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DNA损伤
文章数:21篇
饮用水
河海大学:饮水中的消毒副产物如何被胃肠“处理”?
饮用水中的消毒副产物(DBPs)主要通过口服摄入并在胃肠道降解后暴露于人体。胃肠降解在DBPs毒性作用中的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近日,河海大学王沛芳及团队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建立了半连续稳态胃肠模拟系统,评估5类消毒副产物在胃和小肠的降解情况,DBP引起的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可能会间接引发宿主肠道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同时,氧化应激和炎症会导致结直肠细胞凋亡和细胞损伤,值得关注。
饮用水
消毒副产物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肠道菌群
结直肠癌
房静远+陈萦暄Nature子刊:结直肠癌利用SIRT5保持核苷酸的可用性避免DNA损伤
代谢重编程是癌细胞的重要特征之一,癌细胞内蛋白质的各种翻译后修饰参与了其代谢过程的重塑。Sirtuin5(SIRT5)最早被认为是一种去乙酰化酶,近来也被确认具有去丙二酰化等功能。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房静远、陈萦暄及其团队此前报道了SIRT5在结直肠癌(CRC)中表达增加。近日,该团队又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文章,进一步发现SIRT5通过翻译后修饰机制维持了CRC细胞中核苷酸的可用性,避免了DNA损伤,并可导致CRC细胞的化疗耐药,为CRC的治疗提供了潜在的靶点。
结直肠癌
Sirt5
DNA损伤
研究论文
pks
细菌的pks岛具有哪些功能?(综述)
colibactin的结构和作用方式及其对癌症的潜在影响已被广泛研究,但对编码colibactin的生物合成基因簇作为细菌基因毒素的内在功能却知之甚少。矛盾的是,这种致病岛也存在于益生菌株以及在橄榄树和蜜蜂消化道上定植的细菌物种中。Trends in Microbiology发表的综述文章,通过总结现有的文献,针对以下问题做了探讨。这个基因组岛到底编码了什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基因移动元素的广泛传播?我们对colibactin的生物合成和分泌途径真正了解多少?其固有的目标/功能是什么?文章中把pks岛形象的比喻为一把 "瑞士军刀",或在细菌共生、致病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pks
colibactin
DNA损伤
癌症
结直肠癌
新策略:病毒性疾病药物用于大肠癌治疗
结直肠癌(CRC)细胞表达大量具有病毒样生命周期的重复元件,这意味着或许可以使用治疗病毒性疾病的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对其进行治疗靶向。最新发表在Cancer Discovery的研究发现,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3TC可靶向CRC细胞中RNA重复元件活性,对p53突变细胞具有明显作用。3TC可诱导癌细胞DNA损伤和干扰素反应,提供一种新的抗癌治疗策略。
结直肠癌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医学研究
RNA重复元件
有氧运动
运动降低结肠癌风险的潜在机制
运动与原发及复发结肠癌风险降低相关,但背后的机制尚未明确。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发现急性有氧运动后的血清中,IL-6水平上升,并通过减少DNA损伤,以抑制结肠癌细胞的体外增殖。
有氧运动
结肠癌
IL-6
DNA损伤
研究论文
结直肠癌
Cell子刊:大肠杆菌产生的基因毒素如何促大肠癌(评论)
近年多项研究揭示了大肠杆菌产生的基因毒素colibactin促进大肠癌的机制。Cancer Cell近期发表的评论文章对相关发现进行了总结,提出colibactin诱导的宿主细胞DNA损伤反应的两种结果,分别导致特征性的DNA损伤基序和染色体不稳定,而后者可能是其促大肠癌的主要方式。
结直肠癌
促癌细菌
colibactin
基因毒性
DNA损伤
结直肠癌
上皮细胞表达XBP1抑制肠道癌变
XBP1是一种参与未折叠蛋白反应(UPR)的应激感知器。Gastroenterology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XBP1通过调节p53依赖的靶基因表达,即p53-DDIT4L依赖性反馈通路,协调DNA损伤反应和干细胞功能,抑制肿瘤发生。
