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肿瘤菌群
文章数:22篇
肿瘤菌群
国内团队:将瘤内细菌转化为免疫增强剂,对抗三阴性乳腺癌
三阴性乳腺癌的免疫治疗由于免疫“寒冷”的微环境导致治疗结果不令人满意。具核梭杆菌被发现定植于三阴性乳腺肿瘤中,并能够免疫抑制肿瘤微环境和肿瘤转移。近日,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蒲芳、任劲松、曲晓刚及团队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发表最新研究,构建了一种细菌衍生的外膜囊泡涂层纳米平台OMV@Fe-ZIF-90@M,该平台能够精确靶向肿瘤组织,双重杀伤具核梭杆菌和癌症细胞,并将瘤内细菌转化为三阴性乳腺癌免疫疗法中的免疫增强剂,值得关注。
肿瘤菌群
乳腺癌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免疫增强剂
结直肠癌
Nature子刊:新型抑癌抗生素,靶向杀菌促免疫
肿瘤菌群是影响癌症进展的因素之一。近日,发表在Nature Biotechnology上的这篇文章,成功开发既能杀死肿瘤相关细菌又能诱导抗肿瘤免疫反应新抗原产生的新型脂质体抗生素,为菌群免疫治疗干预措施提供策略。
结直肠癌
肿瘤免疫治疗
肠道菌群
肿瘤菌群
抗生素
肿瘤菌群
Nature:胰腺真菌群是否存在?是否促癌?
2019年Deepak Saxena和George Miller通过对胰腺癌真菌微生物组分析发现,马拉色菌属通过mannose-binding lectin介导补体信号促胰腺癌发生发展。文章发表后,杜克大学Peter J. Allen团队提出了质疑。近日,Nature的matterss arising栏目Deepak Saxena团队做出了回应,通过方法论的辩护以及提供新的验证结果,反驳了质疑文章的主要观点,并继续坚持真菌在胰腺癌发生中起重要作用的主张,值得关注。
肿瘤菌群
胰腺癌
其他
基础研究
分析工具
肿瘤菌群
Nature Reviews:细菌在癌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综述)
Nature Reviews Cancer上发表的一篇综述,详细介绍了不同细菌在多种癌症的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并讨论了靶向细菌进行癌症预防、诊断及治疗的潜能。
肿瘤菌群
综述
肿瘤菌群
Nature Reviews:肠道肿瘤菌群特征及其潜在应用(综述)
Nature Reviews Clinical Oncology上发表的一篇综述,详细介绍了不同癌症患者之间共享的肠道肿瘤菌群特征,并讨论了肠道肿瘤菌群特征与免疫及代谢的关联,以及肠道肿瘤菌群特征用于预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的潜力。
肿瘤菌群
综述
肿瘤免疫治疗
生物标志物
肿瘤菌群
肿瘤菌群中的致病共生菌可预测结直肠癌术后的预后
Microbiome上发表的一项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结果,在135名结直肠癌切除术后的患者中,鉴定出了肿瘤黏膜菌群与正常黏膜菌群的差异,并发现肿瘤菌群中的特定菌群聚类与预后(无病生存率)相关。
肿瘤菌群
研究论文
致病共生菌
结直肠癌
前瞻性队列研究
癌症生物学
iMeta:郑庆飞团队多组学方法在肿瘤菌群研究中的应用
多组学(尤其是单细胞组学)将对未来微生物与肿瘤微环境相互作用的研究产生巨大影响。俄亥俄州立大学郑庆飞团队近期在iMeta发表综述,系统总结了多组学的研究进展及其在肿瘤菌群研究中的现有和潜在应用,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组学工具箱。由于肿瘤内微生物的低生物量和肿瘤微环境的异质性,单细胞多组学将成为肿瘤菌群研究中最有力的工具,尽管在开发相应的方法学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癌症生物学
宿主-微生物相互作用
多组学
肿瘤菌群
肿瘤微环境(TME)
肿瘤转移
赵玲+贾伟:肠道菌群如何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综述)
上海中医药大学的赵玲团队与香港浸会大学的贾伟团队在Cancer Letters上发表的一篇综述,介绍了结直肠癌进展期间的肠道菌群变化,并讨论了肠道菌群调节结直肠癌转移的机制。
肿瘤转移
综述
结直肠癌
肿瘤菌群
肿瘤菌群
Nature:瘤内菌群的空间分布,如何影响肿瘤异质性
肿瘤相关微生物群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瘤内菌群的研究此前主要依赖于对整块(bulk)组织的分析,这掩盖了瘤内菌群的空间分布和对局部的影响。Nature最新发表的这项研究,通过空间转录组学和单细胞RNA测序方法,分析了口腔鳞癌和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样本,并结合功能研究,发现瘤内菌群的空间分布不是随机的,其在肿瘤内的分布模式与肿瘤微环境的异质性密切相关。特定细菌对瘤内细胞的感染/黏附可以在单细胞层面改变细胞特征,并可能通过影响抗肿瘤免疫和癌细胞转移,促进癌症进展。
肿瘤菌群
空间分布
空间转录组学
单细胞RNA测序
宿主-菌群互作
肿瘤菌群
Cell子刊:肿瘤菌群或许不是“旁观者”,而是“帮凶”?
