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微生物与免疫系统
文章数:10篇
tuft cell
Science:神秘的细胞在肠道帮你抗击寄生虫
①2型免疫反应能够帮助机体对抗寄生虫的入侵,但也会诱发过敏反应。 ②一群罕见的肠道细胞——tuft细胞在2型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③寄生虫感染后,tuft细胞分泌IL-25,导致ILC2的活化;活化的ILC2产生的IL-13又进一步促进tuft细胞的增殖,从而形成一个正反馈循环。
tuft cell
type 2 immunity
parasite
Allergy
maternal microbiota
Science:出生后不易生病,感谢你妈的好细菌?
① 在处于妊娠期的雌鼠体内定植细菌,能够帮助后代小鼠形成先天免疫,但对获得性免疫没有影响;② 母体菌群塑造了后代的免疫系统,妊娠期定植细菌增加后代肠道3族先天淋巴细胞和F4/80+CD11c单核细胞数量;③ 母体内定植细菌改变了后代肠道内基因的转录,提高了编码肠上皮细胞抗菌肽等基因的表达;④ 菌群在母体怀孕期间和母乳中传播给后代,这个过程依赖于母体的抗体,⑤ 孕期接受细菌定植的雌鼠,其后代更不易发生炎症反应和肠道微生物的渗透。
maternal microbiota
intestinal transcriptional profiles
maternal antibody
innate immune development
Prostaglandin E2
Science:前列腺素E2,抗全身性炎症?
① LPS诱导的系统性炎症中,前列腺素E2(PGE2)通过其受体EP4被下调;② PGE2合成减少的小鼠发生系统性炎症,伴随着肠道细菌的易位,EP4激动剂在不依赖于适应性免疫细胞情况下抑制炎症发生;③ 机制上,PGE2-EP4信号通路直接作用于3型先天淋巴细胞(ILC3),增强ILC3的稳态和功能,促进IL-22的产生;④ IL-22介导PGE2对系统性炎症和肠屏障损伤的保护作用,ILC-IL-22破坏导致PGE2介导的系统性炎症的抑制作用受损。
Prostaglandin E2
EP4
systemic inflammation
IL-22
type 3 innate lymhoid cell
NF-κB essential modulator (NEMO)
NEMO通过NF-κB依赖性以及非依赖型途径抑制RIPK1介导的上皮细胞死亡以及肠道慢性炎症
① 肠道上皮细胞(IEC)特异性敲除NF-kB必需调节蛋白(NEMO),可导致潘氏细胞凋亡、回肠抗菌因子表达受损、结肠细胞凋亡及慢性结肠炎症;② 联合敲除RelA、c-Rel和RelB,可导致IEC中潘氏细胞凋亡,但不引发结肠炎;③ 通过抑制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K1)活性,或RIPK3和Fas相关死亡域蛋白(FADD)联合缺失,可预防NEMO敲除小鼠肠上皮细胞死亡、潘氏细胞丢失和结肠炎;④ RIPK1抑制剂或可用于治疗NEMO突变患者或炎症性肠病患者的结肠炎。
NF-κB essential modulator (NEMO)
RIP Kinase 1
Colitis
婴儿肠道微生物
淋巴组织-共生细菌通过促进IL-10细胞因子家族成员的产生来建立共生关系
① 无菌和抗生素处理小鼠中,淋巴组织-共生细菌(LRC)可在肠道淋巴组织中定植,并诱导IL-10细胞因子家族(来自树突细胞[DC]的IL-10和第三组固有淋巴细胞[ILC3]的IL-22)产生免疫应答;② IL-10能够抑制促炎Th17细胞反应,IL-22则可增强稳定状态下LRC的定植;③ LRC通过IL-10依赖途径,在DSS诱导的结肠上皮损伤中对宿主起保护作用;④ LRC可在小鼠DC上定植并调节细胞因子的产生,促进组织特异性反应,对宿主和菌群均有有益影响。
