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代谢紊乱
文章数:24篇
代谢紊乱
母亲代谢紊乱如何影响胎儿神经管缺陷的发生(综述)
随着代谢组学的研究火热,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到母亲代谢系统疾病与胎儿发育之间的关联。本综述总结了母亲因饮食或疾病导致母体代谢水平紊乱导致胎儿神经管缺陷之间的潜在机制,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基础。
代谢紊乱
综述
神经管缺陷
母乳喂养
Nature子刊:延长母乳喂养或可降低儿童肥胖风险!
既往人群研究表明,母乳喂养在一定程度上可预防儿童肥胖,但是其中的机制并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动物模型研究发现,母乳喂养可能通过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调节代谢水平,从而降低儿童肥胖风险。
母乳喂养
研究论文
儿童
中枢神经系统
儿童肥胖
中枢节律
Science子刊:熬夜更怕吃夜宵
现代工业化生活中,夜晚加班是一种常态。众所周知,经常加夜班的人具有更高的发生二型糖尿病的风险。但无论是从生活习惯、家庭条件、遗传背景或者社会地位均不能有效的解释这一情况的发生,提示有其他更为直接的原因导致夜班人群糖代谢异常。人群和动物模型实验结果显示,晚上进食会显著损害血糖耐受能力,提示中枢节律和外周节律混乱可能是潜在导致上述情况的原因之一。然而目前并没有人群实验证明这一假设。近期一篇发表在Science子刊Science Advance的研究工作,通过针对特定人群进行严格的昼夜节律和进食节律的测试和评估,发现夜间进食是导致夜班人群血糖代谢异常的主要诱因,正常的进食节律可抑制血糖代谢异常的发生。这一研究结果对于通过临床行为干预夜班人群血糖代谢异常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枢节律
外周节律
糖耐量受损
进食节律
夜间进食
饮食性肥胖
Science子刊:不用管住嘴也能保持代谢健康?靶向ApoCIII或有奇效
肥胖是导致代谢紊乱和脂肪性肝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载脂蛋白CIII(ApoCIII)在调控机体脂肪代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已有报道发现ApoCIII的升高与脂肪性肝病、胰岛素抵抗和II型糖尿病等疾病相关,但是完全去除ApoCIII也会加剧II型糖尿病的症状,提示体内高水平和完全没有APOCIII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近期一篇发表在Science Advance上的研究,探索了通过反义干扰ApoCIII(ASO)表达对治疗肥胖以及相关代谢紊乱的作用。结果显示,ASO降低ApoCIII可以通过改善肝脏脂肪代谢和褐色脂肪生成,从而改善高脂饮食(HFD)肥胖小鼠的代谢紊乱。在接受HFD的同时开展ASO治疗可以抑制肥胖的发生。
饮食性肥胖
代谢紊乱
载脂蛋白ApoCIII
反义疗法ASO
棕色脂肪
猪胆酸(HCA)
贾伟+贾伟平+吕爱平:猪胆酸类胆汁酸或是代谢紊乱的新型生物标记物
猪胆酸(HCA)是猪胆汁酸库中的一种主要胆汁酸(BA),含量高(>75%),对糖尿病异常抵抗。HCA类胆汁酸也存在于人类血液和尿液中,但含量较低(~3%)。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的来自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贾伟、贾伟平和香港浸会大学吕爱平与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探究了人类HCA类胆汁酸是否可以预测人体代谢紊乱的发展。结果表明肥胖和糖尿病都与血清和粪便中较低的HCA类胆汁酸浓度相关。胃分流术后患者血清HCA水平升高,可预测术后2年糖尿病缓解。两个独立的前瞻队列研究显示血清HCA是未来5年或10年代谢健康的强有力的预测因子。
猪胆酸(HCA)
代谢紊乱
糖尿病
免疫
Cell子刊:代谢疾病与新冠肺炎相关性的序幕已拉开(综述)
新冠肺炎全球蔓延至今,住院患者的肥胖、糖尿病和心血管风险因素成为科研和医学转化的关注点。Cell Metabolism近期发表综述,回顾了2020年初至今对于肥胖/糖尿病与新冠肺炎的相关性研究,指出代谢风险因素与新冠肺炎发生、发展与预后的研究仍然有许多空缺,强调了需要关注新冠肺炎对于代谢疾病的长期影响。该综述对于系统性了解代谢疾病与新冠肺炎的关联、合理制定对症治疗手段具有参考价值。
免疫
代谢紊乱
新冠肺炎
综述
糖尿病
肠道菌群代谢产物
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在代谢紊乱中的调控作用(综述)
