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树突状细胞
文章数:15篇
肠道免疫
共生菌通过调节干扰素信号可维持小鼠免疫耐受?
I型干扰素在协调免疫应答中发挥广泛的重要生物效应,已经在病原体清除的背景下进行过经典的研究。然而,免疫调节细菌是否通过IFN途径支持肠道免疫耐受仍然未知。近日,加利福尼亚大学研究人员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发表最新研究,探究共生细菌脆弱拟杆菌利用经典抗病毒途径来调节肠道树突状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反应,发现共生细菌促进I型干扰素信号传导以维持小鼠的免疫耐受,值得关注。
肠道免疫
I型干扰素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肠道菌群
口腔黏膜愈合
北大口腔医院:短双歧杆菌或可改善口腔黏膜愈合障碍
最近的研究表明,长期应用抗血管生成药物可能会损害口腔粘膜伤口愈合。近日,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郭传瑸、郭玉兴及团队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发表最新研究,通过构建小鼠硬腭黏膜缺损模型,发现口服益生菌改善口腔黏膜愈合障碍的机制为短双歧杆菌会促进肠道树突状细胞分泌IL-10,逆转舒尼替尼引起的口腔黏膜干细胞衰老表型,值得关注。
口腔黏膜愈合
益生菌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舒尼替尼
自身免疫
Nature:产乳酸的工程菌或可调控免疫细胞,改善自身免疫疾病
树突状细胞(DC)在自身反应性致病T细胞的发育和活化过程中发挥作用,是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潜在靶点。Nature最新发表的一项研究,采用单细胞和常规转录分析以及代谢分析,结合基因突变小鼠模型,探究了自身免疫中的DC调控机制,发现DC产生的乳酸可通过活化HIF-1α-NDUFA4L2信号,限制由DC介导的致病性T细胞自身反应,并通过构建产乳酸的工程益生菌,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模型中调控DC功能,从而减轻大脑神经炎症。
自身免疫
树突状细胞
免疫代谢
乳酸
工程菌
先天免疫
Cell子刊:人类肠道菌群如何塑造先天免疫反应?
目前对于肠道共生细菌如何调节宿主免疫知之甚少。Cell Host and Microbe发表的研究成果,探究了先天免疫系统对277个独特的人类肠道共生菌株的反应。研究表明,肠道细菌类群可被特定的途径感知,并诱导特有的细胞因子反应,进而引起可预测的免疫表型。总的来说,这种高通量的方法提供了对共生微生物如何塑造先天免疫表型的深入了解。
先天免疫
肠道菌群
巨噬细胞
树突状细胞
TLR2
炎症性肠病
天医大Cell子刊:路氏肠杆菌对结肠炎的潜在保护作用
肠道共生菌在调节宿主免疫耐受中起关键作用,然而直接参与该调节的细菌菌株和相关代谢物未知。近日天津医科大学王荃和姚智团队在Cell Reports发表文章,发现从甲硝唑处理的小鼠粪便中分离出的路氏肠杆菌(Enterobacter ludwigii)可通过其代谢物胆碱,增强树突状细胞(DC)并促进调节性T细胞(Treg)分化,从而增加CD103+ DC/Treg依赖性的耐受反应,最终降低小鼠对DSS诱导的结肠炎的易感性。这项研究提供了炎症性肠病的潜在治疗方法。
炎症性肠病
胆碱
肠道菌群代谢产物
调节性T细胞
树突状细胞
自身免疫病
国内团队:肠道菌群相关胆汁酸代谢影响葡萄膜炎
肠道菌群代谢生成的次级胆汁酸,通过作用于G蛋白偶联受体和/或核受体,调控宿主的代谢和免疫等生理过程。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鸿团队近期在Cell Reports发表研究,报道了肠道菌群相关的胆汁酸失调(次级胆汁酸减少)在小鼠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中的作用,并揭示了次级胆汁酸调控树突细胞功能的信号通路,为这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策略提供了新见解。
自身免疫病
葡萄膜炎
肠道菌群
胆汁酸
树突状细胞
活泼瘤胃球菌
活泼瘤胃球菌驱动炎症反应与荚膜多糖密切相关!
目前,尚不清楚活泼瘤胃球菌(R. gnavus)对IBD疾病的影响。PNAS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表面包被荚膜多糖的R. gnavus细菌能抑制炎症反应,相反,表面不含荚膜多糖的R. gnavus会促进炎症反应。这项工作从分子层面阐述了R. gnavus与IBD疾病的关系,或为IBD潜在的治疗干预提供新的见解。
活泼瘤胃球菌
荚膜多糖
炎症
树突状细胞
益生菌
LGG增强癌症免疫治疗?如何起效?
