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微塑料
文章数:31篇
微塑料
奶瓶中的微塑料或引起婴儿肠道炎症
微塑料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环境污染物,本研究在PP-IFB婴儿奶瓶中检测到了微塑料,并通过实验研究发现,这类不规则的微塑料或许比球形微塑料具有更高的毒性。这为进一步探索健康的婴幼儿用品材料提供新的依据。
微塑料
奶瓶
肠道炎症
促炎细胞因子
微塑料
复旦大学:微塑料暴露可能会引起学龄前儿童肠菌失调
微塑料暴露(MPs)已经引起广泛的关注,随着研究深入已经在人类胎盘、粪便甚至血液中检测到其身影。然而,目前人类对微塑料的接触以及影响接触的潜在因素,尤其是学龄前儿童,仍然很大程度上未知。近日,复旦大学董瑞华及团队在EbioMedicine发表最新研究,检测了厦门市学龄前儿童MPs情况并评估了其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发现MPs暴露会影响儿童菌群多样性,降低有益菌丰度。此外,研究发现奶瓶使用可能是微塑料污染的一个特定来源,值得关注。
微塑料
肠道菌群失调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喂养行为
微塑料
靳明亮团队:老化微塑料加剧有毒物质对结肠屏障损伤
微塑料由于体积小、抗生物降解、易通过空气和水转移,已成为世界性的环境污染物。微塑料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并在多个器官中积累,影响人类健康。老化微塑料的特征是增加了比表面积和解聚可能性,提高了潜在的健康风险。有毒物质在聚苯乙烯微塑料(PSMPs)上的吸附可以改变其生物毒性,加剧对人体健康的威胁。然而,负载苯并[a]芘(B(a)P)的老化PSMPs(PSMPs@B(a)P)对结肠屏障完整性的影响尚不清楚。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靳明亮研究员与团队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发表最新研究成果,发现PSMPs@B(a)P暴露的氧化应激途径引起小鼠严重的结肠屏障损伤和炎症,诱导活性氧过量产生。同时刺激自噬体从PSMPs@B(a)P释放B(a)P,与PSMPs产生协同毒性作用,并会进一步诱导活性氧过量产生。
微塑料
肠屏障损伤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氧化应激
微塑料
南方医科大学:绿茶儿茶素代谢物通过介导肠菌或可缓解小鼠焦虑样行为?
聚苯乙烯微塑料(PS-MPs)由于其广泛的生产和使用,已成为现代社会关注的污染物。尽管研究正在进行中,但PS-MPs对哺乳动物行为的影响以及驱动这些影响的机制仍未完全阐明。近日,南方医科大学王琦、Xiao-Li Xie及团队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发表最新研究,通过动物实验发现补充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稳态可改善PS-MPs引起的小鼠焦虑样行为,值得关注。
微塑料
肠脑轴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绿茶儿茶素代谢物
微塑料
复旦大学团队:环境微塑料暴露或影响新生儿菌群
复旦大学董瑞华研究团队通过对胎盘和胎粪样本的微塑料和菌群的检测分析发现,在胎盘中普遍能够检出微塑料,提示胎儿已经暴露于微塑料,并且其对菌群有一定的影响。但是目前仍缺乏有效的证据表明宫内微塑料暴露对儿童健康的影响。本研究为认识微塑料的毒理学效应提供了新的证据。
微塑料
研究论文
胎粪菌群
胎盘菌群
微塑料
南昌大学:微塑料如何作为“特洛伊木马”损伤肠道?(综述)
微塑料可以像特洛伊木马一样,在进入肠道后释放出其携带的有害环境污染物,从而损伤肠道屏障。南昌大学许恒毅团队近期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发表综述,介绍了微塑料和几种代表性环境污染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机制,系统性描述了微塑料/污染物对肠屏障的生物毒性作用,并探讨了这一新领域的知识空白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微塑料
环境污染物
肠屏障
微塑料
中科院城环所:微塑料和四环素对海鱼肠道菌群有何影响?