具核梭杆菌是一种通常存在口腔中的细菌,最近研究发现具核梭杆菌可能会重塑肿瘤,以保护肿瘤免受免疫系统攻击,并帮助肿瘤在体内扩散。近日,弗雷德哈钦森癌症中心研究人员在Cell Reports发表最新研究,发现5-氟尿嘧啶(5-FU)是一种常见的化疗药物,同时也能杀伤具核梭杆菌。但是来自结直肠癌分离源的大肠杆菌能够代谢5-FU,从而保护具核梭杆菌和结直肠癌细胞免受5-FU的杀伤。总之,该研究表明在癌症发生发展过程中,肿瘤内的细菌或许并不是无辜的旁观者,一些细菌也会帮助肿瘤抵抗治疗,这也为未来针对这些肿瘤菌群制定更合理的干预措施提供了参考。
肿瘤菌群
5-氟尿嘧啶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抗肿瘤药物
肿瘤菌群
Cell子刊:在单细胞水平分析胰腺癌肿瘤菌群
肿瘤并非无菌组织,而是存在着微生物,然而微生物是如何影响肿瘤的发生或抗肿瘤反应目前尚不清楚。近日,发表在Cancer Cell的这篇文章,开发了一种宿主-菌群相互作用的单细胞分析(SAHMI)算法,用于从宿主组织的单细胞测序中恢复和降噪微生物信号,发现肿瘤中具有体细胞相关细菌,与癌症标志和免疫活动有关且预示着更差的预后。
肿瘤菌群
胰腺癌
单细胞测序
药物递送系统
武汉大学:靶向肿瘤部位细菌或可实施精准治疗?
经过多年发展,独特的肿瘤环境已被用于指导各种抗肿瘤药物递送策略以实现肿瘤精准治疗。近日,武汉大学张先正及团队在ACS Nano发表最新研究,基于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间的细菌数量存在显著差异这一发现,利用脂磷壁酸抗体修饰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设计了细菌靶向的载药纳米颗粒(LTA MSN),通过静脉注射细菌靶向纳米颗粒,在结肠癌、肺癌和乳腺癌小鼠中发现LTA-MSN具有较高的肿瘤靶向能力。总之,这种以细菌为导向的肿瘤靶向策略可能为未来肿瘤精准治疗和差异化药物递送提供新思路。
药物递送系统
肿瘤菌群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生物共轭化学法
肿瘤菌群
Cell:胃肠道等癌症中的肿瘤真菌组
这是Cell同期发表的第二篇癌症真菌组研究(第一篇见此(https://www.mr-gut.cn/papers/read/1096311742)),来自杜克大学Anders Dohlman团队与康奈尔大学医学院Iliyan Iliev团队。该研究通过分析人体多个部位的肿瘤测序数据,在菌种水平上揭示了肿瘤相关真菌组的存在和特征,包括在胃肠道癌症中被富集的多个念珠菌属物种,并表明肿瘤相关真菌DNA可能作为诊断或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肿瘤菌群
肿瘤真菌组
胃肠道癌症
肿瘤菌群
Cell:全方位分析癌症真菌组
肿瘤内不是无菌环境,近年研究显示(https://www.mr-gut.cn/papers/read/1065468166)肿瘤内存在细菌群落,与肿瘤的类型和预后存在关联,但肿瘤内是否存在真菌,尚缺乏系统性研究。Cell最新背靠背发表了两项重磅研究(另一项研究见此(https://www.mr-gut.cn/papers/read/1088534764)),详细分析了肿瘤中存在的真菌群落。第一篇是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学院Ravid Straussman团队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Rob Knight团队的合作研究,对4个独立队列、35种癌症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和血液样本的真菌组进行了综合分析,揭示了肿瘤真菌的组成和分布、与肿瘤细菌和免疫应答的关系,以及作为标志物用于癌症诊断和预后的潜力。
肿瘤菌群
肿瘤真菌组
肿瘤菌群
Cell子刊:种族或是人类肿瘤菌群的关键决定因素
肿瘤内微生物对人类癌症有多种影响,而且不种癌症类型的样本具有肿瘤特异性的瘤内微生物,然而人口统计学和临床因素(如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和种族)对肿瘤内菌群的影响未知。近日发表在Cancer Cell上的这篇文章,对不同癌症类型的肿瘤内菌群进行了研究,更好地了解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和种族因素对肿瘤内菌群组成的影响。这项研究提出了未来对肿瘤菌群的研究中扩大种族多样性研究的必要性。
