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脂肪肝
文章数:47篇
肠-肝轴
Nature子刊:补充胆碱饮食或可缓解PFIC1患者的脂肪性肝炎
胆碱是一种必需营养素,缺乏胆碱会导致脂肪性肝炎,而膳食磷脂酰胆碱(PC)在肠腔中被消化成溶血PC(LPC)、甘油磷酸胆碱和胆碱,是全身胆碱的主要来源,然而肠道吸收的主要PC代谢物尚不清楚。ATP8B1是一种在上皮顶膜中表达的P4-ATP磷脂翻转酶,在肠上皮细胞(IEC)中表达水平较高,但其在IEC中的生理功能尚不清楚。近日,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这篇文章,发现肠道Atp8b1功能障碍导致肝胆碱缺乏和脂肪性肝炎。
肠-肝轴
胆汁淤积性肝病
脂肪肝
肠上皮
膳食胆碱
噬菌体疗法
袁静等Nature子刊:噬菌体疗法或可缓解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脂肪肝
多项研究已经发现肠道菌群中高产酒精的肺炎克雷伯菌可能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原因之一,但目前仍没有批准的药物治疗可用于NAFLD。近日,首都儿科研究所袁静、孙英及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最新研究,筛选出一种不含溶源性、耐药性或毒力因子的裂解噬菌体phiW14,发现噬菌体靶向微生物群可缓解高产酒精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NAFLD,值得关注。
噬菌体疗法
肺炎克雷伯菌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脂肪肝
高脂饮食
周宏伟+李壮+魏泓等:高脂饮食通过肠菌衍生的活性氧损害肠屏障
高脂饲养在前期研究中被证明能导致氧化还原失衡,破坏肠道屏障,然而其内在机制仍众说纷纭。近日,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周宏伟、李壮、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魏泓及团队在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发表最新研究,系统地揭示了高脂饲养诱导肠道菌群的动态变化过程,发现肠菌产生的超氧阴离子通过损伤肠上皮细胞诱导肠屏障损伤,加剧下游脂肪肝表型。总之,本研究为深入理解肠道菌群功能的紊乱对宿主健康影响的深层机制奠定了基础,值得关注。
高脂饮食
肠屏障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肠道菌群
胞外囊泡(EVs)
Cell子刊:脂肪肝通过胞外囊泡或可促进癌症向肝脏转移?
肥胖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结直肠癌的重要危险因素,多项研究发现脂肪肝通过改变肝脏炎症和免疫微环境来增强转移性肝肿瘤的生长。但由于脂肪肝肿瘤微环境的异质性,转移机制存在较大差异,仍需进一步探究。近日,西达赛奈医学中心研究人员在Cell Metabolism发表最新研究,发现脂肪肝中肝细胞产生的胞外囊泡通过miRNA促进致癌的YAP信号和免疫抑制微环境,进而促进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进展。因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可能通过产生复杂的转移性肿瘤微环境,促进结直肠癌肝转移,值得关注。
胞外囊泡(EVs)
结肠癌肝转移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肿瘤微环境
肝纤维化
李兰娟院士团队:奥贝胆酸治疗肝纤维化效果不佳的可能机制
奥贝胆酸(OCA)是由鹅去氧胆酸(CDCA)衍生而来的半合成FXR激动剂,已被开发用于治疗各种慢性肝脏疾病。但在近期的一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合并肝纤维化的III期临床试验中,OCA未表现出理想的抗纤维化效果。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李兰娟院士团队近日在Redox Biology发表文章,揭示了OCA通过肠道菌群增强肝脏脂质过氧化的机制,从而阐明了OCA抗肝脏纤维化效果不佳的原因,并提示联用脂质过氧化抑制剂或是增强OCA临床上抗肝纤维化的潜在途径。