肠道菌群可利用外源的食物底物或内源的宿主化合物产生一系列代谢产物,从而与宿主进行互作。短链脂肪酸(SCFA)、支链氨基酸(BCAA)、氧化三甲胺(TMAO)、色氨酸及吲哚衍生物等特定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与代谢失调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来自Gut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详细介绍了上述菌群代谢产物在代谢紊乱中的作用机制,并讨论了通过靶向菌群代谢产物及其受体以治疗代谢疾病的可能。
肠道菌群代谢产物
综述
代谢紊乱
甜味感受机制
Science子刊:饮食改变味觉,嗜糖可能源于表观遗传变化
高糖、高盐、高脂饮食会改变味觉和食物偏好。Science Advances近期发表研究,通过果蝇的高糖饮食模型阐释了新的表观遗传机制,发现表观遗传调节分子PRC2.1参与了高糖饮食导致的基因转录改变,高糖饮食持续性降低果蝇对甜味刺激的敏感度。该结果对于阐释嗜甜相关代谢紊乱机制具有参考价值。
甜味感受机制
脑-肠轴
高糖饮食
基础研究
动物实验
微塑料
警惕妊娠期微塑料暴露,影响很长远
微塑料污染被认为是新型的环境污染物,能够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内,已经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本研究通过小鼠动物模型,发现微塑料暴露的小鼠,在肠道菌群以及代谢水平上会发生紊乱,且能够传递给下一代。
微塑料
Polystyrene microplastics
Offspring
lipid metabolisim
Gut microbiota
节律性
微生物节律性对宿主生理的影响
Eran Elinav等人近期在《EMBO Reports》发表综述,回顾总结了昼夜节律是人体和微生物共同具有的生理特征,现代生活破坏了生物钟,可导致肥胖、糖尿病、癌症和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而这些疾病又与菌群生态失衡也存在密切关系。宿主-菌群之间相互作用的节律性也可能对疾病产生重要影响。
节律性
circadian
diurnal
Microbiome
rhythm
代谢紊乱
国科大乐颖影:Fpr2缺失缓解高脂饮食诱导的代谢紊乱
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乐颖影团队在《Diabete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小鼠中Fpr2高表达,而敲除Fpr2可抑制高脂饮食诱导的各种代谢症状。
代谢紊乱
Fpr2
巨噬细胞极化
高脂饮食
动物实验
肠道免疫
Nature:肠道免疫细胞参与食物代谢
机体对食物的代谢受到精密的调控。哈佛医学院何顺及Swirski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Nature发表了一项研究,发现整合素β7+天然肠上皮内T淋巴细胞(天然IEL)可通过调节肠降血糖素GLP-1,影响营养物质代谢。该结果对阐释营养物质代谢调控、探究一系列代谢紊乱相关疾病具有参考价值。
肠道免疫
代谢
心血管疾病
动物实验
肠道上皮内T细胞
肠脑轴
Science:加工食品如何影响肠脑信号和食物选择
现代加工食品在给人们带来美味和便利的同时,可能促进了肥胖和代谢疾病。Science本周发表的观点文章,介绍了大脑感知食物营养和热量(如脂肪和糖)的肠脑轴信号机制,及其在强化食物选择行为中的作用,并讨论了加工食品对这些信号传输的潜在影响和后果,值得参考。
肠脑轴
神经
营养
热量
糖
代谢紊乱
刘宏伟+刘双江:狄氏副拟杆菌改善小鼠肥胖和代谢障碍
Cell Reports刚刚发表了由中科院微生物所刘宏伟和刘双江团队合作完成的研究,揭示了肠道共生菌狄氏副拟杆菌(PD)通过影响肠道胆汁酸代谢和生成琥珀酸,改善小鼠肥胖和糖脂代谢的机制,表明PD具有成为益生菌的潜质。该研究不仅加深了对肠道共生菌生理作用及机制的理解,还首次证明了琥珀酸是肠道糖异生通路限速酶——果糖-1,6-二磷酸酶(FBPase)的天然配体和激动剂,提示靶向FBPase的激动剂是降糖药物研发的新思路。
代谢紊乱
狄氏副拟杆菌
狄氏副拟杆菌
代谢紊乱
果糖-1,6-二磷酸酶
药物靶点
减少羟基应激的新型药物,或能治疗肥胖相关代谢病
活性羟基类化合物(RCS)可作为肥胖和相关代谢紊乱的生物标志物,但其致病性尚不明确。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近期发表一项药物研究,设计了可用于清除体内RCS的药物,并在动物模型中证实其具有缓解肥胖相关代谢紊乱的作用,说明RCS确实可促进这类代谢疾病,可作为药物治疗靶点。
药物靶点
Diabetes
Drug Therapy
Endocrinology
Metabolism
诊断标志物
周宏伟+马文军等:菌群诊断模型不能忽视地域性