微塑料是化学新有机污染物的良好载体,可吸附抗生素。然而,微塑料和抗生素对水生生物的单独/联合作用尚不清楚。近日,中科院城环所胡安谊、黄乾生及团队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发表最新研究,发现聚苯乙烯(PS)和四环素单独/联合暴露对鱼肠道菌群的影响比对鳃菌群的影响更强,可能会间接影响肝脏代谢及其代谢物与肠道菌群之间的关联性。总之,该研究为深入认识微塑料和抗生素对水生生物共生菌群的协同效应提供了科学依据。
微塑料
鱼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肠道菌群
微塑料
国内团队:孕期微塑料暴露需关注
发表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的一项研究提示,在新生儿和围产期母亲生物样本中均可检出微塑料成分。但这些物质对健康的影响是未知的。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关注该环境污染物,保障母婴的健康。
微塑料
研究论文
胎盘
胎粪
母乳
微塑料
宁夏医科大学:饮用水中的微塑料暴露如何影响菌群和代谢?
这是发表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上的一份工作,由宁夏医科大学李江平团队完成。作者使用三种塑料制品沸水处理后的浸出液对ICR小鼠进行饮用水干预,同时收集粪便和尿液进行16S扩增子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显示,塑料制品沸水浸出液暴露会导致小鼠菌群多样性降低,结构改变,同时代谢谱发生显著变化。这种变化与宿主免疫反应降低、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相关。有趣的是,塑料制品沸水浸出液暴露对宿主的影响有性别依赖性,比如菌群α多样性降低主要发生在雌性小鼠中,同时同种塑料制品对不同性别小鼠的菌群丰度影响也不尽相同。
微塑料
肠道菌群
代谢组
微塑料
肠道菌群介导微塑料相关肝脏损伤效应
微塑料(MPs)已渗透到全球食品系统当中。南昌大学许恒毅及团队近期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发表文章,开发了一种小鼠肝脏损伤模型结合慢性MP暴露,研究肠道菌群在微塑料对肝脏毒性、健康中的作用。
微塑料
肝脏损伤
研究论文
胰岛素抵抗
警惕微塑料可能增加胰岛素抵抗风险!
人类通过各种途径如瓶装水等不经意摄入微塑料,并在人的肝脏、肾脏、肠道甚至胎盘中积累,这可能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健康危害。近期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曲广波作为通讯作者在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发表的一项动物研究发现微塑料暴露(根据高暴露人群的日暴露量来确定)可通过影响肠道和肝脏之间的相互作用最终导致胰岛素抵抗甚至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微塑料
免疫损伤
国内团队:苯乙烯微塑料加重肠道免疫失衡的免疫损伤
近期中国药科大学工学院刘苏作为通讯作者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发表的一篇研究发现,聚苯乙烯微塑料可加重肠道免疫失调小鼠的炎症损伤。这些结果提示肠道免疫失衡的个体(如克罗恩病患者)可能对环境污染更敏感,因此在进行健康风险评估时应考虑到这一点。
免疫损伤
微塑料
微塑料
国内团队:实验研究用的商用微塑料和现实微塑料,对斑马鱼肠道微生物组影响存在差异
微塑料(MPs)无处不在,现阶段,研究者主要采用商用MPs(CMPs)作为实验材料来探索MPs的毒性作用,然而,CMPs是否能反映现实中MPs(RMPs)的影响尚不清楚。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近期发表的来自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海岸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陈令新+吕敏团队的研究成果,比较了商业和现实的聚苯乙烯MPs对斑马鱼肠道微生物群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MPs与恩诺沙星(ENR)共存时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研究首次报告了CMPs不能代表RMPs的毒性,提示使用CMPs作为模型来探索MPs的毒性作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微塑料
斑马鱼肠道微生物组
商用微塑料
现实中的微塑料
恩诺沙星
微塑料
国内团队:益生菌可缓解微塑料导致的小鼠肠道菌群及免疫应答失调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的许春娣与吉林大学的李金华团队在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发现微塑料(纳米聚苯乙烯)暴露可导致小鼠的肠道菌群、代谢及免疫失调,免疫失调具体表现为Th2及Th17免疫应答增强、Th1及Treg免疫应答减弱,而补充短双岐杆菌M-16V可部分逆转微塑料导致的小鼠肠道菌群及免疫应答的紊乱。
