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Zhengwei Fu
文章数:12篇
BPA
国内团队:BPA通过影响肠道菌群导致神经毒性
双酚A(BPA),分子式为C15H16O2,被广泛用于聚碳酸酯塑料和环氧树脂制造,包括食品或水容器、热敏纸和牙科密封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BPA会促进肝毒性、生殖毒性和发育毒性。但是,BPA是否具有神经毒性,以及其对哺乳动物认知的影响并不明确。近期国内浙江工业大学傅正伟团队在Chemosphere发表了一篇研究工作,应用小鼠模型评价了BPA对小鼠的神经毒性和认知的影响。结果显示,BPA可以显著影响雄鼠的认知能力,破坏血脑屏障、降低包括5-HT在内的多种神经递质,其潜在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肠道菌群实现的。但是BPA对雌鼠认知影响较小,猜测原因是激素水平的影响。这一结果为BPA具有神经毒性提供了新的证据。
BPA
神经毒性
肠道菌群
菌群-肠脑轴
神经认知功能
亚精胺
浙江工业大学:亚精胺调节肠道菌群以抑制肥胖
亚精胺是一种可诱导自噬的多胺,对衰老相关疾病及代谢失调有益。浙江工业大学的倪银华团队与傅正伟团队在Gut Microbe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在人体及小鼠中均发现,饮食亚精胺摄入与肥胖呈显著负相关。机制上,亚精胺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组成及功能,并诱导自噬,从而增强肠道屏障功能,以缓解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肥胖。
亚精胺
食源性肥胖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肠道屏障
浙江工业大学:保护肠屏障、减轻NASH的潜在干预靶点
浙江工业大学傅正伟团队研究成果。文章结合动物和细胞实验模型,发现REV-ERBα(调控生物钟的重要转录因子)与肠道通透性紧密相关,药理激活REV-ERBα可以改善肠屏障,缓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
肠道屏障
Nuclear receptor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tight junction
autophagy
微塑料
警惕妊娠期微塑料暴露,影响很长远
微塑料污染被认为是新型的环境污染物,能够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内,已经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本研究通过小鼠动物模型,发现微塑料暴露的小鼠,在肠道菌群以及代谢水平上会发生紊乱,且能够传递给下一代。
微塑料
Polystyrene microplastics
Offspring
lipid metabolisim
Gut microbiota
杀虫剂
浙工大靳远祥:杀虫剂对肠道菌群的影响(综述)
来自浙江工业大学靳远祥团队在《Chemosphere》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详细介绍了在动物实验中,不同种类的杀虫剂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杀虫剂
Pesticides
Gut microbiota
Toxicity
Environmental health
根际菌群
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根际菌群调控植物开花时间
植物生长周期受多重因素影响,本研究发现根际菌群对植物开花时间具有影响。根际菌群通过产生吲哚乙酸、增加氮源来推迟植物开花时间,同时促进植株生长,该调控过程涉及“植株分泌物-根际菌群-植株”互作网,对研究植株-根际菌群互作、开发潜在植物增产手段具有参考价值。
根际菌群
Arabidopsis
Flowering time
Indole acetic acid
microbiota
环境污染物
浙工大傅正伟:塑料微粒影响小鼠肠道健康
来自浙江工业大学傅正伟团队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暴露于聚苯乙烯塑料微粒后的小鼠,肠道屏障功能受损,肠道菌群组成发生变化,肠道菌群代谢功能受到影响。
环境污染物
Gut microbiota
Intestinal barrier
Metabolism
MICE
多菌灵
浙工大靳远祥:多菌灵引起小鼠肠道菌群失调和脂代谢紊乱
多菌灵是农业和工业中广泛使用的广谱抗真菌药,浙江工业大学靳远祥团队近期在Toxicological Sciences发表研究,发现慢性低剂量多菌灵口服暴露,可造成小鼠高血脂和肥胖,与菌群失调、肠代谢紊乱和多组织炎症有关,提示低剂量多菌灵暴露可能给人体代谢健康带来潜在危害,值得专业人士关注。
多菌灵
肠道菌群
脂代谢
炎症
高血脂症
塑料微粒
EP:塑料微粒引发斑马鱼肠道菌群失调和炎症
这是浙江工业大学团队所做的不同颗粒直径的塑料微粒对斑马鱼(模拟海洋环境中鱼类)的肠道菌群和炎症的影响的研究,这是我们日报中第一篇关于塑料颗粒对肠道菌群的影响的文章,非常值得读一读。
塑料微粒
海洋鱼类
Gut
Inflammation
microbiota dysbiosis
糖皮质激素
LS: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大鼠生理和菌群显著改变
这是浙江工业大学团队所做的糖皮质激素——地塞美松磷酸钠对大鼠的生物钟、脂代谢等生理机能以及肠道菌群的影响的研究,友情推荐!
糖皮质激素
脂代谢
生物钟
circadian rhythm
Glucocorticoid
环境污染物
EP:环境污染物对肠道菌群的影响(综述)
浙江工业大学团队(几位都是我们的群友)写的综述,特别推荐!
环境污染物
肠道菌群
健康
毒性
Environmental pollutants
青霉素
浙工大团队:抗生素破坏肠道菌群、脂质代谢和炎症反应
浙江工业大学团队的研究,发现青霉素(Pen G)及红霉素(Ery)使用后,小鼠肠道菌群、脂质代谢和炎症反应都发生破坏,具体是什么情况,可以读读全文。
青霉素
红霉素
肠道菌群
脂质代谢
Malin E V Johansson
上一页
1
下一页