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肠道菌群与疾病
文章数:10篇
肺纤维化
肠道菌群或影响肺纤维化进展
肺纤维化是一种慢性疾病,常常导致死亡。它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肺实质异常修复引起,导致生理失衡、呼吸衰竭和最终死亡。以往的研究已经确定了肺部微生物群在肺纤维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但是对于肠道微生物组在调节肺纤维化中的作用还了解不多。一项发表在JCI insight上的研究通过比较C57BL/6小鼠不同亚系(C57BL/6J和C57BL/6NCrl)的肠道微生物群对肺纤维化的影响,通过横向传播实验和微生物组学研究,揭示了肠道微生物群在调节肺纤维化中的作用,进一步增进了我们对于"肺-肠轴"的理解。
肺纤维化
肠道菌群与疾病
C57BL/6小鼠
慢性肾病
国内团队:普氏粪杆菌或可用于缓解慢性肾病
慢性肾病(CKD)是影响世界10%至15%人口的最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尽管有现有的临床管理策略,但CKD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这需要新的解决方案。已有研究报道,CKD患者伴有肠道菌群失调及普氏粪杆菌(F. prausnitzii)丰度降低。然而,关于普氏粪杆菌是否及如何作为一种益生菌治疗CKD的机制仍不清楚。来自西安交通大学李宏宝、康玉明及美国托莱多大学Bina Joe和Tao Yang等人发表在Circulation Research上的一项研究表明,普氏粪杆菌通过丁酸盐-肾脏GPR43轴减轻CKD,为利用普氏粪杆菌治疗CKD的潜力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慢性肾病
肠道菌群与疾病
GPR43
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
眼病
肠道菌群在眼部疾病中的作用(综述)
肠道微生物依靠人体的肠道生存,同时协助人体完成多种生理生化功能。目前已经证实肠-眼轴的存在,肠道菌群的改变与眼病的生理病理变化密切相关。发表在Progress in Retinal and Eye Research上的一篇文章对肠道微生物在常见眼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分子机制、调控作用及其治疗前景进行了综述,表明进一步深入研究眼病相关的肠道微生物环境状态有助于揭示眼病新的发病机制以及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眼病
gut microbiome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
uveitis
肠道真菌组
天津总医院:肠道真菌组或是大肠癌治疗的新靶点(综述)
人类的肠道菌群主要由数量惊人且丰富的细菌和真菌组成。肠道菌群失调被认为是结直肠癌(CRC)发展的关键因素。最近,越来越多的动物或临床研究证据表明,肠道真菌失调也有助于CRC的发展。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曹海龙团队发表在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Acta-Reviews on Cancer上的一项综述文章总结了肠道真菌在CRC发展中的作用,着重介绍了真菌潜在的致癌机制,并对真菌标志物和结直肠癌的治疗策略进行了讨论。这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肠道真菌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而调节真菌群落将是预防和治疗结直肠癌的一个潜在靶点。
肠道真菌组
结直肠癌
肠道菌群与疾病
疾病诊断
生物标志物
肠道菌群与疾病
Nature:研究菌群与疾病的因果关系,留心宿主变量干扰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微生物组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但是由于许多研究无法证明因果性,而且基于微生态的治疗方法未能达到预期效果,造成该领域的许多结论备受质疑,而Nature发表的这篇文章说明了宿主变量或会干扰微生物组研究,提示研究者在后续的研究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宿主变量,并将相关的变量纳入研究内,以更好地揭示微生物组与疾病之间的关系。而近期另一篇社论也提出了对微生物组研究的建议,不妨搭配阅读(https://www.mr-gut.cn/papers/read/1053579317)。
肠道菌群与疾病
宿主变量
混杂因素
因果关系
结肠炎
粘附侵袭性大肠杆菌调节肠道炎症的机制