肠道菌群与疾病关联密切,用菌群标志物建模进行疾病的无创诊断,是其临床应用的一大方向。Nature Medicine刚刚上线了由南方医科大学周宏伟和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马文军团队主导的研究,分析了广东省内不同地区居民的粪菌样本,揭示出人体肠道菌群的地域性,并发现用于代谢疾病的菌群诊断模型,在不同地区间难以通用,而这种区域化限制在不同疾病间也存在差异。这些发现对于肠道菌群与疾病的研究,尤其临床应用方面,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诊断标志物
诊断标志物
肠道菌群
代谢紊乱
地域差异
代谢紊乱
Nature子刊:鼠李糖乳杆菌限制沃氏嗜胆菌对代谢的不良影响
Nature Communications刚刚上线一项关于菌群与肥胖的小鼠研究,表明沃氏嗜胆菌与高脂饮食协同促进炎症和代谢障碍,加剧血糖问题和脂肪肝,而补充鼠李糖乳杆菌CNCM I-3690可显著改善部分症状。这些发现对研究饮食-菌群-代谢的互作有参考意义,且具有一定的人体转化应用潜力,值得关注。
代谢紊乱
沃氏嗜胆菌
高脂饮食
鼠李糖乳杆菌CNCM I-3690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CNCM I-3690
抗生素影响
在生命早期使用抗生素需谨慎(综述)
抗生素是最常用的婴幼儿处方药,在治疗感染病症的同时,生命早期的抗生素使用可能对宿主的共生菌群产生短期和长期作用,进而影响宿主的代谢、免疫甚至神经系统,也会导致抗生素耐药性等负面效应。本文通过回顾近年来抗生素对宿主长期影响的研究,强调了在围产期和婴幼儿期需谨慎使用抗生素,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抗生素影响
婴幼儿
免疫紊乱
代谢紊乱
抗生素耐药性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
组织内的脂肪酸情况影响小鼠肠道菌群和体重
来自Diabetes上的最新研究,发现内源性的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可抑制饮食诱导的小鼠肥胖,而这种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改变肠道菌群而介导的。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
肥胖
代谢紊乱
微生物群-肠-脑轴
JN:菌群-肠-脑轴调节宿主代谢和食欲(综述)
知名营养学专业期刊The Journal of Nutrition[IF:4.145]发出的肠脑轴综述,结合营养学来写的相关文献,都值得精读深度。特别推荐!
微生物群-肠-脑轴
食欲
进食行为
肠道菌群
肠屏障
维生素D
生理学前沿:维生素D信号通路如何决定小鼠的代谢紊乱?
最近关于维生素D受体在代谢和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面的文章很多,这篇也特别推荐给大家阅读。
维生素D
潘氏细胞
防御素
肠道菌群
脂肪肝
生理节律
NRR:科学研究支持“不按时吃饭容易胖”吗?
好久没有看到生理节律、生物钟相关文章,这篇综述开个头,而且讲了大家可能非常关心的话题。为此,MC系统特别将这篇文章和几篇这两年关于生物钟、代谢、肠道菌群的文章分享出来,作为今天日报的主要内容,欢迎大家关注阅读。PS,说不准我们很快就会看到CNS发的关于生物钟与代谢的新研究论文了。
生理节律
代谢紊乱
Mary Ellen Sanders
Mary Ellen Sanders
生物钟
Cell:打乱生物钟,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和肥胖!
① Thaiss等人报道了肠道菌群的组成及功能会经历昼夜周期变化,打乱宿主的生物钟会引起肠道菌群失调;② 宿主主要通过维持摄食节律来控制菌群的周期变化;③ 将受时差影响的两人的肠道菌群移植给小鼠,发现时差调整期间的菌群使小鼠体重和脂肪含量增加,控制血糖能力下降;④ 因此,在菌群研究中需将时间作为一个重要变量去考虑,还需设计足够有说服力、对照良好、随机的转化研究,以评估小鼠中的观察结果与人类生物学和疾病的相关性和重要性。
生物钟
昼夜节律
代谢紊乱
减肥
肥胖
生物钟
Cell:生物钟被扰乱,肠道菌群会失调并促进肥胖!
① 小鼠和人体的肠道菌群表现出受摄食节律影响的昼夜振荡,导致一天中菌群组成及功能具有时间特异性;② 宿主的分子生物钟被消除或诱导产生时差均导致摄食节律性受损,驱动肠道菌群异常的昼夜波动及生态失调;③ 时差诱导小鼠或人体肠道菌群失调,促进葡萄糖不耐受及肥胖,该效应可通过肠道菌群移植过继给无菌小鼠;④ 宿主昼夜节律失调导致菌群微生态失调,从而驱动代谢失衡,表明宿主和菌群昼夜节律之间相互作用参与了现代人类代谢疾病发生。
生物钟
昼夜节律
代谢紊乱
肥胖
减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