Lymphoid-resident commensal bacteria (LRCs)
婴儿肠道微生物
婴儿肠道微生物
肠道内IL-17受体信号介导对肠道微生物及自身免疫性炎症的调控
① 共生菌,特别是分节丝状菌 (SFB)是驱动肠道Th17细胞发育的重要因子;② 肠上皮细胞特异性缺失IL-17受体导致α-防御素,Nox1以及Pigr的表达水平的降低,SFB定植失调,Th17细胞扩增;③ 肠道IL-17受体的缺失导致菌群过度生长,并增加自身免疫性炎症的风险;④ IL-17R信号缺失小鼠中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发病更早更严重与肠道Csf2表达增加和全身GM-CSF细胞因子浓度升高有关。⑤ 菌群和IL17R信号通路的互作,为菌群和免疫相关研究提供新思路。
IL-17 receptor
segmented filamentous bacteria
Th17
婴儿肠道微生物
Foxp3- CD4+ T cells
CD4+ T细胞产生IL-27调节疟原虫感染过程中的保护性免疫
① IL-27是异二聚体调节性细胞因子,属于IL-12家族,通过天然免疫受体刺激树突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产生;② 疟原虫感染时,CD4+ 调节性T细胞因TCR活化产生IL-27,并依赖IL-27来抑制IL-2的产生和其他T细胞的克隆扩增;③ 小鼠T细胞缺失IL-27导致IL-2生成抑制被解除,增强特异性CD4+ T细胞的克隆扩增和IFNg的产生,最终降低寄生虫负荷;④ 产生IL-27的CD4+ T细胞具有Foxp3-CD11a+CD49d+疟原虫抗原特异性。
Foxp3- CD4+ T cells
IL-27
malaria
疫苗
Immunity:肠道菌群如疫苗般诱导IgG抵抗病原体?
① 肠道菌群在稳态条件下诱导产生IgG,这些IgG抗体主要靶向革兰氏阴性菌的抗原,通过包被细菌促进吞噬细胞的杀灭,为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系统感染提供保护;② 特异共生菌的IgG对DSS诱导的菌血症有保护作用并能通过调理清除病菌;③ T细胞和B细胞的TLR4对产生菌群特异性IgG非常重要;④ 小鼠和人体内,高度保守的革兰氏阴性菌胞壁质脂蛋白(MLP)是诱导系统性IgG稳态的主要抗原;⑤ 抗MLP-IgG对系统性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感染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Gut microbiota
homeostatic IgG
gram-negative antigens
murein lipoprotein
疫苗
膳食抗原
膳食抗原通过诱导小肠内的调节性T细胞而限制粘膜免疫
① 膳食抗原可通过一种“口服耐受”机制呈现非抗原性,该机制涉及免疫抑制调节性T(Treg)细胞,尤其是外周常规T细胞诱导的Treg细胞(pTreg细胞);② 采用去除抗原的基本饮食饲养和繁殖无菌小鼠,证明在正常情况下,小肠pTreg细胞由固体食物中膳食抗原(Ags)诱导;③ 这些pTreg细胞寿命有限,与微生物诱导的pTreg细胞不同,可抑制对摄入蛋白质抗原的免疫应答。
膳食抗原
粘膜免疫
免疫耐受
免疫调节
食物过敏
淋巴细胞
肠道菌群通过RALDH阳性细胞控制外周淋巴组织体积增大与维持
肠道菌群促进二级淋巴器官发育,清华石彦和同事发现:① 二级淋巴组织发育需肠道菌群参与;② 肠道里的CD45+CD103+RALDH+树突状细胞在肠道真菌定殖后转移到外周淋巴结;③ 这些细胞通过维甲酸信号通路开启淋巴结结构发育;④ 新生的淋巴细胞因这些细胞产生特异分子而向肠道回流。
淋巴细胞
树突状细胞
淋巴结发育
二级淋巴器官
外周免疫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