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促癌细菌
文章数:10篇
结直肠癌
毕玉晶+杨瑞馥:微小微单胞菌促进结直肠癌发展的机制
肠道菌群与结直肠癌(CRC)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微小微单胞菌(Parvimonas micra,Pm)是一种口腔条件致病菌,常见于牙周炎等口腔疾病。近年来基于生物信息学的分析显示,CRC患者粪便中Pm丰度显著高于健康人群,但Pm与CRC的关系尚未得到实验证实。军事科学院北京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毕玉晶、杨瑞馥团队近日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发表研究文章,通过体内外实验证实了Pm对CRC发生发展的促进作用,并揭示了Pm上调miR-218-5p激活Ras/ERK/c-Fos途径的分子机制。
结直肠癌
研究论文
微小微单胞菌
促癌细菌
miR-218-5p
肿瘤菌群
Nature:瘤内菌群的空间分布,如何影响肿瘤异质性
肿瘤相关微生物群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瘤内菌群的研究此前主要依赖于对整块(bulk)组织的分析,这掩盖了瘤内菌群的空间分布和对局部的影响。Nature最新发表的这项研究,通过空间转录组学和单细胞RNA测序方法,分析了口腔鳞癌和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样本,并结合功能研究,发现瘤内菌群的空间分布不是随机的,其在肿瘤内的分布模式与肿瘤微环境的异质性密切相关。特定细菌对瘤内细胞的感染/黏附可以在单细胞层面改变细胞特征,并可能通过影响抗肿瘤免疫和癌细胞转移,促进癌症进展。
肿瘤菌群
空间分布
空间转录组学
单细胞RNA测序
宿主-菌群互作
结直肠癌
曹议匀等Science突破:锁定表达新型基因毒素的促肠癌细菌
肠道菌群中的一些促癌细菌可通过产生基因毒素(genotoxins),引起宿主细胞DNA损伤和基因突变,促进结直肠癌(CRC)的发生发展。其中研究比较多的是某些大肠杆菌产生的colibactin,这种基因毒素可通过与DNA交联引起DNA双链断裂。然而,除此以外,人们对菌群衍生的基因毒素所知甚少。Science最新发表了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Noah Palm教授团队、曹议匀博士作为第一作者的重磅研究,对CRC风险升高的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的肠道细菌进行了系统性分析,鉴定出多个产基因毒素的菌株,它们引起宿主细胞DNA损伤的模式与colibactin不同。进一步研究证实,在IBD和CRC中都富集的摩氏摩根氏菌(Morganella morganii)能通过一种新发现的脱羧酶生成一类新型基因毒素indolimines,在小鼠中具有促CRC作用。综上所述,该研究鉴定出新的菌群衍生基因毒素,并揭示了这些基因毒素对宿主肠道生理和肿瘤风险的潜在影响,为CRC的预防和干预带来了新的启示和思路。
结直肠癌
肠道菌群代谢产物
促癌细菌
基因毒素
摩氏摩根氏菌
促癌细菌
产毒素的艰难梭菌,可在小鼠中促结肠肿瘤
结直肠癌(CRC)的病因包括致癌细菌等多种因素。确定肠道菌群在CRC中的复杂作用、发现新的促瘤微生物,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并治疗CRC。Cancer Discovery近期发表的这项研究,利用人类CRC标本、细菌分离培养、小鼠实验和测序等方法,首次证明肠道病原菌艰难梭菌产毒菌株的慢性感染,是诱发CRC的潜在因素。
促癌细菌
结直肠癌
艰难梭菌
细菌毒素
肠道菌群
结直肠癌
Cell子刊:大肠杆菌产生的基因毒素如何促大肠癌(评论)
近年多项研究揭示了大肠杆菌产生的基因毒素colibactin促进大肠癌的机制。Cancer Cell近期发表的评论文章对相关发现进行了总结,提出colibactin诱导的宿主细胞DNA损伤反应的两种结果,分别导致特征性的DNA损伤基序和染色体不稳定,而后者可能是其促大肠癌的主要方式。
结直肠癌
促癌细菌
colibactin
基因毒性
DNA损伤
促癌细菌
ST11肺炎克雷伯菌促进小鼠的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
ST11是碳青霉烯耐药性肺炎克雷伯菌的主要世系之一。Gut Microbe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ST11肺炎克雷伯菌可通过促进巨噬细胞的M2极化及其在肿瘤中的累积,以塑造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从而促进AOM-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
促癌细菌
肺炎克雷伯菌
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结直肠癌
于君、王海天等:促大肠癌细菌可影响抑癌基因的表观遗传调控
肠道菌群的特定变化以及异常的抑癌基因(TSG)启动子超甲基化,是结直肠癌(CRC)的两个重要特征。香港中文大学于君、王海天与团队在Microbiome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对人结肠组织样本的DNA甲基化组和微生物组进行了平行分析,发现CRC中富集的具核梭杆菌和Hungatella hathewayi可上调DNA甲基转移酶,与多个TSG启动子的超甲基化存在显著关联,从而可能驱动了CRC的发生和发展。
结直肠癌
colorectal cancer
microbiota
DNA methylation
MBDCap-Seq
结直肠癌
Nature子刊:促癌大肠杆菌产生的colibactin引起结直肠癌热点突变
粘膜上皮是慢性细菌感染和伴随毒素损伤的常见目标,大多数癌症起源于该组织。Nature Medicine近期发表的文章,揭示出大肠杆菌次生代谢产物colibactin导致的DNA双链断裂或是结直肠癌热点突变的来源,为大肠杆菌在癌症的病因作用提供证据。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结合此前Nature发表的一篇同样结论的论文对照阅读(https://www.mr-gut.cn/papers/read/1078683050)。
结直肠癌
大肠杆菌
colibactin
DNA双链断裂
突变
结直肠癌
Nature:基因毒性大肠杆菌导致大肠癌的新证据
Colibactin存在于携带pks毒力基因岛的大肠杆菌中,是近两年来研究得比较多的促大肠癌细菌产物。研究显示,Colibactin具有基因毒性,可导致DNA双链断裂,从而引起宿主细胞基因突变,但由其造成的基因突变究竟具有哪些特征尚不清楚。Nature上周上线的一项最新研究,以人类肠道类器官作为研究模型,首次从基因突变特征的角度为这类大肠杆菌与大肠癌之间的因果性关联,提供了直接的支持性证据,为防治大肠癌提供了新的参考信息。值得注意的是,传统益生菌大肠杆菌Nissle 1917中也存在pks毒力基因岛,而且有研究显示该菌的某些益生作用与pks存在关联,提示该益生菌的长期安全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结直肠癌
cancer genetics
Cancer microenvironment
Cancer models
intestinal stem cells
粪菌移植
粪菌移植可传播也可清除促癌细菌
粪菌移植(FMT)目前对供体粪便样本的筛查,仅限于一些有充足证据的致病菌。JCI insight近期发表一项临床研究,分析了3种潜在促癌细菌(产肠毒素脆弱拟杆菌、具核梭杆菌、表达基因毒素colibactin的大肠杆菌)在FMT中的传播情况,确认了FMT可以将供体的促癌细菌传播给受体,但也能清除受体中原先存在的促癌细菌。这些发现为进一步探究FMT供体选择及其长期安全性/益处带来启示。
粪菌移植
菌株传播
促癌细菌
Yang Hu
Qi S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