肝纤维化
研究论文
奥贝胆酸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
脂肪肝
膳食多酚
膳食多酚的菌群代谢产物可逆转肥胖导致的小鼠脂肪肝
PNA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发现类黄酮的肠道菌群代谢产物——4-羟基苯乙酸(4-HPAA)可调节肝脏转录谱,激活肝脏的AMPKα信号,以减少肝脏的从头脂肪生成,从而逆转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肝脂肪变性。
膳食多酚
肠道菌群代谢产物
肥胖
脂肪肝
研究论文
肥胖
孕前肥胖危害多大,动物实验来证明
本研究是一项有趣、系统的动物实验研究,揭示了孕前开始的高脂、高糖饮食对母鼠妊娠、分娩结局的影响。为进一步探索合适的围孕期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肥胖
研究论文
高脂高糖饮食
不良妊娠结局
脂肪肝
脂肪肝
Nature Reviews:体重正常人群的脂肪肝(综述)
代谢相关脂肪肝病(MAFLD)是一种慢性肝病,通常与肥胖相关,但一些体重正常的人也可能罹患MAFLD。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发表的这篇综述对体重正常的MAFLD进行了探讨。
脂肪肝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肠-肝轴
Cell子刊:细菌鞘脂调节宿主肠-肝轴
肠道菌群衍生的代谢产物是影响宿主生理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像肝脏这样的代谢器官表型。然而,目前关于从特定微生物到宿主组织的具有已知生物活性的代谢产物研究相对较少。Cell Host and Microbe最新发表的文章基于肠-肝轴,挖掘了细菌鞘脂对宿主生理的分子调节机制。
肠-肝轴
肠道菌群代谢产物
研究论文
多形拟杆菌
脂肪肝
脂肪肝
北大Cell子刊:不胖也得脂肪肝?适量补充必需氨基酸或能改善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病,NAFLD通常在肥胖者中高发,但在消瘦营养不良的人群中也有一定比例的NAFLD。为什么消瘦人群也会出现脂肪肝病呢? 近期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朱健研究员和刘敏副研究员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发表于Molecular Cell的一篇研究发现膳食必需氨基酸,特别是亮氨酸和异亮氨酸,可激活E3泛素连接酶Ubr1降解脂滴保护蛋白Plin2,从而改善肝脏脂肪变性。激活Ubr1家族蛋白为NAFLD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有前景的策略。
脂肪肝
必需氨基酸
脂肪肝
多组学分析揭示脂肪肝中菌群对宿主代谢的影响
Advanced Science近期发表研究,研究了不同程度脂肪肝病患者的临床指标和多组学数据(口腔和肠道宏基因组、血浆代谢组和蛋白质组),揭示了肝脂肪变性中的关键特征,表明菌群组成的改变在脂肪肝早期阶段就已开始,并与代谢紊乱密切相关。
脂肪肝
多组学
肠-肝轴
肠道菌群代谢产物
Nature子刊:一种菌群代谢物可促进食源性肥胖
肥胖及其相关代谢紊乱与肠道菌有关。Nature Metabolism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在小鼠中鉴定出一种肠道菌群代谢物δ-三甲铵基戊内盐(δ-valerobetaine),其化学结构与三甲胺TMA的前体γ-丁酰甜菜碱(又称γ-三甲铵基丁内盐)相似。进一步研究表明该代谢物能加剧西式饮食诱导的肥胖和脂肪肝,并揭示了相关分子机制。对临床样本的分析显示,血液中该代谢物的水平与肥胖表型相关,提示其或许在人类中也有促肥胖作用。这些发现不仅揭示了食源性肥胖中的一种新的菌群-宿主互作机制,也为基于菌群的肥胖相关代谢疾病的个性化干预带来新启示。
肠道菌群代谢产物
肥胖
脂肪肝
食源性肥胖
西式饮食
脂肪肝
袁静团队:促脂肪肝的高产酒精肺炎克雷伯菌如何生成内源性酒精?