与肠道炎症相关的肠道菌群失调的特征是特定细菌的大量繁殖,如粘附侵袭性大肠杆菌(adherent-invasive Escherichia coli,AIEC)的数量增加,这是一种与炎症性肠病的发展相关的细菌种群。然而,AIEC影响结肠炎的确切机制仍不清楚。发表在PLoS Pathogens上的一篇研究发现,AIEC通过表面脂多糖O抗原结构与宿主补体系统相互作用进而调节对结肠炎的敏感性。该研究为肠道微生物通过补体系统控制结肠炎的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并为产生抗宿主清除的益生菌菌株提供了可能的策略。
结肠炎
补体C3
黏附侵袭性大肠杆菌
肠道菌群与疾病
脂多糖
肠道菌群与疾病
湖北中医药大学:壳寡糖或可用于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
下肢缺血性疾病主要由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糖尿病及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健康、致残率较高的疾病,其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明显增加。壳聚糖(chitosan)是由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几丁质(chitin)经过脱乙酰作用得到的,具有血液相容性好、安全性高、微生物降解性强以及抗炎、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氧化等优良性能。湖北中医药大学刘洪涛和胡海明团队发表在《Carbohydrate Polymers》上的一篇文章探究了壳寡糖在后肢缺血小鼠模型中的有益作用,指出了壳寡糖在治疗外周缺血性疾病中的潜在作用。
肠道菌群与疾病
Lower limb ischemia
Chitosan oligosaccharides
Gut microbiota
metabolomics
肠道菌群与疾病
白藜芦醇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缓解颞下颌关节炎症
白藜芦醇是一种天然多酚类物质,被认为有抗氧化、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增加脂肪氧化和心血管保护等多种健康益处。肠道菌群失调已被证明在包括慢性疼痛在内的各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有研究指出白藜芦醇可能主要通过与肠道菌群互作来发挥药理活性。发表在《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上的一项研究证实,白藜芦醇通过改变肠道菌群来降低弗氏完全佐剂(CFA)诱导的颞下颌关节(TMJ)炎症小鼠模型症状,表明肠道菌群在TMJ炎症形成中的重要作用,而将肠道菌群恢复到正常水平可能是治疗此类疼痛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肠道菌群与疾病
Inflammatory joint pain
Gut microbiota
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
short-chain fatty acids
肠道菌群与疾病
Cell:肠道菌群与人类疾病间的因果关系被夸大(观点)
人源菌群鼠模型(HMA)是体内植入人体肠道/粪便菌群的无菌鼠类模型,为目前研究肠道菌群和疾病之间因果关系的主流手段。现有大量使用HMA证明多种诸如炎症、过敏、肿瘤等与肠道菌群成因果关系,但已知在人体中能确定具有因果关系的只有两种:幽门螺旋杆菌导致人患胃癌和艰难梭菌感染导致人腹泻。作者认为啮齿动物无法还原人体,自身生理结构、处所和饮食等都会造成不同结果,因此对该领域的研究结论需谨慎说明。在这里补充原文作者提出的相关建议:1)探索HMA中与疾病相关的菌群变化;2)使用考虑了生物差异性的供体样本量量;3)要将供体的重复组数量考虑进实验设计中;4)不混合供体样本以确保个体间差异;5)确保菌群移植成功,如特定的“失衡”菌群特征是否在受体内出现;6)诚实探讨动物实验不足;7)相关性分析HMA多组学数据和可能的菌群特征后进行功能性实验;
肠道菌群与疾病
causality
Chronic disease
Dysbiosis
Fecal transplant
宿主-微生物互作
肠道共生细菌在治疗宿主疾病方面的巨大潜力(综述)
人们对人类相关微生物群落与疾病发展之间的重要关系的理解在不断加深。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能够在更深层次上进一步了解宿主-微生物的相互作用。为了充分利用微生物与其宿主之间的密切联系,近年来针对微生物的治疗方法得到了飞速发展。在《Current Opinion in Biotechnology》上发表的一篇综述讨论了在改造肠道细菌以开发新的治疗方式方面取得的进展,这些治疗方式旨在重新连接宿主-微生物相互作用,如宿主代谢和免疫功能,以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如代谢异常、免疫紊乱和癌症等,表现出强大的应用潜力。
宿主-微生物互作
大肠杆菌Nissle
肠道菌群与疾病
格氏乳杆菌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