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基因毒素
文章数:6篇
肠干细胞
Cell子刊:细菌产生的基因毒素tilmycin引起结肠干细胞突变
人类肠道的早期定植菌群包括产生β-乳糖酶的克雷伯氏菌属,它们还携带用于非核糖体肽肠毒素生物合成的til基因。该种群的过度生长会导致DNA烷化剂tilimycin(TM)及其衍生物tilivaline在肠腔里浓度较高。Cell Reports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til+ 产酸克雷伯菌定植在小鼠肠道后,产生基因突变诱变剂TM,TM分布在整个肠道,渗透到结肠隐窝深处。数天短暂暴露于TM,会导致结肠上皮干细胞的体细胞突变。
肠干细胞
intestinal stem cell
Gut microbiota
bacterial metabolite
genotoxin
结直肠癌
曹议匀等Science突破:锁定表达新型基因毒素的促肠癌细菌
肠道菌群中的一些促癌细菌可通过产生基因毒素(genotoxins),引起宿主细胞DNA损伤和基因突变,促进结直肠癌(CRC)的发生发展。其中研究比较多的是某些大肠杆菌产生的colibactin,这种基因毒素可通过与DNA交联引起DNA双链断裂。然而,除此以外,人们对菌群衍生的基因毒素所知甚少。Science最新发表了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Noah Palm教授团队、曹议匀博士作为第一作者的重磅研究,对CRC风险升高的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的肠道细菌进行了系统性分析,鉴定出多个产基因毒素的菌株,它们引起宿主细胞DNA损伤的模式与colibactin不同。进一步研究证实,在IBD和CRC中都富集的摩氏摩根氏菌(Morganella morganii)能通过一种新发现的脱羧酶生成一类新型基因毒素indolimines,在小鼠中具有促CRC作用。综上所述,该研究鉴定出新的菌群衍生基因毒素,并揭示了这些基因毒素对宿主肠道生理和肿瘤风险的潜在影响,为CRC的预防和干预带来了新的启示和思路。
结直肠癌
肠道菌群代谢产物
促癌细菌
基因毒素
摩氏摩根氏菌
细菌间互作
Nature:促肠癌的细菌毒素可引爆其他肠菌内的“不定时炸弹”
肠道菌群中的一些细菌(如pks+大肠杆菌)产生的细菌毒素colibactin,是一种化学不稳定的小分子基因毒素,其对宿主细胞的基因毒性可增加宿主发生大肠癌的风险。colibactin对菌群中其他微生物的影响,目前研究甚少。Nature最新发表了哈佛大学Emily P. Balskus团队的研究成果,发现colibactin能靶向周围含有原噬菌体的细菌,唤醒细菌内沉睡的原噬菌体,引起细菌裂解。这些发现阐释了colibactin影响菌群的潜在机制,以及细菌产物与噬菌体行为间的关系。作者认为,细菌之所以进化出了这种基因毒素,可能主要是为了抑制其他细菌,而非为了毒害宿主,从这个角度来看,colibactin的促癌作用恐怕属于是对宿主的“误伤”了。
细菌间互作
噬菌体
colibactin
基因毒素
结肠癌
短期细菌感染也可促肠癌?一种新的基因毒素是“祸首”
与持续性细菌感染相关的慢性低度炎症与结肠癌的发生有关;然而,暂时性和自限性感染对细菌性结肠肿瘤发生的影响尚不清楚。Cancer Discovery近期发表的文章,在粘附/脱落(A/E)病原体中发现了一种新的T3SS依赖性基因毒素UshA,它具有直接的DNA消化活性,并在小鼠中导致细菌加速结肠肿瘤的发生。研究结果表明,A/E病原体的急性和非侵入性感染对结肠癌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结肠癌
基因毒素
细菌感染
菌群-免疫互作
Cell子刊:细菌毒素如何调节宿主免疫应答
细菌产生的基因毒素可造成真核细胞的DNA损伤,激活DNA损伤应答(DDR)。在IBD及结直肠癌患者中,可产生基因毒素的革兰氏阴性菌富集。Cell Report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鼠伤寒沙门氏菌产生的伤寒毒素可在诱导DNA片段化及细胞衰老的同时,促进小鼠体内的抗炎应答,但在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体内,伤寒毒素并未表现出相似的抗炎作用。
菌群-免疫互作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鼠伤寒沙门氏菌
细菌毒素
Science:大肠癌相关细菌毒素怎样损伤DNA?
特定肠道菌可促进结直肠癌(CRC)的发生,一年前Science曾发表研究,在家族性息肉病患者中鉴定出两种潜在的促CRC肠道菌,其中就包括能产生基因毒素colibactin的pks+大肠杆菌(http://www.mr-gut.cn/papers/read/1037872544)。然而研究者对colibactin进行纯化分离的尝试均告失败,阻碍了对其损伤DNA的机制的解析。Science今天上线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colibactin的环丙烷环结构能像“弹头”一样“扎入”DNA链,与腺嘌呤发生烷基化反应形成DNA加合物,从而损伤DNA结构,是促进大肠癌的潜在分子机制。这种DNA加合物或许能作为pks+大肠杆菌暴露的生物标志物,用于预测CRC风险,其临床转化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细菌毒素
结直肠癌
生物标志物
癌症风险预测
DNA加合物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