结直肠癌
DNA损伤
肠上皮细胞
XBP1
p53
卵巢衰老
Nature:重磅研究揭示人类卵巢衰老的生物学机制
发表在《Nature》上研究全面揭示了人类卵巢衰老的潜在遗传学机制,为未来做生育力干预提供了理论基础。
卵巢衰老
研究论文
女性
DNA损伤
卵巢早衰
菌群-免疫互作
Cell子刊:细菌毒素如何调节宿主免疫应答
细菌产生的基因毒素可造成真核细胞的DNA损伤,激活DNA损伤应答(DDR)。在IBD及结直肠癌患者中,可产生基因毒素的革兰氏阴性菌富集。Cell Report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鼠伤寒沙门氏菌产生的伤寒毒素可在诱导DNA片段化及细胞衰老的同时,促进小鼠体内的抗炎应答,但在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体内,伤寒毒素并未表现出相似的抗炎作用。
菌群-免疫互作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鼠伤寒沙门氏菌
结直肠癌
多吃水果和蔬菜降低大肠癌发病的机制
富含水果和蔬菜的饮食与结直肠癌(CRC)发病率的降低有关,部分原因是生物活性(聚)酚类成分及其肠道菌群代谢物的功能。Redox Biology近期发表的文章,收集回肠造口患者食用覆盆子前、后的回肠液进行体外发酵,发现覆盆子回肠发酵物质可调控氧化应激细胞保护通路Nrf2-ARE的基因表达,显著减少DNA损伤。即结肠可利用的覆盆子(聚)酚类及其微生物衍生的分解代谢产物可能在体内对大肠癌起保护作用。
结直肠癌
氧化应激
DNA损伤
覆盆子
肝癌
复旦大学团队:NOD2或是肠肝轴病症感应器
复旦大学张思、陈舌与附属中山医院薛如意团队研究成果。研究发现,肝脏肝脏模式识别受体NOD2可以1)通过RIP2依赖性的方式促进肝炎发生,2)通过不依赖RIP2的方式诱导核自噬,两种方式促进HCC发生。该研究表明,NOD2作为模式识别受体,可以感知到达肝脏的肠道菌群或代谢物,从而能够作为肠肝轴相关病症的表征或潜在靶点。
肝癌
Nod2
核纤层蛋白A/C
核自噬
RIP2
DNA损伤
Nature子刊:抗氧化剂或可用于治疗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
慢性炎症可以诱导多种肿瘤的发生。其中,炎症性肠病(IBD)是引发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的最主要风险因素之一,但炎症诱导结肠癌发生的遗传损伤机制尚不清楚。《Nature Communications》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由肠道菌群诱导的氧化性DNA损伤是导致炎症性结直肠癌的遗传因素,而抗氧化剂则可抑制这种损伤。该研究为IBD的治疗提供了理论指导。
DNA损伤
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
bacteria
gastrointestinal cancer
Mucosal immunology
癌症
微生物引起癌症突变的多种方式(观点)
基因突变是癌症发生的重要原因,近年的菌群研究表明,微生物可通过多种方式来促进宿主细胞产生基因突变。Trends in Cancer发表的一篇观点性文章,对微生物诱导宿主突变的多种潜在途径进行了总结,并指出分析癌症基因组的突变特征,是解析微生物促癌机制的重要方法。
癌症
microbiota
Microbiome
DNA damage
mutational mechanism
肠上皮化生
DNA损伤应答信号抑制胃肠上皮化生的癌变
肠上皮化生是胃癌的癌前病变阶段,但肠上皮化生到胃癌进展的调节机制尚未明确。之前的研究表明,DNA损伤信号因子可能参与了该调控过程。来自Gut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在从正常到肠上皮化生再到胃癌阶段,γH2AX(DNA损伤应答的标志物)水平逐渐增加,且与慢性炎症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γH2AX可能在肠上皮化生的癌变中起到保护性抑制作用。
肠上皮化生
DNA damage
gastric cancer
gastric metaplasia
DNA损伤
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驱动基因新发现
慢性炎症是结直肠癌风险因素之一,发炎的基质释放的活性氧(ROS)导致上皮细胞DNA损伤。近期发表在Gut上的最新研究揭示了ZEB1对溃疡性结肠炎与炎性结直肠癌的促进作用,其与DNA损伤及DNA修复糖基酶MPG具有紧密联系。
结直肠癌
colorectal cancer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Zeb1
MPG
细菌毒素
Science:大肠癌相关细菌毒素怎样损伤DNA?
