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Shuangjiang Liu
文章数:10篇
益生菌药物
刘双江+李祥锴+焦作义等:Probacine,“益生菌药物”新概念被提出!
大量的临床前研究已经证明了益生菌的疾病治疗机制和有效性。近日,兰州大学李祥锴、兰大二院焦作义、中科院刘双江及团队在MedComm发表最新研究,系统性分析了益生菌、益生元和后生元在健康和疾病领域的研究突破和有效性。首次将益生菌维持健康和治疗疾病的机制总结为“加法”和“减法”机制,并基于目前益生菌领域的研究成果、发展趋势和药物定义,前瞻性的提出“益生菌药物”(Probacine)这一全新的学术概念,值得关注。
益生菌药物
健康
综述
基础研究
肠道菌群
心血管疾病
刘宏伟+刘双江等Nature子刊:口服活性化合物驱动肠道菌群改善动脉粥样硬化
Nature Metabolism最新发表了来自中科院微生物所刘宏伟和刘双江团队的研究成果,发现口服活性化合物GMD(https://www.mr-gut.cn/papers/read/1087350568)(https://www.mr-gut.cn/papers/read/1087352031)能通过提高肠道共生菌粪副拟杆菌(Parabacteroid merdaede)的水平,增强肠道支链氨基酸分解代谢,从而改善由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的动脉粥样硬化。该研究揭示了肠道菌群介导的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新机制,并为调控菌群改善心血管健康提供了新的干预策略。
心血管疾病
肠道菌群
粪副拟杆菌
动脉粥样硬化
支链氨基酸
人肠道菌群
中科院微生物所:人肠道菌株资源库点亮肠道菌群“暗物质”
人肠道菌群中存在大量的未培养细菌,这些肠道菌群中的“暗物质”限制了对其功能和生理作用的研究。中科院微生物所刘畅、刘双江与研究团队,使用11种预处理方法和67种培养方法,对200多名健康中国人的肠道菌群进行大规模培养,建立了人类肠道微生物生物库(hGMB),大大扩展了已有的人类肠道细菌资源,为深入研究肠道菌群、研发相关的转化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人肠道菌群
培养组学
生物库
他汀类药物
北京协和医院:他汀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
长期规律使用他汀作为二级预防手段,可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预后。北京协和医院的张抒扬团队在Theranostic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可改善ACS患者的预后结局,该作用可能与其对肠道菌群组成及功能的调控相关。
他汀类药物
急性冠脉综合征
研究论文
队列研究
肠-肝轴
刘宏伟、刘双江等:肠道拟杆菌-叶酸-肝脏轴的活化可减轻NAFLD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常见的代谢疾病,但目前缺少有效的药物疗法。中科院微生物所刘宏伟、刘双江与团队此前合成了一种可有效改善小鼠代谢综合征的灵芝杂萜衍生物(GMD)(https://www.mr-gut.cn/papers/read/1087350568),在此基础上,他们在Cell Reports发表的最新研究中,以大鼠为模型探究了GMD治疗NAFLD的效果,并揭示了GMD通过富集解木聚糖拟杆菌等特定的肠道拟杆菌属细菌,激活拟杆菌-叶酸-肝脏轴途径,从而调节肝脏脂代谢减轻NAFLD的机制。这些发现为GMD和解木聚糖拟杆菌对NAFLD的潜在治疗作用提供了证据。
肠-肝轴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onalcoholic hepatic steatosis
a Ganoderma meroterpene derivative
a gut Bacteroides-folate-liver axis
小鼠肠道菌群
刘双江+刘宏伟:小鼠肠道微生物资源库(mGMB)——研究肠道菌群的新资源
小鼠是研究肠道菌群的最常用的模式生物,但可培养的小鼠肠道微生物资源仍非常匮乏,阻碍了对肠道微生物的功能性研究。中科院微生物所刘双江和刘宏伟与团队通过大规模分离培养,构建了小鼠肠道微生物资源库(mGMB),包括126种细菌及其基因组(含77个新菌种),大幅扩充了可培养的小鼠肠道细菌库,为后续展开以小鼠为模型的宿主-肠道菌互作和菌群功能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相关成果已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值得专业人士关注。
小鼠肠道菌群
Microbiome
symbiosis
小鼠肠道微生物资源库
代谢紊乱
刘宏伟+刘双江:狄氏副拟杆菌改善小鼠肥胖和代谢障碍
Cell Reports刚刚发表了由中科院微生物所刘宏伟和刘双江团队合作完成的研究,揭示了肠道共生菌狄氏副拟杆菌(PD)通过影响肠道胆汁酸代谢和生成琥珀酸,改善小鼠肥胖和糖脂代谢的机制,表明PD具有成为益生菌的潜质。该研究不仅加深了对肠道共生菌生理作用及机制的理解,还首次证明了琥珀酸是肠道糖异生通路限速酶——果糖-1,6-二磷酸酶(FBPase)的天然配体和激动剂,提示靶向FBPase的激动剂是降糖药物研发的新思路。
代谢紊乱
狄氏副拟杆菌
狄氏副拟杆菌
代谢紊乱
果糖-1,6-二磷酸酶
生物信息学工具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全球化的微生物组数据存储和分析平台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资源与大数据中心、世界微生物数据中心马俊才团队日前在 NAR 上发布了“中国制造”的菌群数据存储和标准化分析平台:gcMeta。该平台是一个微生物基因组及微生物组数据的管理、分析和发布平台,为国内外用户提供一站式的从数据存储、数据分析到数据发布的服务,目前已经整合了来自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组计划及国内外多个重要项目的数据。该平台的发布将有效支撑我国微生物组研究并为未来我国国家微生物组计划的实施提供重要的支持。
生物信息学工具
菌群分析平台
中国
代谢综合征
刘宏伟等:源自灵芝的药物分子改变肠道菌群或能治疗代谢综合征
动物实验表明,灵芝杂萜Ganomycin I具有降糖降脂功效,但稳定性不够。中科院微生物所刘宏伟团队主导的最新研究,改变Ganomycin I的结构,得到一种稳定高效的衍生物7d,在小鼠模型中证实7d可改善代谢综合征症状,而肠道菌群在7d的药效中起关键作用。
代谢综合征
灵芝
新药研发
单细胞培养
刘双江:高通量单细胞培养技术突破
①文章介绍了一种高通量的细菌分离及培养技术。 ②在培养皿中预装满载体油作为单细胞培养基,利用微流体设备产生纳升级别的液滴,手动或用机器将液滴在培养皿中做传统的平板划线。 ③可以编辑液滴阵列中的化学梯度以进行剂量效应分析。 ④用此技术作者成功分离了土壤中降解多环芳烃的一个细菌群落。
单细胞培养
微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