微塑料
短双岐杆菌M-16V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微塑料
首都医科大学:塑料微粒致造血系统损伤的机制
微/纳米塑料(MNPLs)广泛存在于环境和生命体中,并带来健康风险。之前的研究表明,NMPLs可以穿透骨髓,但它们是否会导致造血损伤仍不确定。首都医科大学高艾团队发表在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上的一项研究评估了聚苯乙烯MNPLs(PS-MNPLs)对造血系统的影响,发现PS-MNPLs具有造血毒性,并破坏肠道菌群、代谢和炎症稳态,所有这些都与造血系统损伤有关,这表明异常的肠道菌群-代谢物-细胞因子轴可能是MNPLs诱导的造血损伤的关键途径。
微塑料
造血损伤
肠道菌群
细胞因子
菌群-环境-健康
微塑料
动物实验证明,产前/产后微塑料暴露是自闭症的危险因素
微塑料,是指粒径很小的塑料颗粒以及纺织纤维或者薄膜,其微小的体积可能吸附更多的污染物,从而给儿童的发育带来风险。本研究通过动物实验证实,产前/产后暴露微塑料会导致小鼠自闭样症状的出现,同时影响大脑的代谢和基因表达。因此,对于有婴幼儿的家庭,应更加注意环境污染物的暴露问题。
微塑料
研究论文
自闭症谱系障碍
聚乙烯
肠道菌群
微塑料
微塑料和婴幼儿健康(综述)
本综述总结了现有有关胎儿、婴幼儿暴露微塑料的健康损害证据及可能的致病机制,但是很明显这其中仍有许多基础问题未得到解决。同时本综述也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值得相关专家的阅读。
微塑料
纳米材料
儿童健康
微塑料
微塑料纤维未影响小鱼身体状况和免疫参数
微塑料纤维是大多数水生环境中常见的人为污染物,已在许多鱼类的消化道中被检测到。水生生物摄入微塑料纤维后可能会干扰营养摄取,损害肠道健康,从而可能改变其生长性能和健康。近期发表于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的一项研究发现三刺鱼摄入聚酯纤维不影响其生长、身体状况、性腺发育和免疫力——即使纤维浓度高于野生环境。本研究表明,至少有一些物种对微塑料纤维的污染有抵抗弹性,即使在较高浓度下。但值得注意的是,现实中,微塑料纤维可能还伴随着影响鱼类和生态系统健康的各种其他因素,如气温上升和其他人为来源的污染物。此外,这些微塑料即使未对鱼类产生明显的健康影响,人类摄入被微塑料污染的鱼类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微塑料
免疫
微塑料
张宴+张发明:粪便微塑料与炎症性肠病相关
现代社会微塑料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物和饮用水中,人类摄入微塑料难以避免,但目前尚不清楚摄入微塑料是否对人类健康构成明显危害。近期南京大学环境学院张宴和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张发明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粪便微塑料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且粪便微塑料水平与IBD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提示微塑料暴露可能与肠道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或者也可能是疾病增强了微塑料的易感性和滞留。本研究也表明粪便中的微塑料对于评估人类微塑料暴露及其潜在健康风险是有用的。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发现微塑料和IBD的相关性,还不能确定因果关系,未来还需更多相关机制探索。
微塑料
炎症性肠病
微塑料
微塑料促进小鼠的病毒性关节炎
摄入微塑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尚未明确。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发现口服微塑料对小鼠的体重及肠道菌群无显著影响,但可诱导轻微的结肠炎症转录特征,并延长诱导病毒性关节炎的持续时间。
微塑料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结肠炎
微塑料
暨南大学:食物中的微塑料(综述)
微塑料(MP)在食物中普遍存在,其对生物体健康的影响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暨南大学郭英团队近期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发表综述,从食物MP的研究方法学、特点和存在形式及其对生物体的影响等方面,对近10年的文献进行了系统性的总结,推荐专业人士关注。
微塑料
食物安全
环境污染物
北京师范大学:微塑料与纳米塑料对河蚬的毒性
北京师范大学的冯成红团队在ACS Nano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对比分析了纳米塑料与微塑料对河蚬的基因表达、肠道损伤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环境污染物
微塑料
纳米塑料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微塑料
人一生中,可以在体内积累多少微塑料?