肿瘤菌群
种族
肿瘤菌群
肝螺杆菌+MDSC共同促进乳腺癌发生发展
近期研究发现,肠道细菌与乳腺癌之间存在关联。OncoImmun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发现肝螺杆菌可从肠道易位至乳腺,与髓系来源抑制性细胞(MDSC)协同促进小鼠乳腺肿瘤发生。
肿瘤菌群
髓系来源抑制性细胞(MDSCs)
肝螺杆菌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肿瘤菌群
前列腺肿瘤微环境中的菌群
Genome 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对前列腺癌患者的肿瘤微环境中的菌群进行了全转录组分析,发现肿瘤菌群与特定信号通路、免疫细胞浸润及前列腺癌的进展相关。
肿瘤菌群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前列腺癌
转录组
胰腺癌
国内团队:肿瘤菌群与胰腺癌致癌特性有关
尽管胰腺癌(PDAC)死亡率相同,但其临床症状存在异质性,而基因组差异有限。中科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的孔祥银、胡兰靛和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的金钢与团队在Communications Biology发表文章,通过对62个不同临床亚型的PDAC肿瘤进行宏基因组分析,发现“基底样”PDAC(具有激活的抗菌免疫和炎症反应等特征)具有不同的菌群特征,且菌群具有诱发炎症的潜能,与癌症基因的表达有关。研究证实了肿瘤菌群与PDAC的致癌和诱发炎症密切相关,或为疾病的治疗和干预提出新的思路。
胰腺癌
肿瘤菌群
侵袭性表型
肠-乳腺轴
饮食通过肠-乳腺轴调节乳腺菌群,影响乳腺肿瘤发生
饮食可能影响乳腺癌风险,而近期研究发现饮食模式可改变乳腺菌群,但肠道菌群及乳腺菌群是否介导了饮食对乳腺癌的影响尚未明确。Cancer Research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在乳腺癌小鼠模型中发现,高脂饮食(HFD)可调节肠道菌群并增加肠道屏障通透性,促进LPS易位至乳腺以增加乳腺屏障通透性,从而改变乳腺菌群,最终促进乳腺肿瘤发生。粪菌移植实验证实了饮食可影响肠道菌群,并通过肠-乳腺轴调节乳腺菌群,从而介导了对乳腺肿瘤发生的调控。在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中,术前补充鱼油可调节乳腺癌患者的肿瘤及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菌群。
肠-乳腺轴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乳腺菌群
菌群与癌症
Science必读综述:一文读懂菌群与癌症
肠道菌群和肿瘤内菌群如何影响癌症的发生发展和抗肿瘤免疫?在癌症的诊断、预后和治疗方面,菌群有哪些应用前景?未来的相关研究应如何开展?Science最新发表了Rob Knight主笔的重磅综述,提出了“免疫-肿瘤-菌群轴”的概念,详细探讨了菌群与癌症的研究进展和未来的研究方向,干货丰富、配图精致,强烈推荐专业人士研读。
菌群与癌症
肠道菌群
肿瘤菌群
抗肿瘤免疫
肿瘤菌群
Science重磅:全面揭示肿瘤菌群
人类肿瘤中存在细菌,但对于这些瘤内细菌,仍有很多未知。《Science》最新发表了来自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的研究,对7种肿瘤的1500多个样本进行16S测序、免疫组化/免疫荧光等分析,发现肿瘤内的细菌既存在于癌细胞内,也存在于免疫细胞内,而且瘤内菌群的组成会根据肿瘤类型而异,其功能则大多与肿瘤微环境的特点有关。
肿瘤菌群
瘤内菌群
肿瘤微环境
胰腺癌
Cell:肿瘤菌群和肠道菌群可影响胰腺癌预后
胰腺癌(PDAC)有“癌中之王”的恶名,生存期较短,但也有少数患者能生存5年以上。Cell发表了来自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的最新研究,揭示了PDAC长期幸存者的肿瘤菌群特征,及其与抗肿瘤免疫应答的关联,表明肿瘤菌群组成有望作为PDAC预后的预测标志物。该研究还通过粪菌移植试验,为靶向肠道菌群改善PDAC的疗法提供了初步的证据支持。
胰腺癌
pancreatic cancer
PDAC
microbiota
tumor microbi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