肠道菌群中的高产酒精肺炎克雷伯菌(HiAlc Kpn)已被证实是脂肪肝病的致病因子。然而,该菌在体内产生酒精的分解代谢途径尚不清楚。首都儿科研究所袁静团队近期在Gut Microbes发表研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回答。该研究表明,HiAlc Kpn通过2,3-丁二醇发酵途径将碳水化合物底物分解代谢产生乙醇和2,3-丁二醇,为脂肪肝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见解。
脂肪肝
2
3-butanediol
3-butanediol fermentation pathway
FLD
热量限制
肠道菌群可预测节食的减肥效果
Frontiers in Nutrition近期发表的一项人体干预研究表明,初始的肠道菌群差异可预测节食(热量限制)干预对肥胖患者的减重作用,并与脂肪肝的改善有关。
热量限制
肠道菌群
肥胖
脂肪肝
食用油
食用大豆油一定比猪油好?
许多老一辈的国人都对猪油不陌生,以前艰苦条件时许多人都食用猪油,目前一些粤菜保持传统继续使用猪油炒菜,但现在许多人为了可能的健康转而吃植物油。近期发表于Biomedicine and Pharmacotherapy的一项研究发现给小鼠喂养含20%大豆油质量比的饲料8周,相比20%猪油饲料,促炎更明显,可能有更大的心血管和肝损害。因此本研究提示即使是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大豆油长期过量食用也存在健康风险。但本研究使用的剂量太大,而且是动物实验,不能直接推论到人体,未来还需更多研究。友情提示,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推荐,每人每天的食用油量为25-30克,建议摄入食用油以植物油为主,动物油为辅,不同植物油、动物油交替搭配食用。
食用油
心血管
脂肪肝
三氯生
长期暴露于防腐剂三氯生,可导致毒物相关性脂肪肝(TAFLD)
三氯生(TCS)作为一种防腐剂和消毒剂,通过大量的产品消费和环境释放而与人类直接接触。已有研究发现TCS可以促进小鼠肝肿瘤的发生。然而,TCS发挥其毒性的生物学和分子机制,特别是在肝病的早期阶段仍不清楚。近期发表于PNAS的研究通过TSC处理HFD小鼠模型的研究证实TCS通过影响转录激活子4(ATF4)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ɑ(PPAR α)导致代谢调节因子FGF21失调,从而加重了高脂饮食(HFD)引起的非酒精性脂肪肝。
三氯生
脂肪肝
胆汁酸
傅静远等:遗传和菌群与肥胖者的胆汁酸的关系
人体内有很多种胆汁酸(BA)及其相关分子,其中一部分是由菌群代谢产生的。这些BA能发挥不同的生物学作用,并且与肥胖相关疾病(如脂肪肝和高血脂)有关。Cell Reports近期发表了来自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傅静远团队与合作者的研究,在肥胖患者中鉴定出大量的BA-遗传和BA-菌群关联,揭示了BA与肝脏脂肪和脂质代谢物的关系。这些发现强调了菌群对人体BA库的潜在重要调控作用,并为靶向菌群以及BA代谢过程和信号通路治疗肥胖相关疾病提供了新思路。
胆汁酸
bile acids
Genetics
gut microbiome
Liver
脂肪肝
早期营养不良或导致脂肪肝和异常肠道菌群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常发生在营养过剩的人群,但在营养不良人群也有发生。营养不良会破坏全身代谢,并与肠道微生物失调有关。事实上,在卫生条件差的地区,长期接触粪便微生物会导致营养不良。mSystems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营养缺乏可导致早期生命发育的一个重要窗口中断,会显著影响肝功能,饮食干预可减轻营养不良小鼠的异常代谢和菌群特征。
脂肪肝
gut-liver axis
metabolomics
Microbiome
NAFLD
高蛋白膳食
高蛋白饮食减少肝脏脂肪
研究纳入进行减肥手术的肥胖人群,探究高/低蛋白饮食的干预对其肝脏脂肪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虽然高蛋白膳食干预下,肝脏细胞的脂质代谢似乎并没有增加,但是肝脏内脂质的摄取和合成明显降低,进而抵御肝脏细胞脂质的积累,降低肝脏脂肪含量。
高蛋白膳食
肝脏脂肪
Obesity
Nutrition
dietary protein
果糖代谢
Cell子刊:果糖代谢促进代谢综合征,肠道和肝脏各起什么作用?
