦中,现为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微生态与根际健康研究。发现作物苗期根际菌群结构和功能特征决定着作物土传病害的发生,明确田间根际菌群管理的重要性;揭示了菌群相互竞争的制衡关系有利于抵御病原菌的入侵,并建立了高效预测抑病能力的菌群竞争互作网络模型,为根际菌群调控指明了方向和技术途径;在国内外首次提出“引入竞争”和“精准靶向”的根际菌群生态调控策略,为田间根际菌群调控和防控土传病害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途径。相关成果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2015)、mBio(2016)、Trends in Plant Science(2017)、Ecology Letters(2018)、Science advances(2019)、Nature Biotechnology(2019)、Microbiome(2020)和Nature Microbiology(2020)等国际著名期刊。2019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并以第三完成人获得2018-2019年度神农中华农业科技一等奖(3/20,经济作物抑病型土壤微生物区系调控技术创建与应用)。
了解更多
印遇龙,湖南桃源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一级研究员,博士生和博士后导师(招收硕士,博士和博士后学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于1985-1987,1994-1999分别在德国国家农科院动物营养所,英国女皇大学,加拿大Guelph大学学习和工作,获英国女皇大学营养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农业部动物营养实验室群名誉副理事长,畜禽养殖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中国农学会微量元素与食物链分会理事长,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副会长,国家生猪产业技术创业战略联盟理事长,WFCMS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与农业产业分会名誉理事长和WFCMS芳香产业分会名誉理事长, 世界生产率科联中国分会副主席, 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猪业分会理事长, 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和湖南省政协常委,Animal Nutrition 杂志主编。先后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九三学社全国优秀社员、中科院创新文化先进奖和优秀共产党员等殊荣。长期从事畜禽健康养殖与环境控制研究,先后主持完成院、省、国家、国际合作科研项目30多项。在畜禽绿色养殖技术、非常规饲料原料高效利用以及养殖过程废弃物减控等方面成果卓著,带领团队发表SCI收录论文300多篇,论文他引9000多次, H指数高达54,且自2011年以来,一直是汤森路透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入选者,2014年度获中国引文桂冠奖(是中国农业领域唯一获奖者);主编中英文专著13 部;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奖一项,2017年度湖南省科学技术最高奖获得者和中国科学人2017年年度人物,2014年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World Nutrition Forum大会上获World Animal Nutrition奖,2018年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举行的第14届国际猪消化生理学大会上获Asia-Pacific Nutrition Award (APNA)奖。
了解更多
于君教授长期致力于消化系统肿瘤机制和防治研究,包括肠道微生态和肿瘤的研究20年。发表SCI论文400余篇,影响因子10以上85篇。获奖30余项。主编英文专著2部,参与编写英文专著12部。国内外专利30多项。
了解更多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