抗PD-1等免疫检查点阻断(ICB)疗法在一些癌症的治疗中有不俗的效果,但在部分患者中疗效欠佳。鼠李糖乳杆菌GG(LGG)是一株被广泛研究的益生菌,有研究表明,LGG可促进树突状细胞分泌炎性细胞因子,或对特定癌症的治疗有益。Gut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LGG或能增强ICB治疗的抗肿瘤效果,并阐释了其潜在的免疫和分子机制,值得专业人士关注。
益生菌
癌症免疫治疗
免疫检查点阻断
小鼠
鼠李糖乳杆菌GG
生命早期菌群
生命早期菌群促进免疫发育的新机制
在抗炎和耐受免疫为主的新生儿期,诱导对病原体的免疫保护尤为重要。《Gut》近期发表的文章显示,生命早期菌群能刺激新生乳鼠的髓系细胞产生促炎细胞因子TNF,TNF促进调节性pre-cDC1的成熟。此外,在李斯特菌感染模型中,肠道菌群诱导的TNF促进保护性CD8+ T细胞反应,清除病原体。
生命早期菌群
新生小鼠
树突状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α
免疫发育
结直肠癌
武汉大学团队:银粒子修饰的噬菌体调节肠道菌群,对抗大肠癌
研究认为结直肠癌(CRC)的发生与肠道菌群有关,如共生具核梭杆菌(Fn)可选择性增加免疫抑制的髓源抑制细胞(MDSCs)数量,从而损害宿主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来自武汉大学的张先正研究团队近日在Science advances发表最新研究,该团队从M13噬菌体文库中筛选出可选择性结合Fn的噬菌体,并用纳米银粒子对其进行修饰,形成可选择性清除Fn的M13@Ag噬菌体。M13@Ag通过促进抗原递呈细胞(APC)的积累和活化,并抑制免疫调节性细胞的数量,从而辅助免疫检查点治疗或化疗,抑制CRC生长。
结直肠癌
噬菌体
纳米银粒子
MDSCs
巨噬细胞
菌群-免疫互作
Cell:菌群调控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的新机制
共生菌群对免疫的调控作用是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尽管有大量的研究积累,人们对于菌群如何调控免疫细胞功能的认知仍然有限。Cell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菌群能控制浆细胞样树突细胞(pDC)产生I型干扰素(IFN-I),这种IFN-I信号就像一种开关,能调控其信号接受者——常规树突细胞(cDC)的反应性,使cDC处于一种“时刻准备应对病原体入侵”的基础状态;但这种有益功能也是有代价的,因为处于这种状态的cDC能在失去免疫耐受制衡时引起对无害抗原的不必要的T细胞应答。这些发现为阐释动物如何适应其微生物环境并平衡相关免疫功能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见解。
菌群-免疫互作
microbiota
conventional dendritic cells
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s
结直肠癌
北大团队Cell突破:靶向髓系细胞治疗大肠癌
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是明确肿瘤细胞多样性的有力工具,但其在免疫调节治疗机制研究中的应用尚不多见。北京大学的张泽民团队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申占龙团队联合美国安进公司(Amgen)的Xin Yu和Jackson G. Egen研究团队在Cell上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该研究利用scRNA-seq分析人和小鼠结直肠癌(CRC)瘤内保守髓系细胞亚群,鉴定了对CSF1R阻滞治疗具有不同敏感性的髓系细胞群,并定义了抗CD40治疗时涉及的树突状细胞和T细胞的协同免疫反应。
结直肠癌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
树突状细胞
CSF1R 阻断治疗
抗CD40治疗
肠道免疫
Nature:菌群产生的特定次级胆汁酸,能增加肠道Treg
调节性T细胞(Treg)在维持肠道稳态中有重要作用,其分化受肠道菌群产物的影响。几个月前Nature曾发表研究表明菌群的胆汁酸代谢物可调控结肠Treg(https://www.mr-gut.cn/papers/read/1073175835)。在最新一期Nature上发表的另一项研究,则鉴定出两种新的次级胆汁酸(ω-MCA和isoDCA)在体外能有效诱导Treg分化,其中isoDCA在肠内含量较高。进一步研究表明,isoDCA通过与树突状细胞中的法尼醇X受体(FXR)互作,来增强其诱导Treg的作用,并通过构建工程菌和菌群定植实验,在小鼠中证实产isoDCA的菌群能促进结肠中的外周Treg生成。
肠道免疫
肠道菌群代谢产物
Microbiome
Mucosal immunology
Clostridium scindens
淋巴细胞
肠道菌群通过RALDH阳性细胞控制外周淋巴组织体积增大与维持
肠道菌群促进二级淋巴器官发育,清华石彦和同事发现:① 二级淋巴组织发育需肠道菌群参与;② 肠道里的CD45+CD103+RALDH+树突状细胞在肠道真菌定殖后转移到外周淋巴结;③ 这些细胞通过维甲酸信号通路开启淋巴结结构发育;④ 新生的淋巴细胞因这些细胞产生特异分子而向肠道回流。
淋巴细胞
树突状细胞
淋巴结发育
二级淋巴器官
外周免疫器官
TLR信号
Annual Review:菌群如何促进炎症,抵御感染?
一篇肠道菌群和免疫的经典综述,值得细读。
TLR信号
抗微生物分子
树突状细胞
粘蛋白
炎症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