特定肠道菌可促进结直肠癌(CRC)的发生,一年前Science曾发表研究,在家族性息肉病患者中鉴定出两种潜在的促CRC肠道菌,其中就包括能产生基因毒素colibactin的pks+大肠杆菌(http://www.mr-gut.cn/papers/read/1037872544)。然而研究者对colibactin进行纯化分离的尝试均告失败,阻碍了对其损伤DNA的机制的解析。Science今天上线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colibactin的环丙烷环结构能像“弹头”一样“扎入”DNA链,与腺嘌呤发生烷基化反应形成DNA加合物,从而损伤DNA结构,是促进大肠癌的潜在分子机制。这种DNA加合物或许能作为pks+大肠杆菌暴露的生物标志物,用于预测CRC风险,其临床转化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细菌毒素
结直肠癌
生物标志物
癌症风险预测
DNA加合物组学
根瘤菌
根瘤菌引起线虫的肠道细胞DNA损伤
线虫以腐烂的果子为食,腐烂果子的多种细菌可能影响线虫的生长。PNA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根瘤菌可通过产生活性氧,而引起线虫的肠道细胞DNA损伤。
根瘤菌
根瘤菌
秀丽隐杆线虫
DNA损伤
DNA损伤
Cell:细菌蛋白研究助力人类癌症预测
由DNA损伤会导致基因突变和细胞癌变,但是内源性DNA损伤的机制一直不甚明确。本研究在大肠杆菌中发现了大量会导致DNA损伤的蛋白(DDP),并在人体中找到了284个同源蛋白,对于利用这些类致癌物蛋白来预测癌症、研究癌症诱发机制等均具有参考价值。
DNA损伤
Cancer
DNA damage response
DNA double-strand breaks
Escherichia Coli
酚类化合物
褐藻多酚可改善肥胖者的DNA损伤
流行病学证据表明,富含(多)酚的饮食对许多慢性疾病有益,而褐藻是(多)酚的丰富来源。本工作研究了褐藻(多)酚类物质在体内的生物活性和生物利用度,并确定了几种潜在的海藻摄入生物标志物。遗憾的是,本研究没有在体重方面对参与者进行分组,因此所得结论并不全面。未来需要将参与者根据体重进行分组,进一步验证本实验研究结果。
酚类化合物
海藻
发炎
DNA损伤
氧化应激
染色体不稳定(CIN)
乳腺癌干细胞调控网络
① 染色体不稳定(CIN),是肿瘤形成的驱动因素;② 正常人乳腺上皮细胞分化状态,控制了癌基因事件后的细胞行为,注定了向恶性肿瘤发展的遗传学途径;③ 乳腺干细胞,因为转录因子ZEB1和蛋氨酸亚砜还原酶MSRB3驱动了先发制人的程序,耐受癌基因诱导的DNA损伤;④ 预防癌基因诱导的DNA损伤,增强干细胞对恶性转换的敏感性;⑤ 亚类乳腺癌表现出独特的病理学特征,包括ZEB1高表达,TP53突变频率低和CIN低。
染色体不稳定(CIN)
三阴性乳腺癌
转录因子ZEB1
蛋氨酸亚砜还原酶MSRB3
DNA损伤
DNA损伤
Cell:DNA受损伤,细胞就癌变(综述)
① 基因组不稳定性是一把“双刃剑”:可以驱动物种的进化,也可以导致肿瘤的发生;② 基因组不稳定性,可由外界环境所致,也可以来自细胞内损伤;③ 根据受损伤DNA的特点,将DNA损伤分为单链断裂(ssDNA)、双链断裂(DSBs)等类型,其中DSB是最具危害的损伤类型之一,可导致癌症的发生;④ DSB损伤的主要修复机制包括同源重组(HR)修复、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修复、染色质重塑;⑤ 本文综述了内源性DNA损伤、表观遗传与癌症的关系。
DNA损伤
DNA修复
基因组不稳定性
癌症
DNA da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