现代食品中很多的甜味添加剂均含有果糖成分,而果糖是引起糖诱导代谢综合征的重要因素。但是果糖代谢途径,特别是不同组织器官中果糖激酶对于果糖引起的糖诱导代谢综合征的作用并不明确。近期一篇发表在CELL子刊《Cell Metabolism》的文章通过应用条件敲除小鼠,在肠道和肝脏中分别特异性敲除果糖激酶(KHK),通过阻断果糖代谢途径研究了果糖代谢途径和KHK在导致糖诱导代谢综合征中的作用,结果显示肠道KHK与糖摄取和转运相关,而肝脏KHK与果糖导致的肝脏功能紊乱相关,KHK在不同组织中的作用机制亦有不同。
果糖代谢
sugar
Obesity
Metabolic syndrome
fructokinase
果糖
Nature:果糖促进脂肪肝,菌群起了啥作用?
饮食中添加的蔗糖和高果糖玉米糖浆等,是膳食果糖的一个主要来源,而大量摄入果糖会增加肝脏脂肪生成,可引起脂肪肝。此前研究认为,果糖代谢产生的柠檬酸,经ATP柠檬酸裂解酶(ACLY)转化为乙酰辅酶A,为脂肪生成提供原料。然而Nature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却揭示了一种新的机制,表明果糖诱导的肝脏脂肪生成包含两方面的因素:① 肝细胞中的果糖分解过程会诱导脂肪生成基因的表达;② 肠道菌群发酵果糖产生的乙酸,为脂肪生成提供底物乙酰辅酶A。这些发现为脂肪肝等代谢疾病中的饮食、菌群与宿主代谢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视角。值得注意的是,酒精在体内可被转化为乙酸,而且菌群发酵膳食纤维也可产生乙酸,这些乙酸是否也参与果糖诱导的脂肪肝发生,或许值得进一步研究。
果糖
脂肪肝
Fat metabolism
metabolomics
乙酸
脂肪肝
北大郑乐民团队突破:全新的促脂肪肝肠道菌群代谢产物!
肠道菌群可影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生和发展,但其背后的机制(特别是菌群代谢产物在其中的作用)仍需深入揭示。Gastroenterology最新发表了来自北京大学郑乐民团队的研究,通过队列研究和小鼠试验发现,一种新的肠道菌群代谢产物TMAVA(N,N,N-三甲基-5-氨基戊酸)能通过影响肉碱合成和后续的脂肪酸氧化,来加重脂肪肝。这些发现为肠道菌群如何影响脂肪肝发生提供了一种新机制,也提示补充肉碱和靶向调节菌群或是治疗脂肪肝的新思路。
脂肪肝
肠道菌群代谢物
microbiota
NASH
Gut
脂肪肝
同济医院团队:梓醇诱导自噬,或能缓解脂肪肝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同济医院袁刚团队在Aging发表的一项研究,通过动物实验发现,梓醇(CAT)可以缓解ob/ob以及高脂膳食小鼠的脂肪肝症状;然后进一步利用细胞实验,发现其作用机理是CAT通过AMPK-TEEB途径,诱导自噬。文章阐释了自噬作用在小鼠脂肪肝发病中的作用机理,初步表明CAT能够缓解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但是其对于人体脂肪肝相关作用尚未得知。
脂肪肝
梓醇
AMPK
autophagy
catalpol
肝脏脂代谢
Cell子刊:果糖如何增脂?不仅开源,还节流!