人类暴露于微塑料,已经是一个全球性问题。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近期发表的文章,提供了一种用于计算儿童和成人微塑料暴露的概率性模型,可用于计算微塑料的终身积累量。
微塑料
儿童
成年人
微塑料
Science:微塑料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观点)
Science近期的观点文章表明,微塑料在全球生物圈中无处不在,人们越来越关注微塑料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研究表明,人类不断吸入和摄入微塑料,然而,由于缺乏有关接触和危害的关键数据,这些污染物是否对人类健康构成重大风险,尚未充分了解。未来需要更多研究填补关键知识缺口,以充分了解微塑料在现实生活条件下的潜在毒性、潜在机制和长期影响。
微塑料
人体健康
微塑料
Nature子刊:你手上的奶瓶“健康”么?值得关注
虽然聚丙烯塑料制品(PP级)一直被认为是对人体健康无害,可以用作奶嘴等经口摄入食品的容器,但是其中的微塑料释放问题仍然存在。本研究通过对全球不同地区的奶瓶采样调查,发现其中具有相当大数量级的微塑料通过奶瓶被婴儿摄入。这种摄入是否对健康具有长期的损害仍缺乏数据证实。但是亟需一个相对应的评估标准来对相关的产品进行“管控”。
微塑料
聚丙烯奶瓶
婴儿
配方奶粉
肠道毒性
南京大学团队:微塑料释放临苯二甲酸酯,导致小鼠肠道损伤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微塑料(MPs)有可能作为载体,将污染物运送到生物体内,引发严重的健康风险。南京大学张宴团队在《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上发表的文章,发现MPs可吸附临苯二甲酸酯(PAEs)类物质运送到小鼠肠道,释放并导致肠道中累积PAEs,导致肠道通透性、肠道炎症增加,改变基因表达和肠道菌群组成,造成健康威胁。
肠道毒性
Microplastics
Phthalate esters
Gut
mouse
环境健康
上海海洋大学:塑料微粒影响鱼类肠道功能
塑料微粒广泛存在于水体环境,易被水生动物如浮游生物、贝类和鱼类摄入并在体内聚集,不仅严重影响鱼类健康和生存,还会对深海的生态系统和吃鱼的人类健康造成负面影响。上海海洋大学的温彬和陈再忠团队发表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的一篇文章,以孔雀鱼为研究对象,探究了聚苯乙烯塑料微粒对鱼肠道功能和菌群组成的影响,表明长时间的塑料微粒暴露可降低鱼类的消化性能、诱导肠道免疫反应并导致肠道菌群失衡,加深了对塑料微粒毒性机理的理解。
环境健康
Microplastic
microbiota dysbiosis
Digestion
Immunity
微塑料
华东师范大学团队:生活中与人直接接触的微塑料(综述)
近期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发表了一篇来自华东师范大学施华宏团队,关于生活中与人类直接接触的微塑料(MP)的综述。该综述指出,已在食盐、饮用水和空气中检测到微塑料,这三种可以说是人体暴露MP的主要来源。MP的暴露途径主要为消化道摄入和呼吸道摄入,其中,通过室内空气吸入的MP远高于其他暴露途径。MP对呼吸和消化系统构成了威胁,但需更多的研究来探究MP对人体的健康风险及其影响机制
微塑料
综述
环境健康
Siyuan Shen
Jiachao Zhang
微塑料
Lancet子刊:微塑料入侵人体,但其影响尚未知(评论)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环境中积聚的微塑料逐年增长。近期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发表的一篇评论文章,阐述了人们摄入微塑料的可能来源(双壳软体动物、瓶装水和茶包等),及几条微塑料可能影响人体健康的机制。但作者指出,现有证据可以表明人体已被微塑料侵入,但需要更多研究来探讨微塑料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人体健康。
微塑料
营养
胃肠道健康
评论
微塑料
在人体消化道中进出的微塑料
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充斥着塑料产品,对塑料垃圾的管理不善也使得很多微塑料颗粒进入到生态循环中,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发表的一项小型研究对人类粪便样本进行了微塑料检测,表明人们会在不经意间从不同来源摄入多种塑料微粒。这些微塑料在人体消化道中到底是无关紧要的过客,还是会对健康造成影响,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微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