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细胞外囊泡
文章数:11篇
疟蚊
王四宝等Nature子刊:蚊子肠道共生菌可利用胞外囊泡杀死疟原虫
疟疾是最严重的蚊媒寄生虫传染病,媒介按蚊是传播疟疾的关键环节。最新研究报道抑制病原体在媒介体内的发育和感染是阻控蚊媒疾病传播的新思路。近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王四宝及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最新研究,发现胞外囊泡在调控吸血媒介昆虫肠道环境中宿主因子-肠道菌群-病原体多元跨界互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总之,该研究为研发基于共生菌的蚊媒病原传播阻断控制技术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值得关注。
疟蚊
蚊媒疾病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肠道共生菌
肠道共生菌
肠道共生菌长双歧杆菌的细胞外囊泡诱导免疫调节和抗炎作用
肠道微生物群会影响宿主的免疫系统,细菌与宿主细胞互作的一种方式是通过分泌小泡,即含有各种货物的小膜结构。NPJ Biofilms and Microbiomes近期发表的文章,对测序鉴定出来的新菌株——长双歧杆菌AO44的细胞外囊泡(EVs)进行研究,发现其具有抗炎功能,可调节免疫细胞激活。
肠道共生菌
细胞外囊泡
免疫调节
抗炎
细胞外囊泡
iMeta:华中科技大学团队综述细胞外囊泡和菌群的互作:疾病治疗新策略
本文综述了细菌来源的细胞外囊泡(BEVs)的生物发生、结构组成、生物学功能及其参与疾病发生的最新进展。此外,还简要概述了当前BEVs在诊断分析、疫苗开发和新疗法研发方面的临床应用。
细胞外囊泡
菌群
结构组成
生物活性物质
诊断分析
神经健康
补充烟酰胺核苷或有助于改善老年人神经系统健康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是一种重要的代谢物,广泛参与长寿相关的细胞过程。衰老过程中大脑中NAD+水平的下降促进脑的代谢和细胞功能障碍,并与衰老相关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相关。膳食摄入NAD+前体,如烟酰胺核苷(NR),是增加人类外周组织中NAD+水平的有效途径,但NR是否能够提高大脑中NAD+水平或参与神经退行性疾病过程尚不清楚。美国国立老龄研究所研究人员近日在Aging Cell发表文章,通过富集人血浆中神经源性的细胞外囊泡(NEVs),证实口服NR能够增加神经元中NAD+浓度并降低神经退行性疾病标志物水平。该研究同时证明血液中的NEVs可为监测神经元病理变化和干预手段有效性提供新的基于血液的窗口。
神经健康
研究论文
烟酰胺核苷
膳食补充剂
NAD+
细胞外囊泡
肠道细菌胞外囊泡或可控制鼠诺如病毒感染
人类诺如病毒是导致全球非细菌性胃肠炎的主要原因,也是发展中国家儿童腹泻死亡的第二大原因。然而,由于缺乏对其致病机理的了解,目前还没有预防或清除诺如病毒感染的有效疗法。有证据表明,鼠诺如病毒(MNV)可以结合到小鼠肠道共生细菌的表面,通过诱导细菌应激反应和增加细菌胞外囊泡(OMVs)的产生来影响细菌,进而调节宿主免疫反应来应对鼠诺如病毒感染。但OMVs在诺如病毒感染中的作用尚不清楚。发表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上的一项研究评估了在MNV感染期间,细菌OMVs对小鼠巨噬细胞的影响,表明OMVs可以作为一种控制鼠诺如病毒感染的机制。
细胞外囊泡
小鼠诺如病毒(MNV)
抗病毒免疫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Q7
中国海洋大学:植物乳杆菌细胞外囊泡助力益生作用
益生菌在调节肠道菌群和维持肠道内环境稳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来源于益生菌的细胞外囊泡(EVs)已成为宿主免疫反应和抗炎作用的潜在介质。然而,益生菌衍生的EVs对炎症性肠病(IBD)的抗炎作用和机制尚不清楚。来自中国海洋大学的易华西教授团队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上发表一项研究,在小鼠模型中研究了植物乳杆菌Q7衍生的细胞外囊泡(Q7-EVs)对肠道菌群和肠道炎症的影响,从EVs的角度为益生菌缓解结肠炎提供了依据。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Q7
细胞外囊泡
细菌-宿主互作
肠道菌群
溃疡性结肠炎(UC)
中外合作:源自牛乳的胞外囊泡或能减轻溃疡性结肠炎
牛乳中富含多种营养成分,是人类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对儿童而言。分离牛乳中的细胞外囊泡(mEVs),发现其中含有大量的免疫活性蛋白,可调控健康小鼠的肠道免疫和菌群。来自中国海洋大学的易华西团队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的Jiong-Wei Wang团队合作在Theranostics上发表文章,发现mEVs通过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和NLRP3炎性体激活来调节肠道免疫稳态,同时恢复Treg/Th17平衡,重塑肠道菌群,从而缓解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UC)
牛乳
细胞外囊泡
结直肠癌
大肠癌分泌胞外囊泡,影响免疫治疗
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在30-60%的微卫星高度不稳定的肿瘤中具有显著疗效。但是大部分结直肠癌(CRC,>85%)病人是微卫星稳定型肿瘤,对免疫检查点没有响应。Gastroenterology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CRC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外囊泡,向肿瘤浸润T和DC传递miR-424抑制共刺激通路的激活,介导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的耐药性。提示靶向细胞外囊泡或是治疗免疫检查点阻断耐药性结直肠癌的新型方法。
结直肠癌
共刺激
细胞外囊泡
细胞外囊泡
母乳细胞外囊泡或发挥重要作用
本研究通过系列实验探索了母乳中细胞外囊泡发挥作用的生物学机制,为进一步从囊泡角度开发更利于婴儿健康的配方奶粉提供了基础。
细胞外囊泡
研究论文
母乳
生物学机制
结直肠癌
临沂人民医院:细胞外囊泡转移的miR-25促进大肠癌的发展和转移
癌症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EVs)可促进结直肠癌的进展,但调节机制不明。临沂人民医院的Qianfu Gao团队在Molecular Therapy - Nucleic Acids上发表文章,发现结直肠癌(CRC)细胞来源的EVs中富集miR-25,并将其转移至其他CRC细胞中,通过靶向并抑制SIRT6,从而促进CRC的进展和转移。
结直肠癌
细胞外囊泡
miR-25
SIRT6
转移前生态位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肿瘤转移前的准备工作(综述)
① 发生转移的器官并不是被动地接受循环肿瘤细胞,而是原发肿瘤在转移播散前对环境进行选择性、主动修饰;② 转移灶的“播种”需要肿瘤分泌细胞因子、细胞外囊泡等,提前到达远处的转移灶,改变那里的”土壤“,使之适合肿瘤细胞的生长;③ 为何在特定器官发生播散性肿瘤细胞转移?转移的肿瘤是单克隆还是多克隆?转移是直接来源于原发灶还是继发于其他转移灶?④ 本文综述转移前生态位(在肿瘤转移发生前形成的宿主微环境)形成的主要过程。
转移前生态位
循环肿瘤细胞(CTCs)
细胞外囊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