高果糖玉米糖浆和蔗糖是含果糖的甜味剂,常用于各种甜饮料中。此前研究表明,果糖可增加肝脏的脂肪合成。Cell Metabolism最新发表的一项来自哈佛医学院的研究则发现,果糖还可抑制肝脏的脂肪燃烧。该研究对比了果糖和葡萄糖对吃普通和高脂饲料的小鼠的影响,表明果糖可在基因表达和蛋白质修饰两个层面,抑制肝脏线粒体的脂肪酸氧化功能。因此,在脂肪代谢方面,果糖不仅“开源”,还有“节流”作用,从而促进脂肪积累和代谢紊乱。这些研究也提示,西式饮食中常见的高脂食物+高果糖饮料,可对代谢造成叠加式的不良影响。
肝脏脂代谢
fructose
Glucose
sugar
Acetylation
褪黑素
国内团队:褪黑素抑制脂肪肝的机制
褪黑素被发现可预防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来自上海第十人民医院的团队在Journal of Pineal Research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揭示了褪黑素可通过激活β-抑制蛋白-1,拮抗TRAF介导的ASK1去泛素化,从而促进ASK1的降解以抑制脂肪肝。
褪黑素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Melatonin
ASK1
TRAFs
饮食
摄入饱和脂肪促进脂肪肝发生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上发表的一项随机双盲试验结果,在超重/肥胖受试者中,过多的饱和脂肪酸摄入增加了肝脏脂肪含量,并使血脂升高,相比之下,摄入过多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并无上述不良效应。
饮食
饱和脂肪酸
多不饱和脂肪酸
脂肪肝
其他人体试验
神经酰胺
Science:防治糖尿病和脂肪肝,可能搞定一个双键就够了
神经酰胺是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产物,在肥胖和高血脂患者体内积累,可促进糖尿病、脂肪肝和心脏病等疾病。《Science》本周发表的一项最新小鼠研究显示,抑制给神经酰胺前体添加关键反式双键的酶DES1,能大幅降低体内的神经酰胺水平,可显著改善肥胖和糖尿病前期小鼠的脂肪肝和胰岛素抵抗。这些发现有助于阐释神经酰胺在糖脂代谢中的作用,也表明抑制DES1是防治糖尿病和脂肪肝等代谢疾病的新思路。
神经酰胺
二氢神经酰胺去饱和酶-1
糖尿病
糖尿病前期
脂肪肝
脂肪肝
瘦素作用于大脑可抑制脂肪肝
《Nature Communications》近期发表的一项动物研究,揭示了瘦素作用于大脑,经脑-迷走神经-肝脏轴,调控肝脏脂代谢,为脂肪肝的治疗带来启示。
脂肪肝
瘦素
肝脏脂代谢
大脑
Marcus D Goncalves
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妈妈或增加后代脂肪肝风险
本文通过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匹配有/无1型糖尿病的母亲,比较后代脂肪肝的比例,发现1型糖尿病的女性后代脂肪肝比例更高。本文的脂肪肝是通过FLI指标以及腰围身高比进行的划分,值得相关研究领域的学者借鉴。
1型糖尿病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脂肪肝
糖尿病孕妇
Takashi Takata
脂肪肝
饮食可改善脂肪肝,但表观遗传和肠道菌群变化未能复原
饮食干预和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Cellular and Molecular Life Sciences》近期发表的一项小鼠研究显示,高脂或高果糖饮食诱导的脂肪肝表型,可在普通饲料喂养一段时间后得到部分逆转,但血液甘油三酯、某些肠道菌群成员以及部分肝脏基因的甲基化水平,却没有复原,三者间的相关性是否具有因果关联(特别是肠道菌群与肝脏基因甲基化水平的关联)有待进一步验证。
脂肪肝
DNA methylation
epigenetics
gut microbiome
high-fat di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